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城市發展對不可移動文物影響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城市管理時間:瀏覽:

  摘要:文化遺產是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當前,為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不惜破壞不可移動文物的事件層出不窮。因此,加快城市規劃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關系研究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本論述介紹了蘭州市五泉山建筑群、金天觀和蘭州府城隍廟現狀及其重要價值,基于蘭州市四次城市規劃修編及其實施,剖析了蘭州市城市發展與不可移動文物之間的關系,指出城市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對五泉山建筑群、金天觀和蘭州府城隍廟三處不可移動文物的破壞現象。通過分析研究,提出今后應優化調整蘭州市規劃的措施。在推進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實現城市發展建設與可不移動文物保護之間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城市發展;規劃;不可移動文物;文物保護

城市發展研究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2016年2月6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保護歷史義化風貌,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解決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歷史文化遺產損毀等問題,促進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際線、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通過維護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舊廠房、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保護古遺址、古建筑、近現代歷史建筑,更好地延續歷史義脈,展現城市風貌。”文化遺產是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是巾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文化遺產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物質文化遺產又包括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比可移動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更廣泛、更深入,對城市發展有著更直接的影響。科學、合理、適度、具有歷史義脈的城市規劃已被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布局的層面,以蘭州市三處文物建筑為案例,對蘭州市的城市規劃與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關系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蘭州市城市歷史沿革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至清末,蘭州城池建設幾經變易,但大都分布在現蘭州城市規劃區范圍的黃河兩岸階地上,隨著政治、軍事、國家疆域的變化,這些城池或興或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夏商周時期,蘭州為羌戎聚集地。秦時期,在今蘭州市城關區東崗鎮一帶設榆中縣城,屬隴西郡管轄。漢武帝時期由于榆中縣地域遼闊,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原與河西四郡的聯系,遂于元狩二年(前121年)析榆中縣,新建了金城、勇士兩縣,金城縣治則在漢榆中縣治(東崗鎮一帶)以西的今蘭州市西固城附近。金城縣城池經歷兩漢、魏晉、十六國的經營,于西魏時因縣廢而城湮。隋唐時期蘭州城只算個中等城池,到了宋代為了加強蘭州東西兩翼的防守,于元豐四年(1081年)在今東崗鎮一帶,約略在秦漢榆中縣城舊址,建恭噶關,六年改稱東關堡。元豐五年在州城西二十里,今土門墩附近,筑西關堡。明代初期,在宋、元蘭州城的基礎上,增筑蘭縣城,使之略呈正方形,東西長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寬一里八十二步,高三丈五尺,闊二丈六尺。開四座城門:東為承恩門,在今張掖路東城壕北口稍東;南為崇文門,在今酒泉路金塔巷東口稍南;西為永寧門,在今張掖路西城巷北口稍西;北為廣源門,在今永昌路北口。城門之上,均建城樓。明代中期為了保境安民,在蘭州黃河兩岸修筑了系列城堡,加強了防御力量,使蘭州成為明西北邊防的重鎮。在清代,蘭州處于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地域中心地位,并先后成為甘肅省會與陜甘總督駐地,以加強對西北地區的控制。

  宋元明清蘭州城終于定型,共計內城周長六里二百步,敵臺上建有樓的有10座,建有睥睨(城上短墻)1929個;外郭周長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敵臺上建有樓的有6座,建有睥睨3920個。登白塔山前俯瞰蘭州城池,只見內城略呈正,占地面積略小,城外皆有護城河,蘭州人稱為城壕;只有三座關城,東、西、南關皆突出,長約三四里不等,關城外皆有護城河,而無北關,只因北城以黃河為天然護城河,無須再筑北關。因關城占地面積大,故蘭州城有“關比城大”的說法。

  2蘭州市五泉山建筑群、金天觀、蘭州府城隍廟現狀及價值評估

  2.1五泉山建筑群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蘭州市城南皋蘭山北麓五泉山公園內,始建于元代,后經歷代整修、遷移隋、唐、明、清建筑,形成了現在的建筑格局。現由莊嚴寺、浚源寺、二郎廟、義昌宮、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酒仙祠、千佛閣、三教洞、清虛府、萬源閣、青云梯、木牌坊、山門、半月亭、企橋、秦公廟、太吳宮、澄碧滴翠水榭和漪瀾亭共22組古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10000m2(如圖1所示)。

  五泉山建筑群是蘭州本地傳統建筑藝術和城市發展史上的重要遺存,是研究蘭州地方史、城建史、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實物資料,是當代蘭州市僅存的為數不多的文化遺產。

  五泉山古建筑群建筑類型多樣,主要類型有寺廟建筑、景園建筑、民居建筑和橋梁建筑等。建筑形制從歇山到硬山,從三架梁到七架梁,從起脊到卷棚兼有,建筑規模宏大,布局呼應得體,主次分明,單體建筑與院落、主體建筑與次要建筑都與山水地形巧妙結合。建筑造型、結構形式、用料及構造技藝,較全面地反映了甘肅地區傳統建筑的規劃布局、建筑設計和施工工藝,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五泉山古建筑群作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觀,為蘭州市樹立了良好的區域形象,對于提高蘭州市知名度以及發展旅游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五泉山已成為蘭州旅游的名片。五泉山古建筑群是多元文化交流、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物證,集儒、佛、道與藏傳佛教建筑藝術、文物展示為一體,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

  2.2金天觀

  金天觀,亦稱雷壇,位于七里河區西津東路1號,是蘭州地區最大道教宮觀。明建文二年(1400年)肅莊王朱瑛主持修建金天觀,之后不斷增修擴建,至清末占地面積達54畝,由三路建筑(院落)構成:東為義昌宮、望河樓、魁星閣、過廳、大門;中為九天門、雷祖殿、三清殿、玉皇殿、混元閣;西為慈母宮、三公祠等建筑,建筑面積10420m2。院內附屬文物有碧血碑等碑碣共14通;有掛牌保護的唐槐、側柏、文冠果等古樹名木16株,如圖2所示。

  推薦閱讀:城市發展研究雜志征收什么范圍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集贤县| 永济市| 高碑店市| 富蕴县| 宜宾县| 周宁县| 台江县| 闻喜县| 桃源县| 濉溪县| 咸阳市| 阿图什市| 莱阳市| 东山县| 江西省| 大田县| 阳西县| 广河县| 衡水市| 达拉特旗| 东乡| 公主岭市| 太原市| 铁岭县| 文成县| 鄂伦春自治旗| 通渭县| 集安市| 临夏县| 宁河县| 盐边县| 炎陵县| 兴国县| 恩施市| 尖扎县| 龙陵县| 新宁县| 广安市| 乌什县|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