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 地球物理學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SCIE(2023版),EI中國期刊(2022版), 復合影響因子:2.735,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球物理學報》(月刊)創刊于1948年,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是有關地球物理科學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固體地球物理、應用地球物理、空間地球物理和大氣、海洋地球物理以及與地球物理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的研究論文。著重報道創新性研究成果。主要欄目:空間物理學·大氣物理學·測量學、地震學·地球動力學·海洋地球物理學·地熱學·地電學、應用地球物理學等。
2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EI中國期刊(2022版), 復合影響因子:3.16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月刊)創刊于1957年,即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是武漢大學主辦的以測繪學為特色的測繪及信息科學專業學術期刊,主編:劉經南院士,常務副主編:柳建喬編審。本刊依托世界最大的測繪高等學府——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立足中國,面向世界開放辦刊。通過發表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創新測繪理論成果,展示中國測繪學術研究的最高水平,促進測繪學術交流并引導測繪理論研究的方向,為中國測繪發展服務。本刊榮獲2004年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二等獎)。本刊欄目包括院士論壇、學術論文、科技新聞等,內容涉及攝影測量與遙感、圖形圖像處理、大地測量與地球重力場、地圖制圖、地球動力學、GIS、GPS等我國測繪研究的優勢領域。發表的論文,在很多方面領導了國際測繪研究的方向。EI、SCI、俄羅斯《文摘雜志》、《國際大地測量文獻題錄》、《國際制圖學文摘》等著名檢索系統均收錄本刊發表的論文。
3 測繪學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EI中國期刊(2022版), 復合影響因子:3.492,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測繪學報》(月刊)創刊于1957年,由中國測繪學會主辦,測繪出版社編輯出版,是反映我國測繪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刊物,也是我國提交國際測繪科技交流的主要文獻。本刊主要刊載大地測量、衛星導航、工程測量、攝影測量、遙感、地圖學、海洋測繪、礦山測量、空間地理信息、測繪儀器等測繪地理信息學科及其相關相鄰學科(交叉學科論文須側重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學術論文。論文要求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獨創意義或重大應用價值。主要欄目:院士論壇、大地測量學與導航、攝影測量學與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等。
4 遙感學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EI中國期刊(2022版), 復合影響因子:4.509,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遙感學報》(月刊)創刊于1997年,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主辦。她誕生于中國遙感事業的初創時期,是隨著中國遙感事業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第一本遙感刊物。《遙感學報》結合中國遙感事業不同時期的重點和需要,刊登了大量國內最新科研成果和國家重點支持的研究項目的成果論文,對中國遙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目前中國遙感和地理信息科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作為中國遙感領域唯一一本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期刊,《遙感學報》致力于報道遙感領域及其相關學科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究報告和階段性研究簡報以及高水平的述評。著重反映本領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進展。內容涉及遙感基礎理論,遙感技術發展及遙感在農業、林業、水文、地礦、海洋、測繪等資源環境領域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研究,遙感與GIS及空間定位系統(GPS)的結合及其應用等方面。刊物宗旨:及時反映遙感領域及其相關學科的高新技術發展及應用狀況,探討遙感及地球信息科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及新的應用領域,關注國內外遙感領域的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學術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學科發展、技術進步以及人才培養。
5 地理學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人文核心(2018年版), 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CSSCI來源期刊(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EI中國期刊(2022版), 復合影響因子:9.69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理學報》(月刊)創刊于1934年,是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學報級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學科最高學術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綜合研究進展,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研究前沿理論,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并有較大應用價值的地理科學論文。主要欄目:學術信息、學科建設、經濟地理與區域發展、地緣政治與世界地理、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氣候變化與星球地貌、生態系統服務等。
6 地球科學(原: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EI中國期刊(2022版), 復合影響因子:3.76,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球科學》(月刊)創刊于1957年,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以反映我國地球科學領域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礎地質、應用地質、資源與環境地質及地學工程技術科研成果為主要任務,以促進國內外地學學術交流,繁榮我國地質教育、地質科技與地質找礦事業,服務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目的.本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提倡“雙百”方針.刊登內容主要包括: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理學、土壤學和遙感等。
