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自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改革為企業自主驗收后,企業作為責任主體,對水土保持管理及落實水土保持義務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依據輸變電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實踐,探索輸變電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及水土流失防治技術的創新,以使輸變電工程實現全范圍、全時段的水土保持監管及科學、全面、生態友好的水土流失治理,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輸變電工程;水土保持管理;水土流失防治新技術
2017年11月,水利部發布《水利部關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號),明確將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審批行政許可改革為生產建設單位自主開展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水利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生產建設單位作為責任主體,對項目水土保持管理及水土保持義務的落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總結近年來輸變電工程的實踐經驗,探索輸變電工程水土保持管理的創新思路及水土流失防治新技術、新理念,以探討未來輸變電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發展方向。
1 輸變電工程水土保持管理
1.1 優化設計,加強水土保持源頭控制
輸電線路在進行路徑規劃時,應結合區域規劃、生態規劃等整體考慮,優化布局。優先采用同塔多回路緊湊型線路架設方式,減少對土地的施工擾動。選址(線)宜避讓陡坡、迎風坡、雨水匯集凹地等區域,變電站選址地形平緩的場地,減少場地平整工程量。輸電線路工程桿塔選址宜選擇微地形平緩的山脊、山頂位置。對于不可避免的坡地桿塔,應布置原狀土基礎及高低腿桿塔,優化豎向設計,減少塔基降基削坡及對原有坡面匯水的影響。在源頭上降低水土流失發生的風險。
1.2 優化施工工藝,減少人為水土流失
變電站工程場地平整應先將表層耕植土剝離至指定的臨時堆土區域,并設置臨時防護措施。土方隨挖、隨運、隨填,開挖應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填土應分層夯實填平,并在施工場地內設置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1]。
大范圍、長距離的施工便道,可采用先進的索道方式代替,可提高施工效率,減少臨時占地面積。同時索道配合密封式箱體也可用于桿塔基礎的棄土、棄渣外運,減少土方外運過程中的散溢。桿塔基礎施工可針對各個塔腿分別進行平基,塔基基礎分坑作業,獨立基面施工,盡量減少對原地形、地貌的破壞。牽張場地、跨越施工場地、材料場站等以占壓擾動為主、基本無需開挖的區域,應遵從不開挖即是最大保護的原則[2],減少施工裸露面及松散堆土。另外,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門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將水土保持的理念納入施工工藝,并嚴格按《水土保持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建設。
1.3 加強制度建設,實現施工全過程監督管理
輸變電工程建設單位應從全過程控制出發,實現動態化的、全過程的管理。全過程監督管理應重點關注如下方面:(1)水土保持施工管理應做到施工擾動場地全覆蓋,施工過程全控制。(2)制度建設、人員配置應建立由上到下的管控機制,現場水土保持工作由專人負責,并有貫通的反饋渠道。在施工合同、監理合同等文件中明確各參建單位的水土保持責任,強化獎懲制度,規范施工行為。(3)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將水土流失防治與主體工程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嚴禁施工先破壞、后治理。
1.4 不斷豐富、創新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手段
由于輸變電工程線路路徑長,施工范圍廣,水土保持監測、監理人員有限,人工監管模式費時費力,難以實現全范圍、全時段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因此,輸變電工程生產建設單位應不斷豐富、創新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手段。目前正在施工建設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工程已逐步實施無人機遙感調查,配合采用衛星遙感解譯技術,可以實現輸變電工程的全覆蓋,但難以做到全時段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全覆蓋。未來生產建設單位應積極探索利用實時監控系統、網絡化傳輸手段,不斷豐富、創新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手段,力求做到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全過程、全范圍覆蓋,及早發現水土流失隱患,嚴控水土流失災害性事件。
1.5 充分發揮技術服務單位支撐作用
