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下面是兩篇人文素養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小說教學如何培養人文素養,通過感受小說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文章結構等內容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員工人文素養教育研究,良好的企業文化來源于員工良好的人文素養,員工有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保證企業穩步發展。
《小說教學如何培養人文素養》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小說教學以語文學習為載體,在語文教學中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和鮮明的藝術手法反映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因而小說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讓學生在無形中獲得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此外,小說教學強調形象感悟,在小說課堂上通過啟發、感化、引導提問等教學方式讓學生領悟該課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僅能在課堂上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實現素質教育,還能使學生的人文素養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人文素養;小說教學
人文素養是一種內在的東西,是人內心的道德修養,它表現在人們的言談舉止之間,它于不知不覺之時流露于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態,甚至從背后看去也能充沛顯現。在教學中引用小說就是為了適應新課標對“人文素養”的教學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小說是對于人文素養培養的一個良好的載體,它著重于多視野的對作品的故事情節、人物的形象、情感方面的描寫。
一、感受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培養人文素養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體素材。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會有令人難忘的典型人物,它通過文字運用,以事件作為載體刻畫人物的形象來揭露社會上的現象。魯迅曾說過:“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可見小說塑造的人物及其人物性格是多變的,可是就是這樣它們在作者筆下,通過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等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二、分析文章結構,培養人文素養
教師在小說教學中,應該著重把握小說的文章特點,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其中豐富的蘊意,感悟藝術的魅力,在小說閱讀中感悟藝術的魅力,讓學生獲得新的閱讀體驗,開拓眼見,通過小說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小說的文章結構體現著作者的生活情操,所謂的言由心生,文如其人,做人和寫文章是相輔相成,教師在小說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幫助學生充分把握文章機構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通過小說整體性,感悟所表達的人文素養
小說本身就是一個藝術的綜合體,小說所描寫的內容包羅萬象,它包括人文、自然社會、囊括著世間萬物、是社會生命力的體現,也是整體藝術的變化體。在小說教學中,以作者的視角發現其所要表達反映的社會人文,善于利用小說的整體性烘托、推動情節的發展,形成不一樣的藝術手法。小說教學中,利用小說本身所具有的跌蕩起伏的情節、悲喜之間的轉換所表達的跳躍性的和諧節奏整體,然后所表達出不同的審美品位,感受豐富多變的藝術美感。
四、感悟小說語言藝術,體會人文素養
小說是語言的藝術,它就是用語言來描寫人生百態的,離開了語言就沒有了小說。小說能夠借用平常的語言來對人物進行形象的描寫和性格特點的描寫。語言的運用形式多種多樣,環境描寫、側面烘托、細節描寫等等,正是因為這多種多樣的語言形式,才構成了小說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反復朗誦小說,體會小說的語言的美。
五、注重小說教學,情景設置人文體驗
小說教學培養人文素養,很容易被誤解為在小說教學中只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揭示文章的人文內涵,傳授給學生人文知識就可以。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人文知識的解讀并不等同于人文精神,更不是直接形成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只能夠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情境創設將學生帶入到作品所描述的場景,感受作者在這個過程中所流露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對于人文素養的聯想過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設可以通過多媒體影片放映的方法實現,引導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合理的討論體驗空間。比如,由清代文人李汝珍撰寫的《鏡花緣》文中前半部分寫唐傲、多九公在海上游歷的故事,后半部分寫的是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的,由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以及其他花仙子托生一位才女考中,并在朝堂上有所作為的故事??梢宰寣W生通過觀看花仙子選才女這個片段,對后續事情的發展進行討論,可以要求學生對當時才女被選中的情景中體驗才女心情和如何抉擇以后的路途。從中學習小說所要表達的人文精神,被選中也要依靠自己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六、結語
小說教學中通過小說本身的特點,各種語言結構相互之間滲透、突出教學形象感悟和思維辨識。而且小說教學滿足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不僅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并且著重培養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教育是一個系統教育,并不是短時間或者一門課程所能鑄建的,小說教學作為人文教學只要發揮學科優勢,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最終一定能夠取成果。
參考文獻:
[1]楊錦花.創新高中小說閱讀教學模式的思考[J].語文天地,2016(7):75-76.
