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藝術設計還是一個綜合性的設計活動。任何藝術設計都不是一個或兩個學科能夠完成的,在實現階段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在紙上的創意只是一個概念的產生過程。文章發表在《全球教育展望》上,是教育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論文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創新,審美
一、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形勢
1.藝術設計專業在當前社會的形態。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中國高等學校的設計教育也逐步發展起來,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急需的專門人才的重任。目前,各高校設置藝術設計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增長,除了原有的各大美術學院和工業類設計院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以外,各大綜合類等高校也相繼開始了藝術設計專業。
中國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教育是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發展起來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設置在表面繁榮景象下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應該盡快順應新形勢下對設計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辦學優勢,整合優化相關專業課程和部分基礎課程,構建一套符合自己特色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市場意識,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培養出具有綜合創新能力和設計審美能力的人才。
2.藝術設計專業在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現在很多新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綜合類高校沒有針對自己地區與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下,照搬其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設置模式,片面的照搬照抄,課程體系過于大而全,分散了人力財力,造成資源浪費。
在藝術設計實際教學中,一些高校缺少在專業設計和教學實踐兩方面都優秀的教師,特別是跟風新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校,沒有相應的專業教師,又急于招生,其師資多為純繪畫專業教師轉行做藝術設計教學,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還有的學校人才儲備不充分,年輕化、無教學經驗,沒有學科帶頭人。
教學中,往往注重實際操作,注重短期即得的視覺效果,急于跨入專業范疇,忽視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誤認為理論知識是紙上談兵,沒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但是藝術設計是一個綜合知識體系,每個專業體系都是建立在理論知識之上的,理論知識反映了一個學科的發展規律、歷史與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設計理論知識的引導,學生往往會陷入形而下的盲目操作,缺乏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其設計作品便會缺乏深度,畢業后也無法自我提高。這是各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
加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由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前沿性,該專業的教師必須保持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同步,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這些知識在現代的更新率非常快,這更需藝術類教師的自我學習能力非常強,學校體制也應給予一定的支持,為教師提供報考在職研究生,助教進修班,在職進修研究生課程學習的信息和機會。
作為現代的,開放的大學,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有著越來越密切的聯系,高校教師應當運用已掌握和創作的科研成果,通過學術報告、科技咨詢、培訓人才等方式來推廣成果新工藝、新技術。使其拓展知識面,練好基本功,使青年教師盡快成才。
經過以往的教學經驗總結,反復實踐以后建立了立體化課堂的教學形式,就是把以前理論與寫生分開進行的教學體系打破,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接受理論,在理論研究中提高動手能力,互相推動、交叉進行。針對學生實踐,藝術設計課程要求學生學習必須有實驗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這與傳統的課堂學習有較大的差距。那么立體化教學體系的建立解決著這一矛盾。
以課堂寫生實踐為主的輔導性學習實踐保證了學生基礎理論掌握和基本實踐能力的培養。其目標為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后掌握基礎的美術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應用技能。
當然,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需要總結改革的地方也有很多。尤其針對某一院校而言,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類型定位、辦學層次定位、培養目標定位、服務面向定位將直接關系到專業的設置問題。我們只能就藝術設計專業總體的角度提出一些創新想法為教學提供一個參考。
雙核心期刊投稿須知:《全球教育展望》由國家教育部主管、華東師范大學主辦、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編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國際課程研究促進協會協辦,為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該刊歷史悠久,創刊于1972年,原系《外國教育資料》。
參考文獻:
[1]方松林.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與創新.美術大觀,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