在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建設單位可邀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單位參與圖紙審查工作,確保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納入主體工程設計,已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不發生重大變更。在主體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要求水土保持監測單位啟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單位、水土保持監測單位深入工程現場進行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對象應包括業主項目部、監理項目部、施工項目部、施工隊、施工班組等。在施工過程中,水土保持監測單位應與水土保持監理單位密切配合,參與工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發現水土流失隱患,即可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履行水土保持義務。在工程消缺階段,建設單位應邀請水土保持驗收技術服務單位提前介入,組織現場巡查工作,結合水土保持監測單位意見、水行政主管單位監督檢查意見,提出整改和完善意見[3],列明消缺條目,納入主體工程消缺考核。
1.6 落實信用監管制度
輸變電工程建設單位應將各參建單位的水土保持合同履行情況、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效果、水土保持檔案管理等納入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實行信用監管。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弄虛作假、發生水土流失災害性事件的參建單位納入黑名單,在后續工程招投標中不予考慮。
2 輸變電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新技術展望
2.1 隔離保護
對于占用時間短,不進行土石方挖填作業的施工場地,宜采用彩條布鋪墊、鋼板鋪墊措施隔離保護地表植被、土壤層。
對于生態價值高、一旦破壞后就難以恢復的草皮、珍稀喬灌木,需采取剝離草皮、移植喬灌木的方法異地隔離保護。施工完成后,疏松壓實的土壤層,回鋪草皮、回栽喬灌木、補植種草。
2.2 環境友好型工程措施的應用
斜坡防護工程可采用高強度植生袋綠化護坡、三維網噴播植草護坡、生態護坡等形式取代單一的工程措施護坡,一方面可增加降雨入滲,減少徑流產生,另一方面已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具有美化和改善環境的功能。防洪排導工程可利用具有入滲功能的生態溝、生態散水、降雨蓄滲、地下排水措施等取代單一的截排水明溝。防風固沙工程一般采用的麥草、秸稈等材料在冬季易被牲畜啃食破壞,易被沙埋,一般第二年即不具備防風固沙的作用。生產建設單位可結合項目建設區域現有材料,采用帶狀抗老化袋沙障、可降解聚乳酸材料(PLA)沙障、紗網沙障、石方格沙障等優化布置。
2.3 優化臨時措施防護
目前輸變電工程常利用的臨時措施主要包括臨時堆土的苫蓋、攔擋防護,裸露場地的臨時苫蓋,施工擾動場地的臨時排水、沉沙措施,大型機械、設備通行及布置所采用的鋼板鋪墊等,灌注樁基礎的泥漿處理裝置。大型機械、設備鋪墊通常采用鋼板,但由于鋼板自身質量重,鋼板運輸及鋼板鋪墊會對地表土壤造成碾壓變形。目前在建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已推薦采用棕墊鋪設的方式取代鋼板鋪墊。棕墊質量輕,具有一定的彈性,可減緩大型機械、設備對地表土壤的碾壓。泥漿處理裝置通常采用明挖的方式在桿塔基礎旁設置泥漿沉淀池,泥漿自然沉降晾干后進行外運。但該方法由于膠質泥漿自然沉降分離時間長,處理效率低,且泥漿自然沉降易造成土地板結。泥漿成分單一、無毒無害,適合采用結合機械脫水的化學絮凝沉淀法進行處理[4]。同時配套使用移動式泥漿池、泥漿分離器等,實現泥漿產出、泥漿分離、廢渣外運的一體化處理工藝[5]。
2.4 施工道路防護
高電壓等級輸電線路一般選址于遠離居民點的區域進行施工建設,可供利用的現有道路數量少,工程施工需開辟大量的施工道路。但輸變電工程施工道路一般利用時間短,設計標準低,路面及邊坡裸露無防護。施工單位在道路布置時,應優化道路路線選擇,盡量沿山脊或溝谷等較為平緩的位置走線。對于不可避免的陡坡位置施工道路,開挖土方、石方宜外運至溝谷地帶用于施工道路的鋪墊,嚴禁向下邊坡傾倒,形成溜渣掛坡現象。道路路面宜考慮2%左右坡比傾向內側,減少路面匯水對路基下邊坡造成沖刷。道路路面可鋪筑碎石、砂礫等進行覆蓋,形成泥結石路面。在道路運行過程中,時常對道路車轍。凹陷位置進行回填、平整;在坡度較大的路面位置,每隔一定距離設置預制截水槽,截斷路面徑流。施工完成后,路面直接撒播種草,形成生態路面。另外,在道路施工過程中,應要求開挖一段,清理一段,防護一段的方式進行施工作業[6],避免水土流失災害性事件。
3 結束語
(1)輸變電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應建立有效的管理組織體系,制定嚴格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使參建各方各盡其責。充分發揮技術服務單位的技術優勢,加強技術指導、優化施工工藝和過程管控,真正使各項水土保持措施落到實處。(2)針對工程沿線各區域水土流失特征及施工擾動特點,生產建設單位應從實際出發,點、線、面結合,因地制宜、全面防治。不斷優化、創新水土流失防治技術,充分利用環境友好型、生態型的環保材料及措施進行水土流失治理,解決好生產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國家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曉穎,張長偉,孫蓓.輸變電工程特征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J].人民長江,2016,47(23):28-30.
[2]張宇,易仲強,張習傳,等.西藏輸變電工程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國水土保持,2015(6):65-67.
[3]鄭樹海,黃靜.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水土保持管理經驗[J].中國水土保持,2019(2):16-18.
[4]何文峰,鄧美龍,白晨光,等.地鐵車站施工廢棄泥漿處理方法[J].施工技術,2012,41(379):83-86.
[5]趙靜文.新型市政工程用移動式泥漿處理設備的設計[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8,35(9):124-128.
[6]王云南,應豐,錢愛國,等.浙江沿海山地風電場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經驗[J].中國水土保持,2015(4):19-21.[1] 2
推薦閱讀:農村電力改造設計論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