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哈爾濱在寒地休閑空間建設上有著豐厚的經驗,同樣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是步行系統的不連續性,由于哈爾濱利用人防工程改造而成的地下商業街被人為打斷,雖然有利于防火,但是卻造成行人不便。而且地下商業街過多的商業攤點及店面使得舒適性大大降低。其次地下空間缺乏與主要公共建筑的聯系,使得地下空間單獨存在,浪費了有利的資源。
一、寒地城市休閑空間的影響因素
1.1氣候氣候是寒地城市的最大特征,也是對城市生產生活影響最大的因素。如氣溫、風、陽光以及降雪等。氣溫是影響人體熱舒適度的主要因素,在嚴寒地區城市居民外出活動受氣溫制約嚴重。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何通過合理的街道走向、建筑物布局和其它相應的設計手段來創造舒適的風環境。在嚴寒地區既需要冬季防風保溫,又需要將夏季風引入以達到自然通風的目的。陽光的強弱對寒地城市戶外空間影響同樣很大,尤其在冬季,充足的日照條件對于人們身心健康是極大的促進因素。降雪或降雨加雪是寒地城市主要降水形式之一,降雪既可以帶來景觀效果,同時也使城市道路不暢。
1.2交通
由于冬季頻繁的降雪來不及從道路上清除,形成冰雪路面,導致冬季機動車行駛速度緩慢,休閑空間周邊交通運營能力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寒冷和路面光滑使得在其他季節選擇自行車和步行出行方式的人們在冬季不得不選擇公交車,甚至出租車。造成公交車輛擁擠,影響了人們的出行與休閑空間的可達性,并會帶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1.3綠化景觀
由于氣候、土壤等因素寒地城市可生長的植物品種相對較少,尤其是在漫長的冬季,綠化環境的缺少使寒地城市景觀大受影響,城市往往給人以蕭條冷落的感覺,導致戶外環境對市民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
1.4行為方式
寒地氣候影響人的行為方式,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閑方式。冬季室外溫度較低且持續時間長,為了避免寒冷和交通不便,除了必要的出行如上班、上學、看病和日常購物等,人們的出行會比其他季節減少,尤其是一些弱勢人群如老人、兒童和殘障人士等,這就導致冬季人們在戶外休閑娛樂時間明顯減少,而且冬季由于日照時間短天黑早,城市的的夜生活也受到很大影晌。
二、寒地城市休閑空間設計案例分析
2.1國外經典案例日本札幌是世界上冬季降雪最多的寒地城市之一,針對冬季的特殊計劃,如“區域空調計劃”利用每天從地鐵站排出的大量廢熱為區域采暖提供廉價的能源;如設立冬季節日,建設札幌藝術公園等以增加寒地城市冬季的活力,改變城市冬季蕭條的面貌為目標。
加拿大多倫多和蒙特利爾分別擁有在世界占第一和第二位的地下商業系統,由四通八達的地下人行通道和地下商業街區組成,連接地鐵站、辦公樓、大型百貨商店、銀行、市政廳、停車場、火車站等公共設施,創造了龐大的不受季節影響的地下公共空間環境。
歐洲,諸如巴黎、倫敦、莫斯科和米蘭等地,建立大型室內街和室內活動中心。產生于19世紀的拱廊通道形式,這種上方覆蓋玻璃頂的半室內化的街道,將室內裝飾藝術與室外的陽光、植物等因素結合,兼有室內外的雙重特點。
2.2哈爾濱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我國有大片領土處于北回歸線以北,其中哈爾濱就是一個典型的寒地城市。
哈爾濱,一個走過了百年現代建設的城市,一個以冰雪文化著稱的城市,有著“天鵝項下的明珠”、“東方莫斯科”等等的美譽。在城市規劃方向的探索中,城市規劃師們提出了“國際一流寒地生態城市”的新概念,并采取了相關積極的措施。
第一,在氣候環境方面,適度提高了住宅以及相關建筑的日照標準。使外部空間與內部空間能夠獲得充足的日照。并且推廣清潔能源,提高使用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比例。防止冬季燃煤污染空氣。
第二,在城市色彩上繼承哈爾濱歷史建筑原有的黃、淡黃、乳白的暖色基調,確定哈爾濱城市色彩主基調:代表色彩為米黃和白色,與藍天、綠樹、白雪、紅頂交映成絢麗的美景,打造一個歷史與現代融合的“多彩哈爾濱”。利用溫暖色彩的親和力與感染力,使城市冬季的吸引力和活力加強。另外豐富的夜景觀提升了城市形象,并增加人在夜晚對城市的認知程度;適宜的夜景燈光效果將為人帶來溫暖舒適的感覺,并有效地減少蕭條感以及犯罪。如目前,哈爾濱已經成功地打造了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以及南崗區的女人街、兒童街、印度風情街等等特色燈光街區,市民們有了夜間休閑的好去處。
第三,在公共空間設計上,哈爾濱也著力創造一個豐富合理的戶外游憩活動空間。為了使城市獲取充足的陽光,保證建筑有良好的朝向,主要街道將采用與子午線成30 —60度角的方向布置。在地上建筑的開發同時,加強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吸引人流轉入地下。目前,哈市南崗地下商業街的建設已形成地下空間網絡,把主要的商業網點連接起來;地面上借鑒加拿大卡爾加里的做法,建立有氣候防護設施的公共空間,在城市重點路段設置“全天候”步道系統和封閉式過街天橋,在中心地段開辟“冬季室內花園”。
第四,依據城區風向特征,建立南引北擋的總體綠化布局體系,使其在西北部起到阻擋寒冷的西北風和外來沙塵入侵的作用;在城市上風向規劃楔形綠地和供氧生態廊道;在馬家溝、何家溝沿線辟建人工湖和大規模綠地。同時,在一切可以綠化的地面都“見縫插綠”。
第五,在冰雪利用上加強開發“冰雪、生態、邊境”等獨具龍江特色的旅游項目,將哈爾濱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把冰雪觀光、冰雪游園和城市特色廣場等景觀區連接成有機統一整體。冰雕、雪雕、滑雪、滑冰、雪地爬犁、雪地足球等。比如說,建立三條冰雕走廊帶。一條是商業步行街,主要分布在中央大街、兆麟街、建設街等;另外兩條是馬家溝冰雪觀光走廊、松花江畔冰雪觀光走廊;再有,建立城市冰雕通道,主要設在友誼路、經緯街、尚志大街、新陽路等。結合城市冰雪景觀線,打造冰雪重點園區、廣場。以“冰雪大世界”為基礎,結合冬季冰雪游樂主題,建立大型“冰雪迪斯尼樂園”;還有兆麟公園、太陽島公園、文化公園、兒童公園等其他冰雪重點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