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連云港徐圩新區開發建設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結業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本文闡述新區開發的成因,分析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特點及資源稟賦,提出新區開發的重點:(1)港區建設;(2)發展臨港產業(3)海濱新城鎮建設。本文還探討了開發建設的主要途徑和搞好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

  論文關鍵詞:連云港,徐圩新區,開發建設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提出,連云港沿海開發,要立足深水港口,依托陸橋經濟帶,推進集中集聚開發,促進港口、產業、城鎮互動發展,構筑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和江蘇沿海新型工業基地,打造江蘇沿海新的經濟增長極。連云港徐圩新區(以下簡稱新區)開發是落實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

  1新區開發成因

  2004年連云港市接管由交通部下放的連云港港,制定了“以工興港、以港興市”的發展方針,鑒于港口陸域狹窄,難以布局大型臨港產業園區,2005年邀請20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研究形成在埒子口以西海岸建設港區的新規劃。同年10月,由原國家政協副主席錢正英院士牽頭的中國工程院、國家開發銀行和江蘇省政府聯合調研組,組織20多位院士和200多名專家,開展江蘇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提出在徐圩片區建設臨港產業基地。2007年元旦,溫家寶總理來連云港視察期間,指出連云港在中國經濟發展全局特別是地區發展當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從全國區域范圍可以帶動經濟協調發展,指示連云港港要“做好規劃,加快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十七大江蘇代表團討論時指出:“連云港的位置很重要,是涉及全局的問題。連云港的建設不僅要看到附近的幾個省,中亞國家也關注歐亞大陸橋”。2008年5月,國務院總理辦公會專題研究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戰略,提出加快江蘇沿海地區尤其是連云港的開發具有國家戰略意義。2009年3月5日,連云港市委召開常委會,作出了全力推進徐圩新區開發的決策部署。

  2新區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特點

  新區位于市城區東南部,由徐圩片區、中云臺國際物流園區、以及規劃填海新建的徐圩港區三部分組成,總面積290km。新區東靠灌西鹽場,西依云臺山,南鄰東辛農場,北臨黃海,處于海州灣經濟帶、東隴海線產業帶和灌河經濟帶所構成的π型城市格局的中心位置,距隴海鐵路東起點站―連云東站、國家級開發區―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各約5km,距億t大港-連云港主體港區約10km。新區為海州灣南岸濱海平原的一部分,地勢低平,高程2.7m,建有防海潮大堤。所在海域地質穩定性較好,無活動性斷裂,歷史上也未曾發生過強烈破壞性地震。潮汐為正規半日潮,多年平均高潮位為3.32m,50年一遇高潮位為4.04m,百年一遇高潮位為4.15m。屬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海洋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4℃,海面終年不凍,年平均降水量930mm,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對海岸安全影響最大的主要自然因素為大風和天文大潮汛耦合,除極個別天文條件下的大潮汛外,幾乎均因臺風邊緣過境引起,影響不太嚴重,開港七十多年從未發生過驟淤礙航現象。

  3新區資源稟賦

  3.1港航資源

  擁有從燒香河口至埒子河口約23km大陸岸線,-5米等深線平均距岸5km,海面寬闊,歷史上黃河奪淮入海期間,帶來大量泥沙,海底普遍沉積厚度不同的粉沙粘土質淤泥,黃河改道山東入海后,供沙斷絕,經過100多年的侵蝕調整,海域環境已基本處于沖淤平衡狀態,利于深水航道、碼頭泊位的建設和維護。燒香河口等處,可建分流小港開發海河聯運,利于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

  3.2鹽田土地資源

  共有鹽田有172km。海水曬鹽生產方式已落后,它占用海岸空間大,特別是低產鹽田,經濟效益很差。我國鹽礦資源豐富,國家相關政策要求應合理調整鹽田的功能,將其用于從業人員多、經濟效益高的產業開發。鹽田是礦業用地,使用成本很低,低產鹽田僅為農業用地的15-50%,且不受國家宏觀調控。鹽田分布在海邊,靠近港區,改造后用于臨港產業便于原料和產品的海運。海洋運輸具有運量大,費用低的優點,可以方便對海內外資源進行配置。鹽田遠離集鎮和市區,人口密度極低,開發空間大,便于布局大運量、高能耗、大用水量、產業鏈長的石化、鋼鐵、裝備制造等重化工產業,在“三廢”處理等環保方面也較為方便。

