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面臨的矛盾有:內容和形式之間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間的矛盾;投資者、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規劃等方面和設計之間,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由于對建筑物考慮角度不同而產生的矛盾;文章發表在《建筑科學》上,是高級建筑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設計文化,科學技術,設計教育
以建筑學作為專業,擅長建筑設計的專家稱為建筑師。狹義的建筑師則是專指通過國家考試后的專業人員,稱為注冊建筑師。建筑師除了精通建筑學專業,做好本專業工作之外,還要善于綜合各種有關專業提出的要求,正確地解決設計與各個技術工種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廣大群眾對我國城市建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許多意見和質疑,從而引發了筆者對我國現代城市建筑設計、環境設計、現代建筑教育狀況的反思。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的建筑設計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批的留學生和專家學者到國外學習、進修和交流,可以說他們接受了西方國家最新的設計教育,接觸了西方國家最先進的設計思想,了解了西方國家最新的設計理念,學習了西方國家先進的技術,并把西方各國優秀的設計教育方法帶到我國的建筑設計教育體系中,培養了大批的建筑與環境設計人才。
一、思想觀念的差異
人類社會經歷了從巫術神學到哲學與美學的發展過程。哲學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精神核心,從根本上決定著特定時代的發展方向,同時對特定時代的設計思想也產生重大影響。
1. 歐洲在中世紀早期受宗教思想統治,教堂建筑和廣場的產生與歐洲人的宗教信仰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堂的建筑造型和裝飾滲透著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美學和人文思想。
2. 在古希臘時代,生存環境促使古希臘人重視對自然的探索,并在和自然的抗爭中體會出人的理性、力量及形體之美。中世紀之后,這一思想又得以延續,所以,歐洲的歷史是在人類對自然的不斷探索和社會的不斷變革中進步與發展的,這種變革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哲學家和美學家。
3.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在以農耕為主的年代,中國人的自然生存環境相對優越,最困擾我們先人的不是自然的侵擾,而是社會的變化莫測,許多道理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不能用邏輯來理解。因此,儒家思想一直被統治階級作為教化民眾的工具,人性的道德化和唯美主義成為衡量人們思想發展的標準。
二、設計文化的差異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是有其根源的,任何一個偉大的設計都是社會的產物。因此,中國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如果不考慮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傳統文化,甚至以破壞傳統文化為代價,盲目地向西方學習,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特色的喪失,在這方面我國的設計師應該向日本設計師學習。日本的建筑業正是將獨特的傳統手工業生產和理性化的工業系統相結合,重視開發新材料、新方法和自我維持研究工作的能力,才在世界建筑領域中獨樹一幟。
三、科學技術水平的差異
我國的工業制造技術和西方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當今時代,建筑物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靠先進的技術、工藝和材料。比如現代流行的鋼結構建筑,它打破了傳統建筑的建造模式,豐富了建筑的造型形式,賦予建筑設計師更大的創造想象力。如果離開了科學技術的保證,就不可能建造出具有時代感的現代化建筑物,這在其它設計領域中也得到印證。
四、設計教育水平的差異
我國的設計教育起步晚,這是事實,但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了,很多從事設計教育的教師都在國外或國內學習了西方先進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論,并把西方的設計教育方法帶到我國建筑設計教育學科中,運用西方的先進教育理論培養了一大批設計人才。但我國的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城市規劃、產品設計等和國外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但成功的城市規劃和優秀的建筑設計作品實在是太少。通過筆者多年來和建筑教育學科、建筑師的接觸,感到我國的建筑設計(包括其它藝術設計)教育缺少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審美素質教育。很多設計師不注重提高自身的審美修養,或者對藝術及相關的設計根本就不感興趣,缺少厚積薄發之力。
建筑職稱論文投稿:《建筑科學》是建設部主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辦,創刊于1985年,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建筑科學類綜合性技術期刊。本刊內容豐富、可讀、實用,在建筑行業中享有很高的聲望。本刊依托建設部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得到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并有許多國內建筑界著名的專家學者組成了編委會,使得本刊更具權威性、指導性。
參考文獻:
①(美)肯尼斯·弗蘭姆普敦:《現代建筑:一部批判的歷史》,張欽楠等譯,三聯書店,北京,2004。
?、谥旒t文:《工業·技術與設計》,河南美術出版社,鄭州,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