7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原:地球信息科學)(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EI中國期刊(2022版), 復合影響因子:3.99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球信息科學學報》(月刊)創刊于1996年,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主要刊登理論研究、科研成果、學位論文、專題論壇、工程技術設計,應用解決方案等探索性的學術論文。欄目有地球信息綜合研究,GIS應用,數字地圖、遙感技術與應用、區域開發與生態,學苑動態等。
8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329,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月刊)創刊于1981年,是由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殼運動監測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的中國唯一一份報道大地測量學在地球動力學領域研究和應用成果的高級學術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有關地球動力學、地球物理學、現代大地測量學、地震工程與水庫地震、對地觀測技術與地震儀器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主要欄目:觀測技術、地球物理解釋、地殼運動、地震地質、現代大地測量等。
9 地球學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2.578,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球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的地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力求及時快捷地反映地球科學領域內的新理論、新成果、新發現、新方法、新進展。刊登地球科學各分支學科及邊緣學科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較高水平和重要意義的學術論文。主要欄目:綜述與進展、爭鳴與探討、研究與調查、技術與方法、快報與短文、地質遺跡與地質公園、信息與動態等。
10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4.3,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中國科學:地球科學》(月刊),是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地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由《中國科學》雜志社出版。力求及時報道地質科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空間科學、地理科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和海洋科學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和重要科學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欄目論文、綜述、評述、進展、動態、點評、論壇和討論等。
11 測繪科學(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2.054,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測繪科學》(月刊)創刊于1976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主管,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高層次測繪類一流學術和技術核心期刊。主要刊登以下內容:大地測量學同其他相關學科的綜合研究、衛星導航定位研究、數字攝影測量、遙感圖像處理的智能化研究、遙感器原理和技術、激光掃描技術與應用、地圖和地理的理論和技術、地圖數據的符號化和可視化研究、GPS、RS、GIS集成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地理信息的綜合分析與集成應用、地圖印刷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等。主要欄目:院士特稿、基礎研究、創新應用、研究進展、網絡探索、交叉學科、產品分析、測繪觀察。
12 測繪科學技術學報(原:測繪學院學報 解放軍測繪學院學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227,不收版面費,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測繪科學技術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由信息工程大學主辦。本刊主要刊登測繪學科技術學術論文、學科進展、應用工程技術、院士論壇等。內容涉及幾何大地測量、空間大地測量、物理大地測量、地球動力學、軍事工程測量、普通測量、測量平差理論、導航定位工程、航空攝影測量、航天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軍事遙感技術、地籍測量、計算機制圖、地圖模式識別與地圖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空間數據可視化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地圖設計與編繪、數字地圖制圖與電子地圖出版、電子地圖導航、地圖印刷、現代地圖學理論、軍事地理、空間數據處理與顯示、作戰指揮測繪保障等軍事測繪科學等方面;適當刊登測繪生產業務方面的技術總結報告、部分研究生學位論文簡介;報道測繪科學技術重大教學、科研和學術活動。
13 測繪通報(原:測繪譯叢)(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2.321,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測繪通報》(月刊)創刊于1955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主管、中國地圖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測繪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反映我國測繪科技發展現狀、推廣測繪生產技術經驗、指導全國測繪生產業務和服務自然資源監測的綜合性、技術性刊物。主要欄目:GNSS技術及應用、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GIS新技術及應用、測繪技術融合及應用等。
