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目前針對特許經營的法規是最近才頒布實施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調整范圍上都存在很大不足,比如如立法規格較低,立法內容簡單,立法缺乏體系等等。這顯然遠遠不能適應特許經營快速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特許經營品牌意識經營模式
隨著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私營經濟的不斷壯大,知識產權保護和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特許經營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特許經營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國內出現,至今短短十幾年時間,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特許經營體系最多的國家。從我國連鎖經營協會對國內特許經營2005年發展狀況的調查來看,我國特許經營發展速度快,已遍及餐飲、便利店、家居裝修、洗染、教育、圖書音像、汽車養護與維修、服裝專賣、美容、房屋中介等服務行業。
國內市場中存在的特許經營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國外企業進入我國市場建立起來的特許經營企業;國內本土成長起來的特許經營企業。作為一種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特許經營備受國外特許企業的青睞。一些知名企業如肯德基、必勝客等紛紛進入我國市場。由于對于我國制度環境以及國內被特許人的經營素質缺乏足夠的信心,它們在進入我國市場發展時比較謹慎。與國外知名企業的謹慎相比,國內本土企業通過特許經營形式實現了快速擴張和規模效應,特許店和銷售額不斷增長。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中,特許經營自身體系不完善,出現了盲目發展,魚龍混雜的局面,制約了本土特許企業的持續發展的能力。本文主要針對我國本土成長起來的特許企業體系,分析其進一步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
我國特許經營企業的現實困境
從特許經營產生的歷史來看,特許經營模式能夠在美國當時的制度環境中產生并發展成熟,是與美國經濟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特點密切相關。而我國現有的制度環境存在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制約了特許經營的發展。特許經營在我國從產生到發展只有十幾年,尚處于起步階段,體系還不成熟,在運行中出現了變質現象。
制度環境的制約
市場機制不完善,市場化水平較低。特許經營是利用特許方企業的專有技術與他人的資本相結合的進行擴張經營規模的一種商業發展模式。要實現特許經營的規模經濟,實現技術和品牌價值的快速擴張,就必須保證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市場上自由流動,沒有地區、行業和部門的分割。
我國由于市場經濟建立時間不長,市場體系發育不完善,地區間生產要素的流通存在著各種障礙,行業條塊分割的情況相當嚴重,無法有效實現特許經營的規模效應。市場化程度低直接影響我國特許經營的進一步發展。
法制不健全,特許經營立法需要完善。特許經營是利用特許方利用其專有技術與他人的資本相結合的進行擴張經營規模的一種商業發展模式。其中,特許人專有技術的保護,特許人與受許人之間契約關系的維持都依賴于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了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才能有效保護特許人和受許人的合法權益,依法規范交易行為,降低交易成本。
文化、觀念的落后的制約。文化、觀念對于經濟系統的發育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從西方國家特許經營模式產生和發展及其運營特征來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分工觀念、契約觀念、誠信意識等是促進特許體系良性運轉的重要因素。而在我國,人們分工觀念很淡,團隊意識不強;公民的法律意識淡薄,違反合同的情況時有發生;知識產權意識不強,也導致了人們無法認同以付費的形式接受特許;在社會轉型時期,誠信缺失問題比較嚴重,而民營企業的誠信問題表現得更為突出,一些特許企業把特許經營作為圈錢的手段,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
特許經營體系不成熟
特許經營體系中存在兩個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主體——特許方與受許方。下面將分別從特許方與受許方分析我國特許經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特許方存在的問題:
在最近頒布實施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中,已明確把特許經營界定為既有品牌授權,又具備模式復制。著名經濟學家魏杰認為,能進入特許經營的特許方,應該是著名的品牌,有市場性很強的專有技術,并且有獨特的營銷管理模式,否則,特許權就無使用價值。從我國本土特許經營體系發展現狀看,特許方普遍存在著缺乏著名品牌和獨特的經營模式的問題。
缺乏品牌意識,商標和專利少。特許經營的核心是知識資產的復制,即特許人對自身知識資產的深度開發,通過加盟商的學習、復制、應用來實現企業知識資產的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