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2020年1月,經過13輪艱苦談判,中美兩國達成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該協議中確立了美國2020-2021年對華擴大出口的商品及服務清單,明確要求中國繼續擴大美國優勢產品進口,盡可能增加優勢不突出商品進口,對沒有優勢的產品要盡量爭取零突破,繼續擴大美國服務進口。第一階段協議中的數量目標是以2017年中國自美進口額為基準,從中國市場消費能力看,實現三類商品進口目標問題不大,實現服務貿易進口目標難度大。而且美國政府對華貿易政策、加征關稅談判進展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等均對中國實現協議目標會產生影響。總體看,對于第一階段協議不應做過多解讀,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應該盡最大能力履行協議要求,但要依據美國國內政治形勢變化,啟動第二階段經貿協議談判。
關鍵詞: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擴大進口;商品與服務;第二階段談判
經過近2年13輪的艱苦談判,中美兩國最終于2020年1月15日在華盛頓簽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為雙方長達2年多的貿易摩擦按下了暫停鍵。這對于緩解全球經濟下行、穩定全球金融市場預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內容極為廣泛,包括知識產權保護、農產品及食品貿易、金融服務、宏觀經濟政策、匯率問題、技術轉讓、貿易爭端解決處理等方面。雖然內容龐雜,條文眾多,但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即中國應該擴大從美國進口相關商品及服務,在2017年雙邊貿易額的基礎上,2020-2021年連續兩年內增加2000億美元的進口額。總而言之,協議的文本只是工具,履行商品及服務清單中的義務是最終目的。雖然我國消費市場龐大,但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在2020-2021年這兩年時間內要完成協議中的進口要求,對于我國而言依然面臨著巨大挑戰。而中國的履約程度及水平對未來的中美第二輪談判及全球經濟發展也會產生深遠影響。作為負責任的大國,該協議具有國際法性質,通過何種形式履行協議的內容,是我國政府必須考量的問題。
一、協議中商品及服務貿易類型與美國的要求
(一)優勢商品:繼續擴大對華出口
按照美國商務部的統計,美國對華出口的優勢商品包括交通工具、機電產品、油籽、光電器材、礦產品、塑料制品、化工產品,這幾類產品從2017對華出口份額占其各自對外出口份額的比例分別為22.45%、19.27%、9.9%、6.78%、6.56%、4.37%和3.77%。在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美國要求2020-2021年中國對上述產品的進口額要在2017年的基準上予以提升,而不是2018、2019年基準,因為2018-2019年中國自美商品進口額明顯下滑。
就制成品而言,這類清單中包括全部工業機器產品,全部機電及電器設備,部分航空航天產品和載人、載貨車輛,全部藥品,部分光學和醫療設備,部分無機化學品,全部有機化學品和全部木材及木炭產品。這些商品是美國的優勢產品,如集成電路產品、航天航空產品在全球具備絕對優勢;制藥業發達,研發投入高,產品上市監管嚴格,具備較大的規模效應;化學工業資源豐富、技術成熟,競爭優勢突出。對于這些商品,中國必須要繼續擴大進口量,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縮減部分產品進口審批時間。
就農產品而言,美國部分農產品優勢突出。2018-2019年美國生產的粗糧、油料、棉花分別占到了全球總產量的28.4%、22.58%和17.01%。2017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高粱、大麥、燕麥這三類產品占到了其對外出口總額的75.01%,出口到中國的大豆占到了其大豆對外出口總量的50%。這些商品在中國具有廣泛的市場,使得美國在協議中要求中國在2017年的基礎上繼續擴大進口。在其他農產品當中,出口到中國的生皮、皮革、水產品分別占到了美國這些產品對外出口額的48.54%、22.67%和22.41%。除了上述農產品之外,美國在清單中還羅列了全部活動物產品、肉及食用雜碎、乳制品,部分其他動物產品,全部食用水果及堅果,除了魚肝油之外的動植物油、脂肪產品,全部的蔬菜,部分飲料、酒及醋產品,全部的煙草及煙草替代品,部分精油及香膏。因受到關稅影響,2018-2019年美國對華出口的農產品與2017年相比分別下降了105億美元和64.12億美元,尤其是大豆、玉米、高粱等大宗農產品對華出口下滑明顯,對美國南部的農業州打擊較大。因此,此次協議中不僅要求中國繼續擴大大宗農產品進口量,還要求中國擴大農產品進口種類。
(二)優勢不突出商品:盡可能增加出口
對于競爭優勢不夠突出的產業,美國政府在協議中要求盡量增加對華出口量,以此來增加其國內就業崗位。在制成品當中,美國的鋼鐵、鋼鐵制品競爭優勢并不明顯,與中國鋼鐵產品及制品相比幾乎沒有優勢。特朗普政府之所以要扶持鋼鐵產業,就是為了安撫“鐵銹帶”(即美國工業衰落較快的西北部和五大湖區)選民的情緒。2017-2019年,美國鋼鐵公司(在全球排名第26位)職工每小時的雇傭成本分別是61.25美元、65.32美元和62.87美元。如此之高的人工成本,大大提升了美國鋼鐵及其制品的市場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無法同其他國家鋼鐵產品進行競爭。在農產品當中,清單中列舉的全部根莖類、塊莖類產品,全部咖啡、茶葉等產品,全部糖類及糖類食品,全部可可及可可脂品、全部谷物粉等,這些產品其實也無太大競爭優勢,對華出口量也比較少。就能源產品而言,美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天然氣生產國,也是冶煉能力最強的國家,同時還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三大煤炭生產國。因為地理位置、運輸成本等方面的原因,美國能源出口優勢不明顯。但此次清單中列舉了原油、煤炭、石油氣、碳氫化合物等產品。對于上述商品,協議要求中國盡可能增加進口。
(三)沒有優勢的產品:盡量增加出口或取得零突破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商品及服務貿易清單中列舉了很多美國沒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對于這些產品,美國希望中國適當提高進口額或對從未進口過的商品實現零突破。在制成品當中,美國希望中國能夠在文字處理機、四類無機化學藥品和三氯乙醛等產品進口上取得突破。在農產品領域,美國希望麥芽、黑麥、蠶繭、蠶絲等產品能夠進入中國市場。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有些農產品之所以沒有競爭優勢,并不是質量問題,而是受制于地理空間和保質期,如新鮮果蔬、活動物等要出口到中國必須要克服技術困難。當然,像蠶絲、蠶繭等農產品,美國肯定沒有優勢。
推薦閱讀:貿易融資論文可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