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引言:
中梁水電站位于重慶市巫溪縣境內,由中梁一級電站、中梁二級電站、中梁三級電站三個梯級電站組成。中梁一級電站為大寧河干流梯級開發的龍頭電站,壩址位于中梁鄉青巖洞橋上游約200m處,距巫溪縣城49.0km,壩址控制流域面積525km2,多年平均流量17.2m3/s,多年平均徑流量5.42億m3。
工程所在水系大寧河為長江三峽河段北岸的一級支流,發源于大巴山南麓,流域全長162.0km,流域面積4181km2,流經巫溪、巫山兩縣。中上游主要由西溪河、東溪河、后溪河、柏楊河和數十條支溝組成,其中西溪河為主流,在兩河口與東溪河匯合后始稱大寧河,再南流至寧廠鎮納入后溪河,至巫溪縣城下首納柏楊河,經龍溪、大昌等地于巫山縣城東注入長江。據巫溪水文站多年測驗,巫溪站以上多年平均徑流量20.8億m3,徑流模數103.9萬m3/km2,河道平均比降8.34‰。上游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4.2萬kW。大寧河流域水力資源基本上沒有開發,目前僅在干流上游修建了一座裝機容量0.5萬kW的徑流引水式電站——西寧電站。
一、中梁水電站建設的必要性
1、是實施國家西部開發戰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
工程所在地巫溪縣屬國家級貧困縣,是國家西部開發政策扶持地區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受電力、交通等條件制約,該縣經濟一直以農為主,國民經濟發展一直落后于全國、全市的平均水平。因此,巫溪縣迫切需要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開發當地豐富的水力資源,以加快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進程。中梁水電站的興建,不僅可為該地區的工業發展和豐富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豐富的電力,還可改善其水路對外交通條件,同時可帶動地方經濟、促進第三產業和擴大就業等,對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區域經濟的發展均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中梁水電站的興建符合國家的西部開發戰略,將為當地政府實現“突破性發展工業經濟,走工業富縣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2、中梁水電站建設條件較好,經濟指標較優,是重慶電網優質電源點
中梁水電站地處高山峽谷地區,水庫淹沒損失較小;工程區現有簡易公路貫通,工程開工時僅需對下堡鎮至壩址19.0km長路段進行拓寬改造,橋梁適當加固后,即可滿足工程外來物資運輸的要求,建設條件較好。 中梁水電站靜態總投資為9.57億元,單位kW靜態投資8181元/kW,單位kW·h靜態投資2.607元/kW·h。經濟指標較優,和新建同類工程相比,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是重慶電網不可多得的優質電源點。
綜上所述,中梁水電站的建設是實施國家西部開發戰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重慶電力系統優化電源結構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工程經濟指標較優,具有一定的電力市場競爭力且市場風險性較小,是重慶市電力系統的優良電源點,其開發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梁水電站開發對環境的主要影響及處理措施
(一)、中梁水電站梯級電站前期開發的影響及解決辦法。
1、 對農村移民生產安置的影響及處理
根據實物指標調查至設計水平年2008年底,中梁水庫涉及房屋搬遷安置人口為1506人,其中農村搬遷安置人口為960人,集鎮安置人口546人。推算到2008年庫區生產安置人口為682人。
中梁水庫淹沒以及中梁新址占地共涉及到4個鄉鎮9個村19個組。根據環境容量分析,中梁鄉的河口組、雙橋組、雙河組、大樹組,土城鄉的合陽組、鳳凰組、坪陽組環境容量不足,需出組在本村或本鄉內安置,其余村組均可在本組內安置。
庫區移民居民點遷建方式采用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即原來分散居住的一般仍以后靠分散居住為主,原來集中居住的,也基本上以集中的方式安排新的搬遷居住點,安置點的環境與移民原來的生活環境變化不大,并以使移民戶能較快的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為原則。
