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的素質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決定的。而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大多數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很少參加社會實踐,嚴重缺乏實踐經驗,有的會計專業教師連基本的會計憑證也不會填制,這樣的教師很難培養出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學生。因此,必須首先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整體實踐水平,包括實踐指導教師和專業理論教師,因為會計理論和實踐是緊密聯系、互相滲透、不可分割的。會計專業理論教師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必須聯系會計工作的實際,而會計實踐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時也必須根據會計理論的相關規定。
關鍵詞:會計教學,教學改革,職業教育
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前到企業實習,這對增加學生實踐知識、改變理論脫離實際的現狀、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開展會計模擬實習教學,以逼真的實驗資料進行教學模擬,如同置身于某一企業的真實業務環境中,從而達到實習目的,以有效地彌補以上不足,對縮短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時間,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雖然會計專業的學生到企業實習效果不理想,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建立校外實習基地還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學生不深入企業實習,只在會計模擬室模擬實驗,由于模擬畢竟和實際有一定差距,學生就會對會計工作和真實的憑證、賬薄等會計資料缺乏感性認識,甚至因感覺神秘而充滿恐懼,造成學生就業后不能很快適應會計工作崗位。所以,組織學生定期到企業的財務會計及其他業務部門實習,請企業會計人員講解企業里實際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將企業的實際業務和模擬室里的模擬情景更好地聯系起來,理解和掌握所學理論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校外實習可以由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也可以由學校組織進行統一的校外實習。通過校外實習基地,學校可以為企業輸送優秀的人才,與企業合作開發和研究各個經濟領域的課題,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有關理論問題,提高效益,還可以作為企業財會人員的后續教育基地,提高企業財會人才素質;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一個真實的實踐環境,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可見,通過建立實習基地,可以使企業和學校得到雙贏。
由于會計職業的特殊性,會計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很難落到實處,這一事實是我們無法改變的,那就只有另辟蹊徑。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嘗試著將學生送到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咨詢公司等機構進行實習。這些單位經常有大量的代理記賬、查賬、資產評估等和會計相關的業務,而這些單位往往人手比較緊張,因而可以將實習學生安排在相應的崗位上處理基本的會計業務。單位在接受實習學生時往往要求學生學習成績優異并且具有較高的素質,并根據學生理論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安排難易程度不同的實習任務。這樣,不僅解決了會計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有名無實的問題,大大提高了頂崗實習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踐教學對育人,對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有獨特的價值和優勢。周濟部長曾經指出:“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源于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各種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實踐對于大學生成長至關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是會計教學的特色,通過會計分析、預測、決策、納稅籌劃等實驗,不但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育部要求高等學校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并把實踐教學作為教學工作評估的關鍵指標之一。我們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認識實踐教學、搞好實踐教學,完成好教育肩負的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
實驗的自觀性和技術操作方法的非唯一性,對于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獨特作用。實踐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一邊學一邊做,在群體、團隊內互相學習,養成良好、彼此創造性方式,對學習的效果十分關鍵。在大眾化高等教育條件下,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差異較大,“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失去學習興趣。而實踐教學中教師直接面對一個個學生,易于進行互動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為學生提供優質和個性化服務,有利于學生發揮所長,彌補所缺,學有所得,學有所成,獲得個性化的最優發展。
在互補與競爭同在的畢業生就業市場,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要想取得優勢,就必須注重模擬實訓和頂崗實習。學校要培養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把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和就業崗位需求聯系起來,在崗位需求上尋求突破,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處于不敗之地。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中高級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和國際經濟的一體化趨勢,社會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會計人才日益成為會計職業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由于會計專業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通過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使學生操作技能提高成為如今高職會計教育中的一個難題。要解決這個“難題”,筆者認為主要應抓住會計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節。理論教學可以為未來會計人才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和提高后續發展能力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而只有實踐教學才能夠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提高未來會計人才的技能和綜合素質。由于傳統的會計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造成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眼高手低,只會紙上談兵,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針對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加大實踐教學改革的力度,以培養更多的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會計專業人才。
從會計實驗教學現有的教材來看,內容不僅陳舊、實用性不強,而且不完整。具體表現在,實習教材涉及的內容只是某一制造企業的經濟業務,對市場營銷、物流、金融、稅務、海關、保險、證券、房地產等業務過程的模擬活動涉及較少;關于培養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教材內容簡單,而且長時間保持不變,超前性不夠,跟不上相關法規、制度和準則的變化,沒有及時把新內容充實進來,更缺乏會計網絡模擬的素材。實驗項目中缺少學生運用職業判斷能力,創造性地提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內容,使實驗變成理論知識的翻版,沖淡了會計實驗的應用性和寫實性。
師資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高校教師不僅應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而目前高職院校大部分實驗教師是從本科院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的,雖然有較深的會計理論功底,但缺乏會計實踐鍛煉和實踐經驗,對企事業單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財務問題認識不足,很難把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有機地結合起來。一部分老教師對網絡在會計領域的運用知之不多,這樣就會導致實驗教學不生動、不貼近實際情況,缺乏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訓練。
會計模擬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目標是要建立和完善質量控制體系,使制度和措施健全可行、控制到位,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而現實中很多學生抱有“模擬實習是作業”的觀念,學生怕出錯,使用鉛筆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學生實習成績考核沒有科學的指標體系,僅憑結束時遞交的實習報告給出學生實習成績;學校對模擬實習的監督管理機制還不完善,教務部門對實訓教師自行制訂的實習方案缺乏專業指導和有力監督,對方案的合理與否過問不夠;實踐項目沒有分層次的規定出實踐教學內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辦法等,與會計模擬實習實踐教學目標相差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