14 海洋測繪(Email投稿)期刊等級:CSCD擴展(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05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海洋測繪》(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海軍海洋測繪研究所主辦。報道范圍以海洋測繪為主,主要包括: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定位技術,圖形圖像處理和數據庫技術,海洋大地測量、海洋工程測量、海洋重力測量、海洋磁力測量、海底地形測量,海岸地形測量,海圖制圖,江河湖泊測繪,測繪儀器裝備,海岸與海底地貌研究,海洋水文與氣象觀測以及航海導航等。本刊主要反映上述領域的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前沿課題的研究成果,工程技術的重要進展,新產品開發動態,以及有推廣應用價值的作業方法和經驗交流。
15 遙感技術與應用(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2.512,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遙感技術與應用》(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辦。主要刊登國內外遙感理論、技術及應用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與綜述,報道國內外遙感研究與應用的發展動向、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成果。主要欄目包括“研究與應用”、“發展動向”、“技術方法”、“地理信息系統”、“圖像處理”、“綜述”等,本刊讀者為國內從事遙感技術研究與開發及相關應用領域的科技人員、科研管理者、大專院校師生等。本刊任務主要是介紹國內外有關遙感技術與應用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數據的使用,全球遙感技術研究發展趨勢等,推動高新技術在地球科學中及經濟發展中的應用。重點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交流國家攀登計劃、攻關計劃工作等科研成果。
16 航天返回與遙感(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304,不收版面費,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航天返回與遙感》(雙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由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主辦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我國唯一報導航天器返回技術的學術、技術性期刊,并且也著重報導航天器遙感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成果《航天返回與遙感》而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宗旨是秉承科學精神,聚焦航天返回和遙感兩個領域,成為“溝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橋梁”。主要欄目:智能遙感、進入、減速、著陸與上升技術、遙感技術、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航天簡訊等。
17 遙感信息(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2,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遙感信息》(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辦。研討的內容涉及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新理論、新方法;交流推廣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新成果;介紹國內外發展動向;普及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科學技術知識。主要欄目有:論壇與綜述、應用技術、遙感圖像、技術市場、企業之窗、理論研究、專題報道、國際動態、簡訊等。
18 自然資源遙感(原:國土資源遙感)(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3.1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自然資源遙感》(季刊)創刊于1989年,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主辦的技術性刊物。原名《國土資源遙感》,2021年9月起更名為《自然資源遙感》。辦刊宗旨為:及時追蹤報道遙感科學及相關領域學科的技術發展和應用狀況,加強遙感技術新方法新技術交流,推動遙感技術在自然資源及相關領域中的應用,促進遙感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貫徹學術性與技術性相結合,突出技術應用,兼顧理論探討,主要刊登實用性強的遙感、GIS及GPS(3S)技術理論及其應用論文,宣傳3S技術在自然資源調查與開發、國土整治的規劃與管理,環境和災害監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建設工程選址、選線及城市規劃等領域應用的新方法和重要成果。主要欄目有:綜述、技術方法、技術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消息報道等。
19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91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國家教育部主管、長安大學主辦的地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報道范圍涵蓋基礎地質與礦床地質,沉積地質與油氣勘探,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工程地質與環境災害,應用地球物理,大地測量、遙感與地學大數據等領域。主要欄目:沉積地質與油氣勘探、基礎地質與礦產地質、工程地質與環境災害、大地測量、遙感與地學大數據、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等。
20 地球科學進展(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2.61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球科學進展》(月刊)創刊于1986年,是由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性刊物。本刊的宗旨與任務是評述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科學研究現狀與進展;揭示綜合性跨學科性重大研究領域發展態勢;監測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和領域研究動態;矚望國內外研究發展趨向與優先領域;反映地學新技術、新方法應用發展實踐;介紹國際科技計劃規劃戰略、實施布局與管理機制;報道國家重大研究計劃與基金項目組織實施與創新研究成果;評價國內外科研機構創新研究競爭力和影響力。主要欄目:綜述與評述;研究論文;院士論壇;發展戰略論壇;科技重大計劃進展;IODP研究;學科發展與研究;探索與爭鳴;全球變化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生態學研究;新學科·新發展·新技術;基金項目管理與成果介紹;研究簡報等。
