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職業教育是指為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技能或職業知識、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滿足從事一定社會生產勞動的需要而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職業教育亦稱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如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等都屬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教育學論文刊發
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人自身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發展到某個特殊時期的產物。職業教育受益于社會,社會也可受益于職業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和神圣職責。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滿足個人的就業需求和工作崗位的客觀需要,進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由于職業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理論知識,而且更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職業教育相比普通中、高等教育與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有著更加直接而密切的聯系。
在職業教育中,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由來已久,最早是在上個世紀初英國實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之后美國開始實施與英國基本相同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稱之為“合作教育”。2000年世界合作教育協會將合作教育改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更加凸顯了工學結合的基本特征。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續百年經久不衰,主要歸功于它切合實際的理念,那就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美國稱之為“合作教育”或“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英國稱之為“三明治教育”,我國則稱之為“工學結合”。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培養優秀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趨勢。其形式亦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為實現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從確定學生的培養目標時就要考慮企業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讓學生在生產的工作環境中去學習。但是學習與工作不是截然分開的,無論學習場所在學校,還是在生產企業,都是學習的過程。那么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職業教育,就需要企業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現實中,缺少政策支持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就缺少熱情。如何吸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如何讓企業承擔職業教育的角色,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職業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做了積極有益的探索。我們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系領導的引領下積極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為了能把企業引入學校,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我們積極與生產企業聯系,去參與企業的生產活動,以對外加工的方式,把企業的產品或生產零件的加工引入機械加工系的教學過程,同時把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企業管理制度引入我們的教學管理及評價體系。而我們充分利用學院的教學資源,把企業引入學校,從另一角度解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依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從師資、實習場地、課程設置等方面,全方位的深化教學改革,實踐了理論與實際,教學與工作的緊密結合。
一、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
1、學習與工作環境的轉換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一切從生產企業的實際出發,把原有的實習車間改造為生產企業的生產班組,模擬生產企業的工作環境進行設備調整。用企業文化將學習環境轉化為工作環境,促使學生們在此工作和學習時有身臨其境之感。
2、工學結合生源的確定
將校內直升(中技升高技)的班級定向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生源。校內直升(中技升高技)的學生在中技學習后,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把他們的學習班組轉變為企業內部的生產班組,進行生產性的工作學習,通過工作過程系統化能促使他們更快的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
3、實踐專家與教師團隊的配置
由生產企業聘請實踐專家對學生們進行不定期的指導,并配置具有豐富生產工作經驗的教師們進行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工作。教師團隊與實踐專家的溝通交流、相互配合。更能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引領學生們的工作、學習過程。通過對生產案例及質量控制進行分析講解,使學生們能用最短的時間,適用、夠用的理論知識來完成工作過程。使其在工作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以生產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置
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標準是以過程性知識為主,以成熟性知識為輔;以怎樣做和怎樣做更好的知識為主。遵循這一原則,我們把生產企業的零件加工或部件生產的工作過程引入教學,從中提取出典型的工作任務。把工作過程系統化,以適用、夠用的課程標準,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整合,按照實際加工工作的需求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的形式與內容,隨著實際工作任務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學生們在生產工作中去體驗實習訓練與實際生產的不同之處。體驗怎樣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工作進行結合,如何用理論知識指導生產,用生產工作來實踐理論。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以適用、夠用的課程標準整合相關理論資料,制定零件加工工藝規程。準備任務實施所需的材料、工具等,進行設備的調整。按照企業加工零件的方式對零件進行實施加工。依據企業的機械零件檢查標準,通過檢測質量分析。教會學生生產時的技術要點。
通過工作過程系統化典型工作任務課程設置,在同學們體驗式的工作過程中,引導同學們關注知識的運用,逐漸積累工作經驗,最終變成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行家里手。
三、構建適合工學結合的評價體系
將企業文化、企業對員工的考核管理制度引入我們的教學管理評價體系,注重工作過程中的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強化工作過程中遵守紀律的必要性。通過融合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企業管理制度及行為準則,形成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評價方式。見表一
表一:
評價項目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細節備注
遵守紀律1.考勤:遲到、早退、病事假、曠工、脫崗
2.規章制度通過日常記錄進行量化考核全勤10分;遲到、早退每次扣1分;病事假每次扣0.5分;曠工每次扣5分;脫崗每次扣3分;違紀者0分。
安全文明生產1.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杜絕人身、設備事故;
2.設備保養、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優秀10分;較好8分;一般6分;較差3分;很差0分
工作能力1.在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完成的工件數量。
2.工件的質量,零件檢驗合格率。檢驗反饋數量與質量優秀者20分;較好15分;一般10分;較差5分;很差0分
技能進步對自己的技能熟練程度提高20%技術考核優秀10分;較好8分;一般6分;較差3分;很差0分
職業道德1.工作積極主動、服從安排
2.正直、善良有正義感問卷調查
班組反饋優秀10分;較好8分;一般6分;較差3分;很差0分
團隊精神團結同事,樂于助人能積極配合同學完成工作問卷調查
班組反饋優秀10分;較好8分;一般6分;較差3分;很差0分
自我評價自己對工作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寫出總結后組員互評優秀10分;較好8分;一般6分;較差3分;很差0分
教師評價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工作學習過程寫出評價后與學生交換意見、存檔優秀20分;較好15分;一般10分;較差5分;很差0分
通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管理與評價體系,使學生們在思想上融進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企業管理制度及行為準則。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使評價項目、評價內容具有可操作性。引導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對本職工作的業務技能掌握熟練,并能不斷地虛心學習和創新。養成遵章守紀的良好習慣,忠誠守信,認同企業文化與理念。
通過參與企業的生產活動,以對外加工的方式,把企業的產品或生產零件的加工引入機械加工系的教學過程,同時把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企業管理制度引入我們的教學管理及評價體系。這種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學形式的探索,它不僅解決了企業不愿參與職業教育的尷尬,同時調動了學生們學習工作的熱情。它不僅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在實訓中材料消耗過大的難題,同時為學院增加了經濟效益。尤其重要的是使我們的學生得到了鍛煉,使其更能適應企業的需求。通過工作過程系統化這一職業教育的最高范式的融入,使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讓學生們在掌握技能、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學會工作,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社會能力。教師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過程的設計能力與實施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互利共贏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