[2]劉敬.敘事學視野下的中學古代小說教學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
[3]張新慧.高中語文古典小說教學研究——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D].閩南師范大學,2015.
[4]楊瑞梅.基于自主探究的小說有效閱讀方法談[J].小作家選刊,2016(9).
[5]張建霞.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在小說閱讀里漫歌——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小說[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22):40-41.
[6]何花.高中語文教學中國現當代敘事文本解讀現狀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作者:梁靄琳 單位:肇慶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
《員工人文素養教育研究》
[摘要]員工作為企業的主體,與企業的長久發展息息相關。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而企業的市場競爭則是企業文化的代表。同時,良好的企業文化則來自于員工良好的人文素養,當員工有了良好的人文素養,就代表員工擁有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能夠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企業才能保持良好的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員工教育;人文素養;企業發展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新企業猶如雨后春筍一般涌入市場,讓企業在市場競爭壓力下的發展舉步維艱。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每一個企業都想要用自己的方式長久發展,而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長久發展,就需要培養員工的人文素養,進而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讓企業在以后的發展中擁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一、人文素養概括
人文素養作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名詞,大部分人只知道有人文素養這一個名詞的存在,卻對有關人文素養的知識沒有太多了解,這讓企業在進行員工的人文素養教育時存在太大的阻力,想要培養員工的人文素養就需要給員工普及與人文素養有關的知識。一般情況下,人文知識與技能、人文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與品質這三個方面是構成人文素養知識的主要核心。這三個方面又有許多內在的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這三個方面中,人文知識與技能是其他兩個方面的基礎,也是整個人文素養的基礎。人文能力與方法是人文素養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用于分析和解決人們在生存、社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人文精神與品質主要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觀點也直接影響了員工在企業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對工作的態度。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的核心,因為它囊括了人對生命、權利、利益的精神觀以及對實現集體利益的態度,它是人文素養中占據核心地位的精神支柱。同時,人文精神也體現人處事的態度和方式,人文素養的本質是以人為本,以人發展的中心來考察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二、員工人文素養對企業的重要性
員工作為企業運行的主體,員工的人文素養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時代背景下生存并且取得好的發展,就需要具有對他人良好的吸引力。好的企業對他人的吸引力往往來自于企業自身的企業文化,而企業長久發展的實現則需要全體員工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人文知識作為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的基礎,其對員工人文素養的培養和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企業如何培養員工的人文素養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員工的進步,而企業員工要想實現真正的發展就需要提高人文素養教育,而要想培養員工的人文素養,則需要企業在平時的工作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同時給予員工足夠的平臺去提升人文素養。好的人文素養離不開文學知識的沉淀,但是員工往往在離開學校后就不再接觸書籍,大多數人只是喜歡在手機或是電腦上看看資訊,可是實現員工人文素養提高需要的不是資訊,而是具有營養的文學知識。
因此,提升員工的人文素養離不開讓員工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企業可以開辦員工圖書館,免費為員工提供書籍供員工借閱,讓員工在閑暇之余用書籍來充實自己,而不是進行一些無趣低俗的業余活動。企業應經常舉辦大型活動,這也是提升員工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融入一些人文知識,培養員工的人文素養。同時,在舉辦的活動中可以盡量添加一些員工與員工間的合作活動,讓員工了解的人文能力與方法在活動中得到實踐,增進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感情。
員工人文素養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員工與企業都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有好的效果。員工的人文素養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企業創造利益的效率,更是為了企業的長久發展奠定基礎,讓企業在以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吸引力。因此,提高員工人文素養水準,是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一環。
參考文獻:
[1]周偉花.試論適應企業需求的高職人文素養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
[2]楊榮.論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學理論,2014(11).
作者:張麗華 單位:山東同濟園林
推薦閱讀:《釣魚》(半月刊)創刊于2003年,雜志由江蘇省出版總社主管主辦,是一家傳統釣魚媒體,讀者群分布廣泛,發行量居全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