21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官網投稿)期刊等級:人文擴展(2018年版), 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擴展(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3.229,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河北省地理科學研究所主辦。包括地理學和地理信息科學兩大部分,具體欄目有:3S研究與應用、數字城市與數字國土、區域經濟、環境與生態、旅游開發、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基本涵蓋了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的前沿與熱點,側重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欄目:3S研究與應用、區域經濟、環境與生態、旅游開發、國土研究、地理學研究進展、專題研究。
22 地理科學(官網投稿)期刊等級:人文核心(2018年版), 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CSSCI來源期刊(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6.524,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理科學》(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主要刊登中國地理學及各分支學科、邊緣學科和學科間交叉的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學術論文;側重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反映環境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方法在地理學研究中的應用成果;注重區域性和綜合性以及人地關系研究;關注資源、人口、環境、能源以及全球氣候和海平面變化等重大課題的學術論文、研究報道、綜述、問題討論、技術方法、書評、國內外學術動態和學術活動等。
23 地理科學進展(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CSSCI來源期刊(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5.93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理科學進展》(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反映國內外地理學發展的最新進展、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的突破性理論進展,以及具有創新性和重要意義的原創研究成果。此外,還刊登有關國內外學術會議報道、學術信息與書評等。主要欄目:研究論文、研究綜述等。
24 地理研究(官網投稿)期刊等級:人文核心(2018年版), 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CSSCI來源期刊(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8.63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理研究》(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地理學學術期刊,以展示、交流中國地理科學研究的成果為辦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交叉學科的具有創新意義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以及對地理學應用和發展有指導性的研究報告、專題綜述與熱點報道等。主要欄目:觀點與爭鳴、研究論文等。
25 熱帶地理(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3.255,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熱帶地理》(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廣州地理研究所主辦。內容涵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門類,重點反映熱帶亞熱帶地區地理學及分支學科、邊緣學科具創新性、前沿性的學術研究成果;該區資源調查和經濟開發規劃專題論文,學術動態、綜述、簡訊等。主要欄目:珊瑚礁研究、交通地理、城市地理、人文地理、飲食地理、旅游地理等。
26 干旱區地理(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3.5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干旱區地理》(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干旱區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主要欄目:氣候與水文、地表過程研究、地球信息科學、生物與環境、區域發展等。
27 經濟地理(官網投稿)期刊等級:人文核心(2018年版), 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CSSCI來源期刊(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7.291,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經濟地理》(月刊)創刊于1981年,是由中國地理學會、湖南省經濟地理所聯合主辦的專業學術性刊物。辦刊宗旨:服務于廣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學。重點反映經濟地理學研究的前沿理論、區域經濟開發以及與國民經濟相關的工業、農業、交通、旅游、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動態。主要欄目:理論探討、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城市與交通、土地與農業、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開發、問題討論、新書交流與介紹等。讀者對象:地理工作者、經濟學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及中學地理教師。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發行到國內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編陸大道先生為中科院院士。雜志榮獲第一、第二屆全國優秀地理期刊獎、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級期刊等多項榮譽稱號。入選《中國科技論文統計來源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等來源期刊。雜志近年來發展迅速,形成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
28 世界地理研究(官網投稿)期刊等級:人文擴展(2018年版), RCCSE(B+)(2020第六版), CSSCI擴展版(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3.755,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世界地理研究》(雙月刊)創刊于1992年,由中國地理學會主辦。本刊主要刊登以下方面的研究成果:世界政治與經濟地理理論及實證研究;全球經濟聯系和經濟要素空間運動規律;世界各國區域發展、城鄉建設、生產布局、產業結構變動理論與實踐;世界熱點地區形成的地理背景分析;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國地理學發展動態等。主要欄目:世界政治與經濟、城市與區域、產業與布局、文化與社會等。
