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以就業為導向促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幾點建議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職業教育時間:瀏覽: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體制對市場需求、對高教大眾化帶來就業大眾化趨勢的嚴重不適應。中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持續低迷,勢必影響到全社會的勞動就業問題和社會穩定,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有序發展。這就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及時轉變觀念,以就業為導向,開拓適合其發展的途徑。

  一、以就業為導向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就業乃民生之本。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必須突出其鮮明的特色和針對性。與傳統學科模式的高等教育不同,就業導向應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航燈”。“以就業為導向,切實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是滿足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環節。”

  (一)從世界范圍看,職業技術教育實質是就業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8屆大會上通過發布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中明確提出,“為就業做準備的職業技術教育,應當為卓有成效地愉快滿意地工作打下基礎。職業技術教育所指的教育涵蓋涉及與經濟和社會生活各部門的職業有關的技術及各門學科的學習,涉及獲得相關的實際技能、態度、理解能力和知識。

  (二)就業導向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

  社會需要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力量源泉。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經濟與產業結構的調整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高等教育大眾化要求高等職業教育與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要突出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更要強調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零距離”服務。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二十余年來的經驗表明,走向市場,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在終身教育觀念的指引下,培養高素質的未來勞動者,提高在職勞動者的素質,為勞動者就業和再就業創造必要條件,降低失業率,對于穩定社會生活秩序,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地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三)就業導向是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方向

  高等教育在大眾化階段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就業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1、以就業為導向,有利于準確把握學校的發展觀和質量觀。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一要明確辦學方向,二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三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空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都能辦出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最根本的標準應該是能培養出國家建設需要和受社會歡迎的人才。2、以就業為導向,有利于促進高等職業教育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當畢業生就業問題十分嚴峻的時候,學校才會主動去適應市場,了解市場對人才類型和規格的需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增強社會認可度。 3、以就業為導向,有利于推動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制度改革。

  二、以就業為導向,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

  以就業為導向,高等職業教育應當在評估體系、專業設置、課程改革、培養模式、師資建設、就業指導等方面銳意改革,使高等職業教育真正適應社會和學生的需要,培養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一)以就業為導向,構建高等職業教育評估體系。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在由規模擴張走向以結構調整和質量提升為主要任務的發展階段,因此,完善質量評估和監督體系是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衡量一所中職院校的辦學活力和教學質量應以就業為導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 1、學生就業率,包括當年就業率和對口就業率兩項。就業率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的主要標志。出口暢,進口才會旺,學校才能持續穩定發展。 2、就業質量,包括滿意率和就業發展情況兩項。

  (二)以就業為導向設置專業。專業設置是社會需求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結合的紐帶,是學校教學工作靈活適應社會需要的關鍵環節。當前,一些中職學院存在按照現有教師而不是按市場需要設置專業的傾向,使得專業布點重復,畢業生規模擴張,嚴重超出地區需求,最終導致畢業生就業率降低。以就業為導向,要求學校從自身實際和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和前景出發,在專業設置上力爭實現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零距離”:一是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即了解分析勞動力和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社會將新增什么職業,就相應開設這種專業。二是科學預測、未雨綢繆、適時超前地開辦有發展潛力的專業,使學校的人才培養適應社會需要,贏得市場先機。科技進步導致職業演變速度加快,專業知識和技能日新月異。

  (三)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 現有的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是學科型的,沒有形成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中職的課程也只是大學課程的簡化壓縮版,并沒有緊密聯系學生將來的職業特點來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要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寬基礎。“寬基礎”是指依據“大類招生,通識教育”的方法,所設課程內容不是針對某一職業,而是針對相關職業崗位和職業群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戶教學內容不僅要“必須、夠用、實用”,即滿足當前某一職業崗位對從業者的要求,還要重視其前瞻性,即未來某一職業崗位對從業者的要求。2、活模塊。“活模塊”是指為適應職業群所設計的知識和技能,以專業技術訓練為主,以職業資格為導向,通過綜合化,沖破學科體系完整性的約束,充分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應用環境三者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直接指向職業能力的提高。3、多方向。“多方向”是為就業服務的。它指在頭1一2年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職業素質基礎,后1年根據市場的需求和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確定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模塊整合和模塊教學,同時進行技能達標模塊的整合并強化訓練,以“多方向”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競爭。4、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學生個體人格,提高學生個體素質為目標的課程內容結構模式。注重文理學科的滲透,著重于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教會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致力于人格的完善。

  (四)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具有極強的職業定向性,即明顯地體現了直接為產品生產和社會服務的特征。它著眼于為企業和部門培養第一線應用型高級職業人才,其畢業生應是“半成品”甚至是“成品型”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出能“即插即用”的高級職業人才。 1、整合社會資源,產學合作辦學。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離不開產業、企業的需求導向,而產業、企業具有巨大可利用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2、推行“雙證書制”,提高就業競爭力。 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者求職、任職、就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對外勞務合作人員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以就業為導向,實施雙證書(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培養制度,從而增強中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既是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保障。3、加強創業教育,提高就業水平。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形成初步創業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使他們無論是應聘就業還是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都能泰然處之、游刃有余,干出一番事業。

  (五)以就業為導向,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要培養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1、立足培養本校教師的實踐能力,建立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工作實踐,實行操作技能證書制度,鼓勵教師參加科研,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環節教學能力。 2、改善結構,專兼結合,從企業引進一批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人才充實教師隊伍,積極聘請企業中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到高校來任教,造就一批德才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3、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中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在教師任職標準和職務晉升、職稱評審等方面單獨制定適合“雙師型”教師發展的規章制度,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政策支持。

  (六)強化就業指導,拓寬就業渠道。 中職院校應采取積極對策,成立就業指導中心,強化就業指導,拓寬就業渠道。具體措施是: 1、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從新生人校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就業知識的教育,指導學生對自己進行專業定位,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引導學生更新就業觀念,了解就業形勢,提高求職能力。2、學校主動與用人單位加強溝通,通過舉辦人才市場等措施暢通就業渠道。 3、組織學生走出校門,深人相關企業定向實訓,讓學校了解企業,讓企業了解學生。 4、定期到就業單位對畢業生的工作情況進行走訪調查,通過信息反饋改進學校的就業指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阳县| 南漳县| 唐河县| 永吉县| 宜章县| 汾西县| 蒙阴县| 睢宁县| 广平县| 阳谷县| 定西市| 万载县| 清徐县| 铜山县| 汝阳县| 海伦市| 永川市| 合山市| 黄大仙区| 家居| 柳州市| 遂昌县| 新营市| 耒阳市| 上高县| 丁青县| 清远市| 杨浦区| 武川县| 永福县| 买车| 额济纳旗| 鲁甸县| 贡嘎县| 察哈| 祁东县| 高唐县| 巨野县| 信阳市| 甘南县| 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