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新情境下以綠色經濟發展理念為依托,討論發展綠色旅游經濟的機遇、挑戰和對策。預測供需結構將發生變化;綠色產品需求增加將帶動新產業興起,促進綠色旅游產品開發;扶植旅游業再就業。提出發展綠色旅游經濟,以全鏈全域游示范區北京延慶為標桿,借鑒山東濟寧文化全域游轉型升級開發經驗,挖掘遼寧錦州紅色全域游潛力,引入新時代綠色旅游經濟理念。
【關鍵詞】新情境 綠色旅游經濟 全域游
一、新情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不平衡”指體系結構可持續性不夠,包括 “區域間差異大”,“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完善”,“收入尼基系數尚處較高水平”,“生態環境總體不佳”等國民經濟的不平衡方面;“不充分”表現在挖潛不夠和待補短板上,體現在效率發揮、潛力釋放、有效供給、制度創新等主要動因的不充分上面。新時代背景下,旅游業面臨著解決此矛盾,本文分析討論新情境下發展綠色旅游經濟的機遇、挑戰和對策。
二、綠色旅游經濟
綠色旅游經濟,是綠色經濟的一個方面,是把綠色經濟理念,融合到旅游產業中。為發展高質高效全域經濟,構建綠色平臺,重點開發全域游,規范旅游市場,使服務更標準化一體化。綠色旅游經濟體現為全域融合,紅色核心,文化并舉,以旅游為媒介,在新情境下實現全業、全鏈、全域旅游模式。
三、新情境發展綠色旅游經濟的機遇和挑戰
(一)供需結構分析
隨著科技信息社會的日新月異,對不理性消費的積極預測將會降低。相反的,因宏觀調控和市場導向的雙輪驅動效應,理性消費將相應增加。居民消費布局、總量和結構可能會發生長久變化。綠色旅游經濟應借鑒廣義綠色產品開發思路和方向,開拓出高質、高效、全鏈的供給側改革之路。
(二)新興產業和綠色旅游產品開發
通過新情境的滲透,新興產業和行業可能會應運而生,例如,速食品銷售、互聯網學習工作平臺開發、消毒衛生用品、直播代購服務和居家辦公服務等。該綠色經濟市場需求導向,為開發綠色全域游新產品提供了優質開發條件。
(三)扶植旅游從業人員再就業
在平衡經濟過程中,應考慮旅游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新情境下實行扶植政策,培訓旅游業失業人員掌握新的工作內容,或轉換升級工作技能。按市場需求,分批分步安排再就業。我國旅游業已帶動脫貧人數達600萬人,占脫貧人口總數的10%,觀光農業和農家樂等形式減輕了城鎮就業負擔。
四、發展綠色旅游經濟的對策
為平衡供需結構,優化產業布局,拓展綠色旅游產品開發思路,順應扶植再就業需求,提出如下幾點對策。
(一)樹立全鏈全域游標桿-以北京延慶為例
近年,北京延慶已成為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延慶實踐全價值鏈開發,現已成為旅游融合賽會、農林、文體、養生為一體的全域旅游系統。近年興建道路交通體系,執行全域園林綠化、世園冬奧水生態治理等項目,推進城區夜景亮化、打造冬奧公共藝術雕塑、美化城區公園改造升級等,不斷營造優美的大地景觀。同時,開展智慧旅游,搭建延慶旅游大數據平臺,建成并完善“長城內外”旅游電商平臺,逐步實現全域互聯。延慶開展旅游從業者專業化綜合培訓,培訓人數達3萬多人次,助力延慶旅游服務能力提升。
(二)借鑒文化全域游經驗-以山東濟寧為例
濟寧被譽為“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稟賦豐富的煤炭資源,近年發展綠色經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依托余熱回收技術,年節約標準煤2.4萬噸;同時研發煤氣凈化再加工技術,將黑色的煤炭轉化為綠色的清潔燃料,實現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生態環境得以保護。濟寧太平洋國家濕地公園已被開發為觀鳥園。濟寧不僅以濕地資源吸引游客,同時開展文化產業園項目。整合濕地旅游,儒家文化體驗,園林古建游覽等各類旅游項目綜合全域發展。曾于2019年推出尼山夜游項目,向游客展示儒家文化,四個月累計吸引近60萬客人夜游尼山,既觀景又學文。濟寧兼顧綠色經濟轉型升級和文化全域游發展,達成了平衡生態和充分釋放潛力的雙贏局面。
(三)挖掘紅色全域游潛力-以遼寧錦州為例
錦州自古是商貿重鎮,是石油重工業基地,也是現代港口城市。這座英雄的城市經歷過遼沈戰役的烽火洗禮。現擁有遼沈戰役紀念館、筆架山天橋、醫巫閭山、萬佛堂石窟,古塔凌河夜市和錦州美食一條街等特色景點。應以紅色景點沈戰役紀念館為核心,將紅色紀念游、文化夜市游和特色美食游等元素有機串聯起來,探索一條錦州紅色全域游的發展之路。以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為指引,服務于消費群體的同時繼承紅色革命傳統,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和熏陶。待紅色旅游產業鏈打造成熟之時,與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搭建網絡,形成智慧紅色全國旅游網。網絡交互效應能夠顯著提升環渤海整體及城市旅游產業綠色創新效率。紅色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下紅色旅游將綻放新光芒。美好的革命情懷和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為發展當地紅色全域游,做好了情感鋪墊和環境準備,為當地綠色旅游經濟提供了生長繁榮的沃土。
五、總結和建議
新情境下的綠色旅游不僅局限于低碳旅游,更注重發揮全域、全業的輻射作用,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矛盾。綠色旅游經濟以環境友好,布局全面,傳承文化,紅色核心,全域協同為特點,是由新業態帶動的新時代旅游理念。
參考文獻:
[1]李偉.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DB/OL].中國發展門戶網http://cn.chinagate.cn/news/2018-01/13/content_50223130.htm, 2018-01-13.
[2]石培華.中國旅游業對就業貢獻的數量測算與分析[J].旅游學刊,2003,(06), P45-P51.
[3]楊文.濟寧:兼濟則寧[J].半月談,2020,(09), P69-P71.
[4]劉佳,安珂珂.環渤海城市旅游產業綠色創新效率的空間格局[J].華東經濟管理,2020,Vol34(06). P27-P37.
[5]宋瑞,金準,李為人,吳金梅.旅游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A].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 P16.
推薦閱讀:智慧旅游在旅游企業管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