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職業(yè)教育時間:瀏覽:次
摘要:現(xiàn)在的學生,特別是城市的學生,對于農(nóng)作物和各類動植物的陌生程度是我們不可想象的,在區(qū)域地理的教學中各個區(qū)域的植被代表,農(nóng)作物我們只能通過課本插圖和網(wǎng)絡圖片來認識,即便是這樣我們的學生還是有一部分不知道當?shù)氐闹饕r(nóng)作物長什么樣,什么季節(jié)種什么作物,這樣的地理學習是空洞的,理論一定要和實際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知識才能是真正的為學生所有,知識才能把學生武裝起來,所以室外課堂是將地理知識從課本到實際的有機聯(lián)系,同時也是學生感知環(huán)境、關注環(huán)境進而保護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的實現(xiàn)途徑。論文發(fā)表:《地理科學》,《地理科學》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地理類學術期刊,創(chuàng)刊于1981年,月刊。地理學三大期刊之一,榮獲中國地理優(yōu)秀期刊獎,2012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yōu)秀學術期刊(科技)。當前,刊物已成為中外地理科學工作者交流學術思想,探討新理論、新方法,反映最新、最重要科研成果的重要陣地。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制度,地理科學
針對初中地理學科的特點,進行室外課堂也要經(jīng)過認真的選擇,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課堂活動題目再結合當?shù)氐臈l件進行篩選,比如在進行城市和鄉(xiāng)村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周末帶領學生深入農(nóng)村去感知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異同,回到課堂以后讓學生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樣的差異,各自有什么樣的優(yōu)點,在課堂上將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在學習地圖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試著繪制本校或家庭所在地社區(qū)得簡圖,只要體現(xiàn)出地圖的三要素位置沒有錯,就是好圖。這樣的室外課堂特別多,這樣的實踐活動也是學生喜歡的,充分的挖掘地理課的室外實踐活動對于地里的室內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理想的地理教學應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fā)展的過程。我們每個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哪樣只注重課內而輕視課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識的輸入而輕視能力的培養(yǎng)。否則,把考試內容練了又練,考了又考,資料如山,題目如海,學生不堪重負。在教學中,我們應立足學校教育,密切聯(lián)系社會和家庭,積極提高自身素質,積極進行知識更新,堅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教育觀念,適應新的課程設置,適應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下面結合我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我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方法,來與大家共同研究探討。
一、做好課堂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備課。備課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保證。必須認真、扎實地備課和編寫地理教案。近幾年來,初中使用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學新大綱和新教材,從教育的指導思想、教育功能、體系結構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師教學時,進一步選擇組織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安排好教學的全過程。
其次是編好教學提綱。教學提綱是課堂教學活動具體安排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寫教學提綱時,要掌握教材結構,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內在聯(lián)系,使之合乎地理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地理教學法的基本要求。通過鉆研,教師要從教材內容中找出其主體部分和核心部分,作為教學的重點。還應分析找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這“三點”的關系。要善于突出重點、排解難點、抓住關鍵,帶動一般,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開拓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學中通過抓住區(qū)域地理及其與歷史相互聯(lián)系的規(guī)律,適當引用順口溜、諺語、古詩、謎語、歌曲以及地理別稱進行教學,通俗易懂,可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1 順口溜。如:兩湖(湖南、湖北)兩江兩海安,川西云流六千三;流域超過百八萬,宜昌湖口各拉段。
諺語。如我引用“雷打未驚蟄,雨水四十日”的天氣諺語來幫助學生理解我國東南部地區(qū)季風活 動和鋒面雨帶的形成規(guī)律,引起學生的豐富聯(lián)想,使獲得知識更為鞏固;又如用“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 這一句地理諺語,概括了昆明準靜止鋒以東地區(qū)的陰雨冷濕的氣候和崎嶇起伏的高原地形。
3 古詩。在教學中,可恰當?shù)匾霉耪娡?yōu)美詩句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創(chuàng)造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huán)境。如學習旅游勝地――泰山時,不妨讓學生朗誦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學生在朗誦中將領略到泰山的雄偉壯觀。這些詩歌猶如飯菜中的調味品,讓學生回味無窮。
4 謎語。如猜“說它多大有多大,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shù)它明,夜里航行不用燈”(北極星)。運用謎語,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
5 歌曲。講內蒙古高原時引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描述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講長江之前,讓學生聽一酋充滿深情的《長江之歌》,這時學生的心中仿佛流淌著一條洶涌的大江,接下來聽“你從雪山走來”,提問:雪山是指哪座山?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就全部被調動了起來。
6 地理別稱。地理別稱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學生記憶眾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園”、“鐘表王國”――瑞士;“火山之國”――印度尼西亞;“佛塔之國”――緬甸;“楓葉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薩;“不夜城”――漠河;“草原鋼城”――包頭等。
三、融洽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
情感共振原則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對人的認識、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個體認知素質中的道德感、責任感、理智感、美感等積極情感對提高地理學習效果極為有利,情達則理通,凡是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較長地保留在他們的頭腦中。地理課文中蘊藏的國情極其豐富,這些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情感性教學行為作用下,都會深深地吸引學生,使他們產(chǎn)生喜悅、贊美和崇敬的感情,從而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教管結合,多表揚鼓勵,少懲罰打擊,采取多種子方式創(chuàng)設濃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勵情景、主動學習情景、探研情景等,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主動學習的行為,感受民主、和諧氛圍、教師期望、同伴的鼓勵,體驗成功的歡樂。
四、充分發(fā)掘課堂教學管理中的心理學因素 ,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
課堂是地理教學的主要陣地,必須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作用,不斷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上課前要認真?zhèn)湔n,準備好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地理課的許多抽象的內容,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緊張的思維活動,才能理解它,如果始終一種枯燥的材料刺激學生大腦,難免使學生的思維出現(xiàn)倦怠,表現(xiàn)為厭惡或不思。所以上課時,要運用講解式、啟發(fā)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加之幽默、詼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同時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授和演示。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做到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同時使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材的知識點達到較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動的理解記憶,最終實現(xiàn)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總之,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可謂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順應時刊發(fā)展的要求,根據(jù)實際情況,注意培養(yǎng)和挖掘學生各方面的潛力,培養(yǎng)其勇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激發(fā)、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