生產安置主要以土地安置為主,通過調整耕地確保糧食生產。經實地規劃,本次共調整旱地562畝,新開旱地120畝,共安置移民682人。經濟林開發主要是利用庫區灌木林地發展經濟林木進行綜合安置移民。經實地規劃,本次共開發經濟林662畝。
采用多種方式對移民進行安置,對安置區進行“山、水、林、田、路”綜合規劃,加強“四旁”樹的種置,增加安置區植被覆蓋度。移民搬遷、生產安置過程中的修路、建房等活動須統一管理,應鼓勵移民對人畜糞便進行沼氣池處理,不得亂堆亂放施工棄土、隨意開荒,減少植被破壞,減少水土流失。
2 、對集鎮遷建規劃的影響及處理
中梁鄉遷建對環境的影響:中梁鄉遷建帶來的環境影響主要是建筑地基邊坡開挖,加之新建鄉鎮位于集水域區上游區域內,環境較為敏感,新建中梁鄉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如果不采取相應的廢水和生活垃圾處理措施,則將影響水庫水質。
水庫淹沒集鎮為中梁鄉,需整體搬遷。通過查勘選點,選定的中梁鄉集鎮遷建新址位于中梁鄉集鎮原址下游9km處的下堡鎮上棧村桃花社的西家巖,該處高程500.00~750.00m,新址的占地類型主要是陡坡地及灌木林地等。
集鎮新址對外交通是通過規劃的道路連接原下堡鎮至中梁鄉鄉級公路,作為集鎮的對外交通出入口。集鎮道路基本上沿等高線走向,道路寬度為12m,主干道最大縱坡為7.23%,最小縱坡為1.48%。集鎮為高山地,洪水主要是由山洪造成的。防洪設計主要采用沿集鎮外圍坡腳設置截洪溝方式。集鎮供電由附近變電站10kV回路引出,本鎮中壓架空配電網等級為10kV,低壓配電網為0.4kV。 集鎮設一250門電話交換機,負責本集鎮和周邊居民的使用;在集鎮政府大樓頂設一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或電視差轉站向本集鎮和周邊居民提供信號。
給水工程采用集中式給水,日用水量為230m3/d(未包含工業用水,工業用水量單獨調查后計列)。供水水源從甲魚溪引水,原水經處理后由高位水池供集鎮內生活、消防用水;給水管道盡量在規劃道路的人行道下面敷設;排水工程采用雨、污合流制。
3、專業項目恢復改建的影響及處理
專項設施復建對環境的影響:通訊線路、輸電線路復建的影響較小,但注意復建時不能毀林,以免造成水土流失。水庫淹沒的專項工程有公路、電力、電信、廣播電視設施。
對于庫區淹沒的道路,根據道路原有的規模和標準,參照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確定復建道路技術指標,并采用沿線后靠抬高的方式予以復建。
電力設施復建規劃的設計水平年為2008年,復建線路的里程根據實地查勘在1∶10000的地形圖勾繪。根據淹沒影響的程度,按供電恢復規劃的原則、新居民點的搬遷位置規劃電網結構,結合電網現狀及遠期規劃,保證建庫后居民用電水平及用電質量不低于建庫前的水平。
通信系統復建工程按原有標準、原有規模和恢復原有功能進行設計。復建后的通信系統盡可能利用現有設備,并盡量保證新老通信系統在替換過程中通信系統不中斷。通信線路的復建原則上沿受淹公路的復建路線結合受淹集鎮移民村莊的搬遷新址架空或埋地敷設。
庫區淹沒中梁廣播電視機房1座,有線機房將隨遷至移民新址,機房的前端設備主要利用原有設備,傳輸節目的套數維持原有水平,只需對少部分不能利舊的設備進行更新;移民戶自建的單收站隨戶主一起搬遷復建,不隨集鎮搬遷的有線電視戶以戶為單位補償。
中梁水電站淹沒的其它專項有護林及山林承包石碑以及水文站一座。采取一次補償的辦法予以補償。
(二)、 施工期環境其它不良影響及處理
1、施工采石、取土的影響
水電站施工期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工程占地的影響、施工截流的影響、施工采石取土的影響和其它施工項目的影響。
采石、取土施工對環境的主要影響是造成水土流失。
(1)采石施工。會破壞原有山體的表層植被,使表層較薄的土層流失;采石使山體原有形態發生變化,有些坡面變陡,并且爆破使巖石松動,容易造成流失,嚴重的可能發生塌方或泥石流,造成災害性破壞;采石使山體裸露,影響景觀。
(2)取土施工。取土破壞植被,開挖面土層松動,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取土使表層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損失,特別是占用耕地取土,對施工后的覆墾很不利;取土場裸露面,還容易造成揚塵;取土會損失部分土地資源。
2、施工廢水影響及解決辦法
施工廢水必須經處理后重復使用,盡量不外排,特別是二級與三級電站區的西溪河存在大鯢產卵繁殖區, 不允許廢水外排。對于少量施工期生活污水,可經預處理后由污水處理廠專用車輛運送至擬建下堡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排放,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對西溪河的污染影響較小。
3、施工廢氣影響及處理措施
為減少施工過程中廢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主要采取選用高效率的施工機具、用草袋覆蓋露天爆破面以及對壩區、料場、渣場、施工生活區、施工公路沿線等區域勤灑水等措施。