29 地域研究與開發(官網投稿)期刊等級:人文核心(2018年版), 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CSSCI擴展版(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3.62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偏重副教授博士以上。《地域研究與開發》(雙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河南省院科學院主管、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辦的地理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始終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促進學術交流,發展本學科;突出地理學綜合性,區域性特色,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主要刊載:地域研究與開發方面的理論、方針與實踐性文章。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地理、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城市、環境、地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及相關專業的師生。該刊為地理科學類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以來連續四屆榮獲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獎。主要欄目:重大問題專論、理論與方法、區域開發與發展、可持續發展研究、城市研究、農業研究、旅游研究、環境研究。
30 地質與勘探(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2.639,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質與勘探》(雙月刊)創刊于1957年,由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產資源研究院和中國地質學會主辦。期刊主要刊載礦產資源成礦規律與找礦預測理論研究成果,勘查技術新方法與實踐,巖石礦物研究,同位素地質,數學地質與遙感地質,鉆探技術,礦產資源經濟評價,礦山環境、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等方面優秀成果和最新進展。主要欄目有前緣綜述、金屬礦產、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地質、水文·工程·環境、新技術·新方法、油氣資源、境外礦產、專家論壇等。
31 導航定位學報(原:測繪文摘)(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 CSCD擴展(2021-2022),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2.19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導航定位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5年,2013年改刊為現刊名,是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測繪學會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主辦的我國唯一的測繪科技文獻檢索期刊,是供測繪及相關行業從事測繪生產、管理、科研、教學人員查詢中、外最新測繪科技文獻的檢索工具。本刊主要以文摘的形式對國內外百余種知名測繪期刊、國內外重大測繪會議以及報告、專著等不同來源的測繪文獻進行跟蹤報道,年報道量約在3000-4000條之間。
32 導航定位與授時(原:戰術導彈控制技術)(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擴展(2021-2022),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461,不收版面費,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導航定位與授時》(雙月刊)創刊于2014年,是由北京自動化控制設備研究所、中國宇航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軍事刊物,是面向導航與控制、定位與授時、伺服與隨動、儀表與部件、仿真與測試等技術領域的專業學術刊物。本刊是中國宇航學會無人飛行器分會會刊、中國航天第四專業信息網網刊。由萬方數據、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維普期刊資源數據庫等全文收錄。現為中國科技期刊統計源核心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主要欄目有:導航與控制、定位與授時、儀表與部件、仿真與測試,以及專題專欄。
33 測繪工程(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 CSCD擴展(2021-2022),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53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測繪工程》(雙月刊)創刊于1992年,由黑龍江工程學院主辦。本刊介紹國內外測繪科學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交流科研、教學、技術革新和生產管理的成果和經驗,報道國內外測繪科技動態及測繪書刊評述,進行專題討論和新技術講座,介紹著名學者和專家的成就等,設有學術研究、技術交流、測繪教育、測繪人物譜等欄目。
34 測繪地理信息(原:測繪信息與工程)(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1-2022), 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24,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測繪地理信息》(雙月刊)創刊于1976年,雜志是國家科委批準、教育部主管、武漢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技術類刊物。本刊嚴格執行辦刊宗旨,嚴格把關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注重學科特色,積極探索持久的發展之道,努力成為引領測繪領域的學術潮流、展示最新動態及研究成果、推動學術發展的精品測繪期刊。主要欄目有技術研究、行業應用、高端論壇、教學研究等。
35 地理空間信息(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0.885,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理空間信息》(月刊)創刊于2003年,是由湖北省自然資源廳主管,湖北省測繪行業協會、湖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主辦,湖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承辦的測繪專業科技期刊。以促進科學技術交流、繁榮測繪學事業、服務測繪工作為宗旨,遵循規范辦刊、特色辦刊的理念,豎立確保刊物質量,走服務、創新道路的思想。本刊主要欄目有:高端學術論壇、學術前沿論壇、技術熱點研究、3S 技術應用、測繪工程案例、教育與行業管理等。
