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晏陽初,1890年10月出生,祖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三江鎮中興村五社,1913年就讀于香港圣保羅書院(香港大學前身),后轉美耶魯大學,主修政治經濟。文章發表在《體育教學》上,是教師職稱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晏陽初,現代成人教育,理論
1920年,晏陽初回到中國,在歸國前,他立志不做官,不發財,將終身獻給勞苦的大眾?;貒笏紫仍谏虾;浇糖嗄陼珖鴧f會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間編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貧窮而落后的中國喚醒了一批有志之士救亡圖存。晏陽初提出教育救國主張。他認為,中國的問題在于“人”,解決方式是“人的改造”;“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中國80%以上的人在農村,大部分文盲在農村,要普及中國的平民教育,進行“民族再造”,就要到農村去。
一、按需施教
成人的學習是以實用為中心的,即學即用是他們的學習動機。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成人在社會中總是面臨著社會的變化、知識的更新以及實際中的工作任務,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出于個人和社會的需要,他們要保持和發展自己就需要不斷地學習。
由于成人要擔負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他們總是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有用的、最有效的知識解決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或者使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成人的學習總是以實用為重要學習動機的,即學即用成為他們的學習目標。因此,成人教育者應該弄清學習者的需要,是成人的學習圍繞他們生活中的需要來組織,成人教育應該做的就是要為他們創造新的條件,提供新的工具,使他們的學習更加有效。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既體現了社會的需要,也注意到了農民自身的需要。關于平民教育的主要對象,晏陽初認為,在當時3萬萬的農民當中,年老的人已經難以達到改造的目的,而年幼的是為將來培養人才,也難以擔負國家急切的重任。
因此將教育的目標放在注重農村男女身上,這是平民教育思想體現社會需要的方面,也是平民教育動機對成人學習動機的考慮。同時,晏陽初在其思想中尖銳的批判了當時“新教育”思想的“誤教”,認為“新教育”都是從東西陽抄來的東西,是中國人所受的教育多是不切實用的教育。正是因為這種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教育,使得大學生在失業,國家在鬧人才缺乏的恐慌。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在教學中教師在面對全體學生,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促使他們揚長避短、長善救失。在成人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不同基礎的學生,更是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的成人,若使這些擁有不同程度的生活經驗的成人都得到進步,必須對他們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要根據彼時彼地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解決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隨時就勢,因人制宜。
三、互動學習
互動學習是師生或者生生之間相互合作去完成學習目的的教學過程,它是力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于一體,倡導學生積極參與,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交流與能力,從而使教與學到最優化境界的一種學習方式。
人總是從依賴型變為獨立型,自主性是成人學習中重要特點。成人師生、生生之間通過不斷溝通經驗的互動學習是適應成人學習自主性特點的重要學習方式,同時又是一種體現師生平等的交流方式,它對調動成人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四、經驗學習
經驗是成人寶貴的財富。成人教育是以已有經驗的成人個體為主體的。隨著成人個體的成熟和發展,會積累越來越多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成為自身和他人的豐富的學習資源。另外,人們還常常給從經驗中獲得的知識以新的含義,而不是被動的獲取知識。成人學習的過程,正是在成人自己已有經驗與外界新經驗、新知識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積極的批判性的反思,不斷的調整、修正個體已有經驗,從而使成人個體的經驗獲得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
經驗學習的方法在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得到很好的體現。晏陽初認為,教育應該“從他們所知,用他們已有來改造。”晏陽初在其平民教育思想中認為,整個鄉村改造的目的是發揚平民的潛伏力,要他們運用自身的力量去改造自己的生活。
五、直觀教學
直觀教學的特點是結合學生實際,從教學內容、要求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向學生提供理性材料,使學生在感性直觀及實踐操作中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理性認知過程,從而加深對概念和法則的認識。直觀教學一般是針對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兒童進行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對于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來說,直觀教學是一種比較恰當的教育方式。
總之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不僅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教育實踐運動,也是一場豐富的教育理論思想的成人教育運動。他的“四大教育、三大方式”“農民化、化農民”等教育實踐是其豐富的教育理論內涵的重要載體,對鄉村改革運動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體育職稱論文快速投稿:《體育教學》雜志是由首都體育學院主辦、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協辦,以全國大中小學體育工作者為主要對象的科普性期刊。《體育教學》已經正式出版發行了130余期,2008年《體育教學》又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讀者面前,內文72頁,彩插8頁,并采用大16開無線膠訂。
參考文獻:
[1]詹一之.晏陽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宋恩榮.晏陽初文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