  3.3旅游資源

  海岸有優良的粉質沙灘,潮間帶寬闊,南部埒子河口一帶最寬達數公里,北部排淡河口一帶也有數百米,生活著大量的海洋生物。沿岸海堤既是安全保障和公路通道,也是獨具特色的觀海平臺。臺南、徐圩鹽場是淮鹽的重要產地,大面積的鹽田,廣布的河道水庫,悠久的淮鹽文化等,具有極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埒子口濕地是連云港三個重要的海岸濕地之一,生態系統完好,野生動植物眾多,每年都有許多候鳥遷徙途中到此歇腳、覓食,被稱為“鳥類的樂園”。

  4新區開發的重點

  4.1港區建設

  依托臨港產業起步,逐步發展成為腹地經濟發展和后方臨港產業服務的綜合性港區,同時承擔中西部地區能源等重要物資出海口功能,規劃到2015、2020和2030年吞吐量水平分別為3000萬t、7300萬t和1.3億t。港區基礎建設主要有:開挖深水航道,連接港口主航道和主體港區;在埒子口北至方洋港間13km沿岸填海,形成包括29km水域在內的74km的雙堤環抱式港灣;依托雙堤內形成人工岸線,建造30萬t級及以下干散貨、液體散貨、雜貨、集裝箱等各種專用碼頭、公用碼頭及貨主碼頭泊位(可建一百多個)。

  完善集輸運體系,建設港區至鋼鐵、石化等產業園區的鐵路網絡,與隴海鐵路連接,建港區公路,與臨港產業園區及市域疏港高速環網相銜接。在防波堤內利用浮筒設置海河聯運區,滿足海運船只與內河航運船只的貨物轉運需求。建設石油輸送管道,由液體散貨碼頭引出,經石化產業聚集區,連接外圍魯寧石油主干管道。

  4.2發展臨港產業

  港口物流業。發展一般倉儲運輸業、專業批發交易業、加工物流產業、逆向物流產業、供應鏈物流業以及物流配套服務業。金屬冶煉及加工業。包括鐵合金產業、合金鋼產業、營銷型鋼鐵加工業、產業型鋼鐵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化工產業。發展煉油產業、海洋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樹脂以及精細化工產業。是清潔能源產業。發展IGCC多聯產產業、IGCC多聯產設備、生物質利用設備、能源回收利用設備、冷熱電聯產設備以及燃料電池裝備制造業。發展基礎零部件、電氣機械設備、船舶零配件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石化設備制造、港口物流設備,核能設備制造等產業。

  4.3海濱新城鎮建設

  目前新區僅有1.6萬人,且多為鹽業人口。隨著開發建設的不斷推進,境內人口必將日益增加。據連云港港七十多年發展歷程,預計到2015、2020、2030年,僅徐圩港區的職工、家屬及相關人員將分別將為1.5萬、3,1萬、5萬人。臺南、徐圩兩街道相距20km,分別位于新區南北入口的重要位置,交通便捷,有良好的城鎮社區基礎,作為新城片區建設的兩個發展極核,對其周邊的鹽田進行回填改造,形成城鎮建設用地,按照人居環境要求,開發房地產,完善各項有關市政基礎設施,建立完備的社區服務體系,優化軟環境,積極創造就業機會,有序發展社區經濟,逐步建成經濟繁榮、人氣旺勢、和諧安定的的海濱新城。臺南片區靠近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隴海鐵路東起點站,適宜建造彰現連云港城市特性的地標型建筑,如區域合作中心會館,作為東中西區域互動平臺載體,用于各省區設立辦事機構,開展多區域、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的合作;國際大廈供大陸橋海外貨主、船公司等進行外貿商談,以及開設外輪物資供應、國際海員俱樂部等功能。徐圩片區有埒子口濕地,附近有灌西鹽場,適宜建有埒子口生態公園、淮鹽博物館等。燒香河口至徐圩港區北端10km岸線內,進行旅游開發建設,如在海堤路兩側構筑由濱海廣場連接起來的條狀商業休閑帶、藝術長廊等,打造成海洋風情景觀帶,成為新區城市生活岸線和親海平臺。