36 地理信息世界(原:測繪軟件科學研究)(Email投稿、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1.391,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理信息世界》(雙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主辦。刊登內容:國家有關信息產業和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地球空間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前沿理論與技術;對地觀測、空間定位、網絡及數據庫技術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建設的技術總結與經驗交流;地理信息產品,包括軟件、硬件、數據產品的開發與服務;地理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教育及科普活動;國內外重大學術活動;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重要活動報道;其他與地理空間信息相關的內容和動態信息。辦刊宗旨:本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宣傳黨和政府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的方針、政策,以傳播國內外相關信息,促進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交流、推廣、應用和創新,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科學技術與產業的發展為宗旨。主要欄目: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與管理研究、理論研究、創新應用、技術探討等。
37 工程勘察(Email投稿;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科技核心(2022自然科學) , 復合影響因子:0.988,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工程勘察》(月刊)創刊于1973年,由中國建筑學會工程勘察分會和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共同主辦。雜志涵蓋四大專業:巖土工程與工程地質、地下水資源與水文地質、測繪與地理信息工程和工程物探。面向廣大讀者征集巖土工程與工程地質、地下水資源與水文地質、測繪與地理信息工程和工程物探四種專業的稿件,包括理論研究、技術與經驗總結、有關行業的技術發展動態等,優先刊登有關國家科技計劃、自然科學基金會和各種部門、地方、院所科技基金資助項目的文章以及工程勘察單位人員所撰寫的具有實用價值的論文。主要欄目有論文、信息園地等。
38 全球定位系統(官網投稿)期刊等級:CSCD擴展(2021-2022), 復合影響因子:1.238,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全球定位系統》(雙月刊)創刊于1976年,由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主辦。本刊的辦刊宗旨是全面展示GPS、GLONASS、GALILEO、北斗等衛星導航系統在導航、定位、測繪、授時、遙感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 ,以促進衛星導航領域的學術交流和技術發展。刊登有創新性的論文、實用性的技術成果報告、重要技術問題評述、技術應用類文章。主要欄目:理論與探討、技術報告與應用、綜述、研究通訊等。
39 測繪技術裝備(原:測繪科技通訊)(官網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0.538,收審稿費。《測繪技術裝備》(季刊)創刊于1978年,由自然資源部測繪標準化研究所主辦。主要刊登測繪生產,科研管理、新成果和新技術推廣應用、測繪教育等方面的論文,介紹國內外測繪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儀器等,以及服務類測繪科普文章,簡訊報道等。
40 測繪標準化(官網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0.644,收審稿費。《測繪標準化》(季刊)創刊于1985年,由自然資源部測繪標準化研究所主辦。是我國測繪行業唯一的有關標準化方面的專業科技期刊。面向全國測繪行業發行。主要欄目:測繪標準研究與制定、學術研究、技術交流、工作動態等。
41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原:東北測繪;黑龍江測繪)(Email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 復合影響因子:0.94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見刊時間久。《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主辦。本刊是以推動我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科技創新、促進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為宗旨的全國公開出版發行的學術期刊。主要欄目博士園地、基金項目專欄、3S技術與應用、測繪工程、測繪管理與質量等。
42 測繪(原:測繪科技動態;四川測繪)(官網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0.23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不收版面費。《測繪》(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主辦。稿件內容:測繪技術研究與應用、測繪生產與管理、測繪經濟與管理、測繪與可持續發展、測繪教育、測繪儀器、地理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43 城市勘測(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復合影響因子:0.82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城市勘測》(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管,武漢市測繪研究院主辦。本刊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城市勘測工作方針、政策、法規,及時準確報道高層決策精神;緊密結合生產實踐,開展學術交流,推動技術進步,致力于勘測科學技術的普及、發展和提高;傳遞有價值的政策信息、行業決策信息、學術科技信息、市場信息,使讀者真正有所獲益,熱情介紹城市勘測體制改革方面的經驗和成果,促進城市勘測的科學管理。主要欄目:3S研究與應用、測繪工程、勘察工程、行業動態、信息之窗、企業采風。
44 鐵道勘察(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 復合影響因子:1.15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鐵道勘察》(雙月刊)創刊于1975年,是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原鐵道專業設計院)主辦的鐵路勘察領域唯一的國家正式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重點報道我國鐵路勘察領域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及時報道國內外勘察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特別是有關客運專線建設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主要欄目:線路/路基、工程勘察、工程測量、橋梁工程、隧道/地下工程、軌道/車輛/信號等。
