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我國的城市管理,正進入城市精細化管理新時代。城市管理的法治化、社會化、智能化、標準化,是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探索以標準化建設作為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重要突破口,深入分析城市管理的實踐需要,創新城市管理標準的內涵、明晰城市管理標準體系建設的邏輯并提出可延展的基本框架,并從國家層面,探索標準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共同推進標準實施,為城市精細化治理夯實制度基礎。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管理標準;標準體系
《上海城市管理》ShangHai Uban Management(雙月刊)曾用刊名:上海市建設職工大學學報;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標準化是社會發展和城市治理的重要技術基礎。城市管理標準化建設,是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構建新型城市治理體系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作為城市管理法規體系的有力補充,將在明確城市管理法規依據的基礎上,形成一套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監督的城市管理規范體系。加大城市管理標準化的研究探索,有利于促進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有利于形成城市管理常態化、長效化機制,促進城市管理高質量的可持續的發展;有利于更好解決城市管理的熱點難點問題,對實現城市更整潔、更有序、更安全、更美麗的目標,增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一、探索城市管理標準化建設的新時代背景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管理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管理,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
改革開放初期,各城市致力于經濟發展,各項管理工作服務經濟發展,城市管理體制圍繞城市管理職能的調整、強化建設職能和對外授權、對內精簡展開,但整體上政府“大包大攬”的特點比較突出,行政管理彈性和靈活性存在不足。
1992年到21世紀初,中國對城市管理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方向是實現了城市管理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模式到市場經濟模式的轉變,實現了管理重心的不斷下移以及各部門管理職能的合理劃分和統籌協作,城市管理法治化建設同步大力推進,城市管理逐步有法可依。同時,城市管理主體逐步多元化,市場化和社會化管理機制逐步建立。
21世紀以來,城市管理向城市綜合管理和城市信息化管理提升,積極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積極運用法律、經濟、教育、技術等多種手段,尤其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以技術推動管理流程的再造,有力推進了城市管理的扁平化,實現了城市管理的高效和長效。
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城市管理進入精細化管理的新階段,城市管理以人民為中心,著力破解突出短板問題;著力健全基層治理機制,推進城市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進一步發揮智能化技術的優勢,實現城市管理的精準高效。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城市管理也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二)新時代城市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1.城市管理的地位有了根本的轉變,需要進一步提高站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快速城鎮化,城鎮化率從17.92%提高到58.52%,成為“世界大事件”。隨著我們正式進入“城市社會”,超過50%的人口常住在城市,整個社會的治理結構正發生質變。城市管理,必將成為我國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2.城市管理千差萬別整體粗放,需要加快規范化建設。40年間,我國城市的數量,從193個增加到661個。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武漢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 000萬。但是,我們的城市,總體上仍處在建設發展的成長階段,存在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錯綜復雜,管理方式總體粗放。需要進一步加快法規和標準建設,盡快形成系統化的法規和標準體系。
3.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革,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城市管理是一類“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對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挑戰,同時為管理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城市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問題,錯綜復雜,既有城市管理問題,也有社會管理問題,還有經濟管理等問題,彼此交叉,破解難度大。這些趨勢,需要城市管理體制、機制的積極變革,尤其需要加大社會治理的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
(三)新時代城市管理的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對加強城市管理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要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2017年3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城市精細化管理,必須適應城市發展。要持續用力、不斷深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2018年11月6日,習近平同志來到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了解上海在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方面的做法。他強調,城市管理搞得好,社會才能穩定、經濟才能發展。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二、城市管理標準化建設的內涵
(一)管理標準研究是基于傳統標準概念的適用拓展和理念創新
標準,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標準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共同效益為目的。傳統上,標準一般理解為技術標準或規范。在城市建設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技術標準體系。但包含在工程建設技術體系內的設施運行維護標準,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管理尤其是政府監管的需要,迫切需要在理論上進行創新,以形成一套與運行維護技術標準相協調、支撐的管理標準體系,彌補城市管理制度建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