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 |
期刊名稱: |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CN44-1417/R | |
國際標準刊號: | ISSN1007-1245 | |
期刊周期: | 半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
主辦單位: | 中華醫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國際醫藥衛生導報》語 言:中文,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創刊時間:1995年9月,出版周期:半月刊,國內刊號:CN44-1417/R,國際刊號:ISSN1007-1245,郵發代號:46-156,復合影響因子: 0.319,綜合影響因子: 0.299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是1995年9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半月刊),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
• 期刊欄目:基礎研究、博士論壇、科研課題、論著、臨床研究、病例報告、經驗交流、臨床檢驗、藥物與臨床、藥物研究、臨床護理、中醫中藥、綜述、預防醫學、醫學教育、調查報告、醫械應用與維護等欄目。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際醫藥衛生導報》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檢索與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科技部“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來源期刊。
• 辦刊宗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秉承溝通醫學科研信息、服務醫學臨床實踐的辦刊宗旨,以知名醫學專家組成的學術編審委員會為學術后盾,以廣大臨床醫師為主要讀者對象,積極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衛生管理一線服務
•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雜志論文查詢一覽表:
1 扎根山區 甘做人民健康使者——訪懷集縣人民醫院院長盧羅生 ……………………………………耿佃海;鄭玉婷;何志新; 124
2 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分離培養及其生物學特性……………………………… 鄭有華;何滔;匡世軍;張志光;蘇凱; 129-134
3 降纖治療超急性期腦梗死臨床再評價——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 李又佳;黃燕;付耀高;徐安定;古志輝;林本;李福祥;潘小蘭; 135-138
4 靶控輸注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研究……………………………… 趙高峰;潘飛鵬;秦凱; 139-142
5 直腸癌組織耐藥相關蛋白的表達及川芎嗪聯合化療的意義 ………………………………李志詢;邵明;周銀桃;魏榮輝;龔穎生; 142-144
6 腹腔鏡下膽道美藍顯色對嬰幼兒梗阻性黃疸的診斷研究……………………………… 朱小春;俞鋼;葛午平;肖尚杰;林炎坤;金龍;勞偉華;洪淳;史浩; 145-147
7 補硒對小鼠腫瘤免疫反應的影響 ………………………………王霞;陳躍瓊;何聚蓮;唐林國;唐芳; 147-150
8 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并心肌、肝臟損害臨床研究 ………………………………林才;李前;莫偉雄;李南洋;張明真;楊美霞; 150-154
9 顱腦重癥患者早期腸內外營養的臨床觀察 ………………………………余堅文;蔣常英;陳紀光; 154-156
10 聯合檢測cTnI、CR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腦損害的臨床研究 ………………………………胡紀青;譚振雄;曾憲輝; 156-158
11 41例胎盤早剝的高危因素及對母嬰影響的臨床分析 ………………………………黃文湘; 159-160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編寫案例參考:
摘要:闌尾腔的阻塞是闌尾黏液囊腫形成的關鍵,而阻塞的發生可以來自闌尾黏膜的慢性炎癥,瘢痕收縮和異物嵌頓,也可因闌尾壁的粘連,扭曲和受壓而引起,管腔阻塞后,遠側闌尾腔內的分泌物無法正常排出,逐漸在腔內潴留,最終導致闌尾腔的膨脹,擴張而形成囊狀,待腔內壓力升高到影響管壁的營養供給時,黏膜上皮才停止分泌黏液,囊腫不再增大,由此可見,闌尾黏液囊腫的發生和發展,必須具備3個條件。
1.尋常疣 古名千日瘡、疣瘡,俗稱“瘊子”。多見于兒童及青年,好發于手背、手指,亦可見于頭面部。其局部皮損表現為隆起的贅生物,小如粟粒,大如黃豆,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黃,表面蓬松枯槁,狀如花蕊,少者一二處,多則數十處,有時可呈群集狀。生在指甲緣者,可向甲下蔓延,增大時可將指甲頂起。大多數無自覺癥狀,用兩手指輕輕壓之則有疼痛,碰撞或摩擦后易于出血。本病當原發的母疣治愈后,在其周圍續發的子疣,有時能自行消失或脫落。發于頭皮的損害為單個或多個堆在一起,呈指狀突起,尖端呈角質樣,常因搔抓、梳頭破傷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