45 現代測繪(Email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0.705,不收版面費,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現代測繪》(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江蘇省測繪學會;江蘇省測繪行業協會;江蘇省測繪科技信息站主辦。本刊本著反映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推動測繪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促進測繪行業科技進步的辦刊宗旨,在廣泛交流測繪理論研究、應用技術、生產經驗等方面受到了廣大測繪科技工作者的關愛。主要欄目:測繪動態、理論研究、應用技術、測繪信息、經驗交流。
46 地礦測繪(Email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0.877,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地礦測繪》(季刊)創刊于1985年,由云南省地礦測繪院主辦的全國地礦系統唯一的測繪科學技術期刊。本刊于1985年6月由原地礦部創辦,原名《地質測繪》,1991年初,根據地礦部機構改革和實際工作的需要,改名為《地礦測繪》。創刊初期屬內部刊物,1997年12月19號,經國家科委“國科發信字(1997年)609號文”批準,轉為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國內統一刊號:CN53—1124/TD,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7—9394。《地礦測繪》期刊設有學術研究、工程技術、專題討論、測繪教學、消息報道等重點欄目。(1)“學術研究”專欄內容:3S技術及其集成技術、4D技術的研究;“數字地球”、“數字國土”、“數字城市”支撐技術的研究。(2)“工程技術”專欄內容:地礦、土地測繪,有色、冶金、核工業、煤炭、建材、石油天燃氣、化工等地勘測繪及其他專業測繪工作中的大型工程、重點工程、特色工程的技術報告、施測范例;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專題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數據庫的開發與設計;數字化測繪技術的開發與應用;GPS、RS、GIS工程實踐;4D數字測繪產品的開發與生產。3)“專題討論”專欄內容:地質勘查、地質研究、礦業開發、土地管理與利用及其他專業領域中,測繪生產、經營、管理、科研的重大問題、焦點問題的討論和述評。(4)“測繪教學”專欄內容:測繪課程教學內容、模式方面的研究。(5)“消息報道”專欄內容:國內外測繪科技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
47 測繪科學與工程(原:測繪科技)(Email投稿)期刊等級: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測繪科學與工程》(雙月刊)創刊于1980年,原名《測繪科技》,2003年更名《測繪科學與工程》,是由西安測繪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以促進測繪地理、導航定位與大氣海洋空間環境的理論發展和技術進步為宗旨,論文內容包括天文大地測量、衛星導航定位、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導航定位、大氣與空間環境、水文與海洋環境,以及相關專業儀器設計與制造等新技術及應用,適于全國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及工程技術人員閱讀。
48 軍事測繪導航期刊等級: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軍事測繪導航》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局主管,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環境保障局主辦。國內統一刊號:CN10-1079/E。
49 資源導刊·信息化測繪(Email投稿)《資源導刊•信息化測繪》為《資源導刊》的下半月刊,是由河南省自然資源廳主管、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中心承辦,面向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科技類綜合期刊,已被萬方數據庫、維普資訊、超星等網站收錄。本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053X,國內統一刊號:CN 41—1389/D,大16開本,月刊,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主要欄目:卷首語、國內要聞、時政傳遞、特別關注、測繪廣角、經天緯地、行業前沿、學術研究、技術應用、地圖故事、文苑擷英、藝術欣賞、理事單位等。其中《學術研究》《技術應用》等為學術論文欄目,歡迎廣大讀者惠賜具有理論深度和獨到見解的測繪類論文!
50 經緯天地(原:新探索)(Email投稿)期刊等級: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22)《經緯天地》(雙月刊),由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主管主辦,原名《山西地圖》,曾用名《三晉測繪》《大地縱橫》,是山西省唯一全國公開出版發行的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類刊物。辦刊宗旨為:宣傳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政策,傳播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和先進理念,引導實踐應用,交流工作經驗,繁榮測繪文化,服務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主要欄目:要聞報道、測量測繪、衛星遙感、系統建設、國土監測、地圖制圖、研究交流等。
51 礦山測量(官網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0.723,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目前期刊改版暫停收稿。《礦山測量》(雙月刊)創刊于1973年,是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研究院主辦的刊物。本雜志于1973年7月以內部刊物創刊,1980年經原國家科委和煤炭工業部批準為國內外公開發行季刊,由此逐漸走上正軌辦刊軌道。1988年《礦山測量》雜志獲得國家批準刊號(CN13-1096/TD)和國際標準刊(ISSN1001-358X)。本刊多次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河北省優秀科技期刊,同時為萬方數據網上網期刊、中國CAJ-CD全文收錄期刊。《礦山測量》雜志是國內唯一的礦山測量專業性國家級科技期刊,也是世界有較大影響的四大礦山測量刊物之一。主要欄目:“3S”應用、測量方法、開采沉陷、計算機應用、資源與環境、教學改革、信息窗口。
