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我國漢語中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熟悉漢語,需要深入了解我國的文化。本篇對外漢語論文認為文化是語言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了解文化背景對學習漢語事半功倍,作者通過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文化因素的運用辦法。
推薦期刊:《漢語言文學研究》(季刊)2010年創刊,是由河南大學主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語言文學類專業學術期刊,2010年3月正式創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傳播中,它將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堅守繁榮人文科學研究、服務學科建設與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生態的辦刊宗旨,崇尚學術中有爭鳴、爭鳴中有寬容、寬容中有立場的辦刊理念。關注學術前沿,跟蹤學術爭鳴,提升精神品位,創造學術精品,用高水平的編輯質量回報作者和讀者。
【關鍵詞】對外 漢語 教學 文化
對外漢語教學,最開始是指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之后隨著文化的融合逐漸延伸成為一種更廣義的漢語教學,其目標在近些年中得到進一步的擴大成不以漢語作為第一語言的受眾,其中不僅僅包含了外國人,對于中國的少數民族也有所涵蓋。隨著中國內部各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以及中國在國際經濟領域中地位的不斷攀升,都促使著中國文化以一種更為開放的姿態向外傳播,而漢語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首當其沖地受到更多重視。
一、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理念
第二語言的學習,不僅僅對于對外漢語領域而言,對于我國的英語學習而言同樣意義重大,也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著相應教學以及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和加強,越來越多的教師和研究人員意識到語言學習效果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于文化。語言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承擔著溝通和思想交換的重要作用,因此其使用必然不能脫離特定的社會環境,而存在于該社會中的文化氛圍也成為學習和了解語言的必要手段。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文化的作用,不僅僅在于推動語言學習的層面,在語言能力的最終發揮和語言的運用方面,文化同樣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基于這樣的考慮,在目前的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常常將語言自身的文化背景作為重要的推動因素引入課堂,而對外漢語由于涉及中國相對而言更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在對漢語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更加不容忽視。
在實際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對于文化知識的傳達通常通過兩種方式加以實現。其一是為相應的漢語學習課程同時配一個專門的漢語言文化背景課程,用以向學生傳達與語言相應的文化背景和相關知識,主要包括國情概況、民俗歷史以及當前的政治地位等;其二則是在語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增加適當的和語言學習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兩種教學方式如果運用得當,都能夠對語言學習過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第一種做法而言,無疑相對效果較好,并且通過文化知識的深入傳播,不僅僅能夠推動學生對于語言的駕馭能力,更能夠有效為學生營造生動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塑造起對于語言學習的興趣。然而這種方法卻在師資力量上為教學機構提出了較高要求,通常需要配備在文化方面更為專業的師資力量,并且占用更多年的課時才能完成,工程浩大并非每個教學機構都能夠承受。相對而言第二種方法就輕巧許多,教師只需要對語言所對應的文化背景做出大致的了解并且簡單進行引入,做到為學生打造一個相對完整的對話和應用環境即可。這種方法相對有著較高效率,但是在學習效果上難以盡如人意。
鑒于這兩種教學展開方式的優劣,通常對于漢語專業的學生采取第一種方式進行教學,力圖幫助其建立起正確的漢語言文化觀點,而對于非漢語專業學生而言則大多采用第二種教學方式。
二、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文化因素的運用討論
前文中已經對于對外漢語學習過程中文化的作用以及教學展開方式做出了淺要討論,可以發現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以不同的程度體現在多個層面。通過實踐分析,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意義體現可以歸結為如下三個方面:
1.講授環節
講授是語言課堂上采用最為廣泛的教學形式,對于漢語學習者而言,文化在講授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在于語意的增強以及學習興趣的提升。參與漢語學習的人員通常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除中國少數民族學生外,其文化背景多與中國文化相去甚遠。不同的文化直接導致漢語的可讀性差,并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講授這種較為單調的教學形式本身有著固有的較低的學生參與程度,這些都成為學生學習動力的桎梏。而通過在課堂上貫穿漢語言文化,則可以有效提升語言的存在價值,對于推動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同樣大有裨益。
2.討論與練習環節
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練習的作用不可忽視,只有切實參與語句字詞的駕馭,才能有效將相關語言知識實現同化,才能真正做到掌握和控制。文化在練習過程中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實現溝通,確保學生實現對于漢語語言能力的掌握而非單純對于字詞的掌握。只有于文化相結合的語言才具有語境方面的意義,脫離了相應文化背景,語言就剩下了零散的字詞,難以成為一個整體的系統,也不能傳達相應的更深層次的語意。
3.自學環節
無論對于哪一門學科的學習,自學都是學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自學是主動學習的源頭,是學生學習動力的必然結果,只有能夠有效實現自學,學生才有可能真正深入地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獲取知識,才能進一步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語言能力。文化對于對外漢語的自學至關重要,扮演著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要線索。語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詞匯和語法都是零散的語言知識,通過相應的文化才能從根本上加以組織并且最終成為思想表達的利器。文化是學生對語言知識進行探究的一個線索,有了這個線索,學生才能通過歷史來感受變遷,獲取到系統的語言技能,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結論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只有深入了解文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才能切實進行相應的推動調整,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
【參考文獻】
[1]孫永紅.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J].長春大學學報,2007(05).
對外漢語論題拓展: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改進語匯教學,首先必須破除不同語言詞語之間存在簡單對應關系這種觀點,要深刻認識不同語言詞語在語義概括方式和 范圍方面的差異、在使用范圍和搭配關系方面的差異、在附加色彩和文化內涵方面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