4、生活垃圾方面及處理
施工期產生的生活垃圾若隨意堆放或清運不及時,對施工人員健康將產生不利影響。若在河邊堆放,則可能對水體水質產生污染。
在施工期間,生活區應設置垃圾桶,實行垃圾袋裝化,每天清運至指定地進行集中堆存,并定時運至垃圾處理場,并對垃圾桶以及垃圾集中存放處噴灑消毒劑。永久生活區的生活垃圾應全部收集后運送到下堡生活垃圾處理場。
5、對人群健康方面及解決辦法
充分依靠巫溪縣的三級衛生防疫網,并在施工期建立一套有效的衛生防疫規章制度和措施,作好防疫工作,加大消滅鼠、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力度,作好有關流行性疾病的免疫接種工作,施工期內不會出現各種流行性疾病暴發流行。
對從事骨料加工、混凝土生產等崗位的施工人員和受粉塵污染影響較嚴重的施工人員采取配戴耳塞、防塵口罩等防噪防塵措施。為預防施工區傳染病的流行,在施工人員進駐工地前,各施工單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健康調查和疫情建檔。在施工期內,應根據疫情普查情況定期進行抽樣檢驗,定期對施工人群采取預防性服藥、疫苗接種等預防措施。同時加強飲食健康、衛生防護等衛生宣傳,隨時備用常見傳染病的處理藥品和器材。一旦發現疫情,立即采取治療、隔離、觀察等措施,對易感人群采取預防措施,并及時上報衛生防疫主管部門。
(三)、水庫初期蓄水階段對環境的影響及處理措施
清理范圍內的房屋及附屬建筑物均應拆除,圍墻、煙囪、墻壁(除地質外)應推倒攤平,不能利用,又易漂浮的廢舊物應運出庫外或就地燒毀;淹沒區凡妨礙水庫運行和開發利用的均予以拆除;水庫消落區內的地下建筑物,應根據地質情況和庫區興利要求,采取堵塞、封堵或其它措施處理。庫區內的污染源均應進行清除、堵塞及消毒處理。
在清理范圍內特殊和價值高的樹種,以及能移植的幼樹,應盡量移栽到庫外種植;不能移植的森林及零星樹木,應盡可能齊地面砍伐并清理出庫,并將砍伐殘余的易漂浮物,在蓄水前運出庫外或就地燒毀,還要進行消毒處理。
(四)、電站運行期對環境的影響及處理措施
中梁水庫屬穩定分層型。預計將分為表溫層、溫躍層和滯溫層共3個水溫層,水深40m以下的滯溫層水溫較低,變化較小。2~4月的低溫水將對水稻的移苗、生長和油菜的開花、果實成熟會產生輕度不利影響。
水庫建成庫后,按現狀排污量計對水庫水體中TP、TN和CODcr指標不會產生明顯不利影響;但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至2010年水庫水中以上指標濃度將明顯上升;如果采取從面源到點源的治污防污減污等嚴控措施,則水庫水質會得到進一步好轉,有利于對下游大鯢產卵場的保護。
水庫建成后,土地淹沒對水質的危害只發生在淹沒初期,這種影響是暫時和短期的,一定時期后將會恢復至原水質狀態。
電站運行期的排水僅為生活廢水,通過修建污水收集池收集后,運送到擬建下堡污水場處理達標排放,對環境影響較小,能為環境所接受。
工程施工期將對河流水域及周邊的生物資源產生一定破壞,對大寧河流域及巫溪縣的旅游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可緩解的、可逆的(可恢復的);運行期對大寧河巫溪縣和巫山縣境河段峽谷各風景區無不利影響,但對西溪河下游脫水河段有一定不利影響。
三、結語
應盡早開展流域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規劃階段,就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以期在流域開發決策前,對流域資源的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流域環境的的要求,調承載能力、區域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污染防止措施等方面進行評估和論證,按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整流域開發方案。
參 考 文 獻:
[1] 方子云編著.水利建設的環境效應分析與量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
[ 2] 中國水力發電年鑒編輯委員會.中國水力發電年鑒第五卷,1995-1997[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3]渝發改能[2005]246號《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核準巫溪縣大寧河中梁水電站工程項目的通知》
[4]《重慶市大寧河中梁水電站初步設計報告附圖集》
[5]《重慶市大寧河中梁水電站初步設計投資概算附件》
[6]《重慶市大寧河中梁水庫巖溶滲漏特征與防滲條件》
[7]《重慶市大寧河中梁水電站初步設計階段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