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職業教育的目的是滿足個人的就業需求和工作崗位的客觀需要,進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由于職業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理論知識,而且更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職業教育相比普通中、高等教育與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有著更加直接而密切的聯系。論文發表:《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創刊于2001年,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批準,由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主辦的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學術性刊物。《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的論述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向,努力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立足學術性和應用性,面向科研、面向教學、面向實踐。
關鍵詞:職業教育,文化建設,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如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等都屬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人自身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發展到某個特殊時期的產物。職業教育受益于社會,社會也可受益于職業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和神圣職責。
一、校園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師生的精神支柱,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源泉。目前盡管每所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都有一點特色或亮點,但是在校園文化建設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挖掘不深、特色不強、系統性、整體性不夠的問題。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效,就必須準確把握現代職教的特征和要求,結合地域文化和學校傳統與實際,提煉學校精神,對校園文化進行系統化設計、整體性構建和全面化實施。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必須重視活動設計與組織,通過開展各種儀式慶典活動、技能競賽活動、陽光體育活動等,打造豐富的活動文化,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二、學校教學質量方面
1.辦學方向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辦學方向是一個影響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要求職業學校隨時進行專業調整和課程改革,同時近年來許多職業學校發生了一系列變革,如升格、合并等,這些變化也需要學校及時調整辦學方向,明確培養目標,進而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導向性和核心作用。
2.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素質有待于提高
目前職業學校師資達不到“雙師型”的要求,更達不到“三師型”教師的要求。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因此,迫切需要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更新、充實和提高,強化雙師結構的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建設,加快人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大制度改革,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不僅是補充專任教師不足的權宜之計,更是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3.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后
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也是制約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已經相對較為成熟,但職業教育的改革遠遠沒有適應當前社會用人的要求,學校只重視教師的作用,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方法上習慣于“滿堂灌”“填鴨式”,教學進度上追求“齊步走”,這種做法也是當前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突出問題。目前雖然提出了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但還僅僅是起步階段。
4.專業設置不夠科學,課程結構不夠合理
近年來,職業教育雖然已經多次嘗試進行課程改革,主張簡化教學科目,加強實踐課程比重,但因種種原因課程體系仍然沒有擺脫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這種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與素質培養的課程結構,與現代社會生產技術之間的相差太大,已不能適應當今職業崗位對人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此外,教學內容相對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教學內容與就業需要往往存在著較明顯的脫節現象,一些教材遠遠落后于當前行業發展,學生學不能致用,在校期間無法將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無法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由于缺乏鮮明的“特色”與“個性”,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也就容易敗下陣來,即使走上工作崗位,也很難立刻進入角色,發揮作用。
5.缺乏辦學特色
學校在一定程度上仍舊缺乏對當地經濟發展所需技術人才的調查、預測與前瞻,缺乏對市場經濟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適應性,造成在專業設置上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專業設置重復,熱門專業過熱,傳統專業過冷,對學生畢業后對社會的適應力和就業的競爭的考慮不足:專業口徑過小,覆蓋面過窄;專業設置重“硬件”建設,輕“軟件”投資;專業增設速度過快,片面追求多麗全等。
6.教學管理模式僵化、單一
幾十年一貫的學制和班級授課制,使得學生的潛能得不到發揮,優秀人才難以脫穎而出,同時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這種管理模式必然導致課程體系和教學管理僵化,人才培養相對就業需求滯后。因此可以說這種教學管理制度制約了學校辦學的靈活性,使其在辦學方向和教學質量上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7.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職業教育的功能是培養技術應用型、操作型人才,其實習、實訓設備要求較高。但目前仍有很多職業學校的硬件建設投資嚴重不足,難以適應專業改革、課程改革及新增適應社會需求的新專業的需要,也一定程度制約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影響了教學質量。基于以上種種不利因素,我們期望更多的同仁為提高職教吸引力出謀劃策,把我國的職教事業推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