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發表表面活性劑公開的論文可以多閱讀那些優秀的文獻,優秀的文獻猶如親自指點一樣,更能理解其他作者的想法。另外,你的難點也可能是他們經歷過的難點。這樣就可以在他們的文章中看到他們如何理解,更容易學習。一言以蔽之,三人行必有我師,但因為有接近文獻資料,所以閱讀這些優質文獻無疑是一個順利發表論文的途徑,這里就匯總了一些優質的表面活性劑公開發表過的論文參考。
表面活性劑分散多壁碳納米管機理及性能評價
摘要: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壬基酚醚璜基琥珀酸單酯二鈉鹽(HT A-10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分別與質量分數為0.1%的多壁碳納米管復配,制備出4種表面活性劑-MWCNTs分散體系。利用UV-Vis吸光光譜、Zeta電位及SEM對其分散性進行了評價,分析了各類表面活性劑在MWCNTs表面的吸附方式以及對分散性能的作用機理和影響規律。
烯烴及烯烴類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工藝研究進展
摘要:α-烯烴和內烯烴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和中間體。根據其碳原子數的不同,用途也不同,其中碳鏈在C12~C18的烯烴主要用于表面活性劑的合成。21世紀以來,烯烴類磺酸鹽表面活性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α-烯烴類磺酸鹽表面活性劑。以α-烯烴和內烯烴為原料合成烯烴類磺酸鹽表面活性劑生產工藝簡單,產品成本低,產品性能穩定。近年來,隨著洗滌劑用表面活性劑物理化學性能如抗硬水、鈣皂分散能力和潤濕性能等改善的需求,國內外開始重視對內烯烴磺酸鹽表面活性劑性能的研究。本文介紹了α-烯烴和內烯烴的合成工藝及其制備烯烴類磺酸鹽表面活性劑的研究進展。
表面活性劑對剩余污泥中噬菌體提取率及胞外聚合物組分的影響
摘要:為研究表面活性劑對剩余污泥中噬菌體提取率的影響,利用表面活性劑(焦磷酸鈉和檸檬酸鉀)提取剩余污泥中的噬菌體,探究噬菌體提取率與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組分的相關性。在此基礎上,利用標記重捕法探究外源T3噬菌體在不同形態EPS中的分布。結果表明:焦磷酸鈉和檸檬酸鉀分別使剩余污泥中噬菌體提取率提高了283%和78%。噬菌體提取率與剩余污泥EPS溶出得腐殖酸含量有較強相關性,與溶出得多糖和蛋白質含量相關性較弱;利用標記重捕法發現污泥黏附型、松散型和緊密型EPS中外源T3噬菌體回收率分別為69%、15%和34%,這表明外源T3噬菌體主要分布于污泥系統的黏附型EPS;EPS中外源T3噬菌體拷貝數與其溶出得腐殖酸含量有較強的相關性,與溶出得多糖和蛋白質含量相關性較弱。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