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信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體育教師來說,掌握新的知識,吸收和借鑒別人的經驗、優點和長處,彌補自身思維和知識缺陷,不僅可以不斷完善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且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傳遞學生思想信息,增加討論的亮點。
1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歸納法對教師專業化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素養進行了分析與論述。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相關概念的操作定義
素養,指修習涵養,也有平素所供養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的行為道德的詞語。文化修養總的來說,是對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學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獨立思考、剖析、總結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的一種能力〔1〕。體育教師接受的是師范教育,帶有雙專業特點,如運動生理教育、教育學教育、體育心理教育、運動訓練教育、運動營養教育、體育保健學等,這些分別是教育學、心理學、人體科學、營養學、康復學組成的一個復合專業。這些專業的最大特點就是兩個或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些學科的結合越巧妙,越一體,并形成自己的專業特點,其專業化程度也就越高。因此,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是以綜合性和多元化的學科教育為基礎的,并要求其在體育實踐教學中隨著授課的技術特點、學生特點熟練運用多元知識轉化的一種綜合能力。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體現在教師個人專業化和教師職業專業化兩方面,在實施過程中體現在道德情操、專業理論知識、技術體系、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藝術鑒賞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依據自身的文化知識結構、價值取向、行為習慣及教育教學能力整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與創造實施較深遠的影響。體育是一種肢體運動文化的綜合表現,體育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精湛的技術體系群,才能較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及要求。楊玲認為體育教師文化素養在教學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中體育知識的融入,使學生掌握健身方法和領悟體育文化內涵;二是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培養良好品質;三是引導學生健康生活,教會其做人做事〔2〕。
2.2教師專業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文化素養的構成
體育的宗旨在于健身育人。上世紀50年代馬約翰就提出:體育的功效最重要在于培養人格,補充教育不足。在體育教學中無一不要求體育教師積淀健身與人所需要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備參透與傳承這些知識與文化的能力。比如教育學、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保健知識、教學方法、營養知識、健身知識、專業理論知識、采集信息的知識等,這些可以理解為體育教師內煉的層次,借用楊玲老師“內煉”的含義,內煉是指通過人文、科學知識的學習、夯實文化知識基礎,儲備課堂教學能源,是合格的體育教師必備的基礎素質,屬隱性素質〔3〕。外展就是把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付諸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直接感知并獲取利益,換句話說,這取決于體育教師實踐操作能力,屬顯性素質。
2.2.1道德情操———內煉與外展的根基
道德情操(moralsentiment)通常指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結合,是構成道德品質的重要因素〔4〕。體育教師的道德情操是教師職業道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是師德,是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教書育人、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等綜合表現。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事業,監管與培育著未來接班人的體質健康,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興旺的大事,這對中國偉大的復興將有著非凡的意義。擁有這樣的職業道德,將會逐漸杜絕所謂“一個班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放任自流的體育課現象。在教師專業成長中,道德情操的培養比技能培訓顯得更為重要。只有干一行愛一行,忠于職守,樂于奉獻,才能自覺提高抵制社會負面影響的免疫力,在功利主義濃厚的市場經濟社會中,才能“出淤泥而不染”〔5〕。
2.2.2專業理論知識———隱性素質
體育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結構由教育學、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保健知識、教學方法、營養知識、健身知識等理論知識所組成。學校體育和體育課程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和體育課程的實施者和組織者,也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指導者〔6〕。因而,體育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在體質健康工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位優秀的體育教師在實施體育授課的過程中,會將所有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在一節體育課中,將會引起學生的崇拜與尊敬,而這種帶有傾向性的崇拜將會逐漸影響學生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的確立和發展。掌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會在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效調動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并加以引導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而相關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保健學、營養和健身方面的知識,除保證體育課程順利實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外,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群體,開設不同的運動健身處方,指導科學的體育鍛煉,達到生態體育鍛煉的意境。
