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較薄弱,但是他們精力充沛、活力無限。他們不是一個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個個需要點燃的火種。所以,老師要勇敢地退出來,從傳統課堂中的前臺走到幕后,要積極地旁觀,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的舞臺,讓他們在質疑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老師還要巧妙地走進去,“挑撥”、“煽風點火”,讓學生思維碰撞,讓智慧本能之火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與拓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生本管理,控制生命,激揚生命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94-01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一枝楊柳,喚醒一片故園春天的回憶。郭思樂教授的“生本”理念也猶如一枝楊柳,喚醒了我們對職業教育的熱盼。
一 校長要有“生本管理”理念和敢于改革的膽識
學校的發展和壯大都離不開一個好的領頭人。面對職業教育呈現滑坡的困局,首先需要一個敢于改革、有魄力、有膽識的校長。學校要贏得管理,必須靠先進的管理理念的指導。校長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辦學目標決定著這個學校的辦學高度,決定著這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1.生本管理,“以師為本”
教師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力量,實施生本管理也要依托教師。所以,校長首先要“以師為本”,愛老師,相信老師,尊重老師,依靠老師;要經常與教師進行換位思考,想教師所想,急教師之所急,持之以恒地為教師服務,以自身人格折服人,做到嚴于律己、率先垂范,行不言之教。只有融入真情,才能真正產生真情,領導的人格魅力煥發著無窮動力;只有殷殷的愛師之心、濃濃的愛生之情,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才能使生本管理順利進行,最終使學校健康發展、壯大。
2.生本管理,“以生為本”
職業教育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生命。他們在升學與就業的夾縫中尋找生機。在教育中,應切實尊重學生的發展意愿和個人需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賦予學生參與和發言的權利,真正實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樹立“以學生為本”的人才培養觀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建立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導向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另外,職業教育的能力培養還應注重以專業技術和能力為本源,向外輻射和發散的綜合能力,包括相關的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團隊合作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心理素質等。
二 職業教育的管理者要確立學校的辦學方向
辦學理念落后、定位不明是阻礙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在辦學思想上,存在較嚴重的普教化傾向,沒有明確培養任務和辦學方向,沒有找準自身的定位;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過于注重理論能力,片面強調學科教學,忽視知識的實踐性,漠視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在考核機制上,沒有擺脫分數的限制與束縛,從而使教育過程演化成為應試能力培養,個人發展的多樣性與社會需求的多樣性被遏制。
所以,職業教育要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加強職業技能的培養。衡量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的標準,應是看培養的學生能否滿足他所對應的職業崗位需要。因而在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過程中,無論是師資、教材,還是課程設置、教學方法,都應突出其職業特色,重視其實踐性,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使之成為同層次普通教育畢業生所無法替代的專業人才。
三 合理構建生本管理的課堂模式
生本管理的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郭思樂教授把這歸結為“四突出”、“三轉變”和“四個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突出學習:整個教學過程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質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組學習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獲得知識,形成能力。“三轉變”即變教師灌輸式的教為學生自主性的學,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變“聽懂了”為“學懂了”、“學會了”,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變他律為自律,使學生獲得自信、自尊,激發內在的學習潛能。“四個基本流序”,即:一是,課前預習或前置性作業(不固定,比較靈活);二是小組合作學習,4~6人小組交流討論,這是一個顯著特點;三是班級交流,有小組代表交流,也有生生、師生的互動;四是教師引導點撥,教師在傾聽的基礎上點撥,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化。
教師要從拉動學生的“纖夫”,轉變為生命的“牧者”。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證明生命的激揚。
實踐證明,構建生本管理的校園,可以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讓孩子身心舒展地生活、毫無畏懼地嘗試、平等自由地發展生態樂園、快樂學園、成長樂園、精神家園,而這一切必將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7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9
[3]郭思樂.生本教育的教師觀:從“纖夫”到“牧者”[J].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