  5新區開發建設途徑

  首先利用全球經濟構結調整和產業轉移的良好機遇,進行海外招商引資。市領導率團多次參加江蘇在日本、韓國、香港等海外國家和地區舉辦的沿海開發合作說明會,拜訪日本協力銀行、韓中親善協會、香港百營投資控股公司等企業和經濟團體,進行新區開發推介,發揮東方橋頭堡效應,吸引新加坡、加拿大、阿聯酋、澳大利亞等國家來團與連云港進行合作溝通。

  其次依托各項政策利好,積極爭取將產業開發項目開發列入國家或省的“十二五”規劃之中。新區先后派團參加江蘇沿海開發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市舉行的洽談會,懇談會,尋求與央企、大型民企、大公司集團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已成功簽約涉及港口、產業、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的1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1300億元,與深圳市簽訂了整體開發20km.新型產業園區的合作協議。

  還要利用國內產業布局調整,承接大項目。2009年國家出臺《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指出加快調整鋼鐵產業布局,推動鋼鐵產業向沿海地區轉移。江蘇省政府決定將省內城市鋼鐵產業搬遷到新區,建設400萬t精品鋼及千萬t級鋼鐵基地。中石化集團規劃用5年時間與連云港合建30萬t級原油碼頭、300萬m原油儲備、液化天然氣項目以及輸送管線等,將有40km園區用于石油化工主導產業和樹脂后加工、精細化工等配套產業,遠景目標為液化天然氣接卸能力每年達300萬t,原油儲備庫容1200萬m,煉油總規模每年4500萬t,乙烯總規模年產320萬t。

  6加強環境保護

  節約資源集約開發是對環境最直接有效的保護。岸線屬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優先用于港口開發,盡可能兼顧城市旅游開發,不忽視臨港產業開發。開挖港池、航道產生的疏浚泥土,用于填海造陸,不在海域內拋泥,避免海水污染,又可減少在陸域取土,實現對陸地、海洋環保的雙重保護。

  按照環保招商、可持續發展招商要求,把好項目的準入關、準建關、準產關,引進、承接產業轉移必須嚴防污染搬家。做到園區產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推進,建設項目和環保工程相互配套,日常各項防污染措施要落實,處理污染事故要及時。

  填海造陸、鹽田改造,需大量土石。開山采石取土,使山體、林木、植被遭破壞;爆破擠淤、挖掘、疏浚等,使海岸形態驟變,海水渾濁,陸海生態環境受到直接或間接破壞。應采取相應措施,如在海堤背水坡、園區路邊等處廣植耐鹽堿常綠樹木,利用灘涂、閑地栽花種草;在適當海域建造人工魚礁,放流足夠數量的多種魚蝦貝藻類種苗等,對陸海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修復和補償。

  參考文獻

  1 張玉祥. 全國海洋開發規劃研究成果匯編[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1-62.

  2 連云港地方志辦公室.連云港年鑒 2008[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

  3 胡君柳.沿海大開發[N].蒼梧晚報,2009-09-1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通河县| 璧山县| 临海市| 咸丰县| 桃园市| 安仁县| 宁陵县| 乐平市| 会泽县| 舟山市| 青阳县| 富顺县| 梅河口市| 自治县| 澳门| 邻水| 克拉玛依市| 宣化县| 于都县| 贡嘎县| 沛县| 乌鲁木齐市| 永年县| 邵阳市| 鸡西市| 都匀市| 顺义区| 贺兰县| 新巴尔虎右旗| 米脂县| 开封县| 岳西县| 平安县| 波密县| 皮山县| 蕉岭县| 营口市| 故城县| 布尔津县|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