2.2.3扎實的技術基本功,豐富多彩的技術體系———顯性素質一
基本功是各行各業的根基,基本功扎實,其技術會隨著實踐越加精湛。不管是球類、田徑運動項目,還是武術、跆拳道、健美操項目,都要求“手眼身法步”的功力,武術還要求“精神氣力功”〔7〕。比如籃球項目,籃球手上的基本功是指對球的感應能力、控制球能力和手指、手腕的集中爆發用力能力,表現為接、傳、投、運球時手指、手腕、翻腕粘球的技巧。腰是控制身體平衡和影響身體重心轉移的能力,腳的基本功是指身體重心、變化速度和腳部的控制能力;眼需要視野開闊,對全場情況判斷及時;步型步法要穩健、有力且靈活。體育基本功不外乎是手、眼、腰、步等在實踐中的操作和運用,有了基本功的根底,跟隨技術動作的隱形轉移特點,一個體育教師就能構建其體育項目技術群。體育教師隸屬師范類教師,球類、田徑、武術、健美操、體操都是學習內容。球類的熟知田徑,武術的可以承擔跆拳道、健美操的課程。“一專多能”型師資,或“多專多能”型師資是較受歡迎的對象。
2.2.4科研能力———顯性素質二
俗話稱“教學科研是一家”,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發現問題,要勤于動手動腦,帶著學術嚴謹性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我科研能力,教中寓問題,解決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能力。
2.2.5創新能力———顯性素質三
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提議:“以人為本、以素質提高為核心的理念指導下,逐漸重視了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的發展”。重視學生身心的個性化、身心化、終身化的內容體系,進一步突出了體育課程的娛樂性、游戲性、觀賞性和表現性。很多學校隨地域文化,開辟了很多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體育項目,增進了許多新型時尚的體育項目,如定向越野、拓展、輪滑、瑜伽等。在科學發展觀的視角下,要求體育教師具有創新能力、再學習的能力〔8〕。這種創新能力同時表現在針對原有的體育課程內容,有著對課程內容重新構建與選擇、組合的能力,對課程的設計開發多形式化的能力,使老課程內容花樣層出不窮,新課程內容新穎刺激。21世紀的高校體育教師應該確立自我持續性學習觀與專業個性化的觀念,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與能力,要具有批判思維能力、創新精神與創造力等,使體育教師教育的全過程真正滿足其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從而推動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2.2.6收集信息能力———顯性素質四
體育教師掌握收集分析信息的方法:一是建立收集、傳遞、溝通信息的網絡組織系統,一般分為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在加強同兄弟院校聯系的同時,重視相關教育類報紙傳遞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門和領導的決策等。其次,做好信息分析、處理和儲存。處理的過程要去偽存真,弄清其形成的原因,處理好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三個環節,這樣才能使信息的根系做到比較客觀、全面、準確。
2.2.7組織教學能力———顯性素質五
體育教學工作本身是一個結構復雜、組織嚴密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教學的場地、器材、教材內容、學生特點、教師個性、教學組織的方法和手段,課程各部分之間的銜接,練習的密度、強度,及天氣變化等因素,都決定著體育課的質量和效果。而且各因素之間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因此,為保障一節課的順利進行,教師在實踐操作前首先完成四備:備學生、備教材、備教學法、“備安全”,這樣在教學中才能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可以說,體育教學不愧為一門藝術,不僅需要簡明扼要、生動形象的語言藝術,同時需要體育教師在擁有正確、漂亮、帥氣的示范動作的同時,還得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以愉悅、主動的心態積極獲得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術技能,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石。總之,體育活動中的組織教學能力是衡量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志。
3結論
教師專業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文化素養的構成分為隱性素質和顯性素質。專業理論知識是以教育學、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保健知識、教學方法、營養知識、健身知識、專業理論知識、采集信息的知識等為內容的,屬于內煉性的隱性素質;扎實的技術基本功,豐富多彩的技術體系,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屬于顯性素質,是隱性素質的外展與延伸。而一位體育教師的隱性素質和顯性素質的發揮基石標桿是其道德情操。高校體育教師文化素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復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多種文化知識(隱性素質)與其個人技術、組織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顯性素質)等交融相合,在授課過程中運用自如,才能突出人格魅力、技術魅力,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靈活運用多種體育教學模式,成功組織體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