52 北京測繪(官網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1.256,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北京測繪》(月刊)創刊于1987年,由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管、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和北京測繪學會主辦。辦刊宗旨:關注測繪學科發展前沿和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動態;提供測繪學術與技術方法創新傳播平臺;交流測繪工程實踐和測繪教育工作經驗;推廣先進測繪技術和儀器設備;宣傳優秀測繪企業和測繪人物。主要欄目:專家論壇、學術探討、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新型基礎測繪與實景三維中國、技術應用等。
53 江西測繪(Email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0.31,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江西測繪》(季刊)創刊于1980年,由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江西省測繪學會主辦。主要刊登測繪科研、教學、生產中的新成果、新理論、新經驗等理論緊密結合實際的文章。主要欄目: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學與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測繪管理等。
54 浙江測繪(內刊)(Email投稿)《浙江測繪》(季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主管,浙江省測繪學會主辦的,面向廣大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發行的測繪科學類學術性期刊。期刊旨在通過大力傳播測繪地理信息高新技術、高端裝備知識,介紹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動態,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科研技術、成果向應用轉化。是展示測繪理論創新、測繪技術交流和測繪經驗推廣成果的重要文化園地。欄目設置:學術研究、技術交流、應用案例。
55 中國測繪(Email投稿)《中國測繪》(月刊)創刊于1995年,由中國測繪報社主辦。其宗旨是:關注聚焦行業熱點,解剖分析行業難點,做行業忠實可靠的了望者,推動測繪與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主要欄目有:視角、技術、智慧應用、走進最美地理、專欄、人文地理、國際·書摘、資訊·活動等。
56 地球 (Email投稿;官網投稿)《地球》(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主管,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學會科普委員會主辦的國家級期刊。是一本集前瞻性、權威性、科普性為一體的綜合類期刊,是向社會公眾普及和傳播地球科學知識,深度報道國土資源開發,介紹礦產資源常識與信息,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推介旅游地學的重要窗口,在社會上和行業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為弘揚國土文化、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普及地學知識、發展旅游事業等發揮著積極而良好的作用。征稿欄目:地球與環境、地質與礦產、國土與資源、能源與環保、勘探與測繪、地理與信息、技術與應用、博物館論壇。
57 地圖(Email投稿)《地圖》(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主管,中國地圖出版社主辦,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是國內唯一以“地圖”為主題的高品位旅游地理雜志。《地圖》雜志以圖為主,圖文并茂,用地圖的視角解讀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市生活、生態環境、歷史文化、旅游探險等廣泛領域。同時,雜志用地圖說事,透過地圖看世界,提供地圖收藏和交流信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主要欄目:說古論今、旅途旅圖、精新推介、鑒賞收藏、專欄。
58 國土資源導刊(原:湖南地質)(Email投稿)期刊等級:復合影響因子:0.347,刊內信息不收版面費,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國土資源導刊》(季刊)創刊于1982年,由湖南省自然資源廳主管、湖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主辦。主要刊登反映土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管理、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環境地質、地理測繪信息、礦產開發利用、礦業經濟、測試技術等自然資源各相關領域的學術論文,以及新技術、新方法、新發現和工作探討等的概述和總結。主要欄目: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礦產地質、土地利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方法、工作探討等。
59 自然資源情報(原:國土資源情報、地質礦產信息)(官網投稿)期刊等級:RCCSE(B+)(2020第六版), 復合影響因子:0.935,不收版面費,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自然資源情報》(月刊)創刊于2000年,是由自然資源部主管、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主辦的學術型期刊,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期刊域出版平臺收錄。本刊為公開出版物,側重自然資源領域的政策與法規、戰略與規劃,報道地質、礦產、土地、林草、海洋、測繪、水資源管理,資源與形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圍繞自然資源領域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綜合分析、及時報道國內外的發展動態,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
60 干旱區地理(維文版)(Email投稿)期刊等級: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干旱區地理(維文版)》(季刊)創刊于1982年,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主辦。刊登內容:干旱區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具體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資源開發、環境演化和災害防治等學科和領域的學術論文、研究報道、技術札記、綜合評述、學術活動、消息和書刊評價等。
61 中國國家地理(Email投稿)《中國國家地理》(月刊)創刊于1950年,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本刊為您展示自然的奧妙,人文的精深。報道新近發生的讀者感興趣的科學考察和探險活動。在秉承保護地球、探索未知、推進文明的基礎上,又涉及了各種有趣的話題:天文、地理、生物、人文、歷史諸領域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件及重大考古發現、后旅游時代出行的理由、都市白領的生活方式、探險的經歷、著名科學家的人生軌跡、文化版圖的脹縮等等。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