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2月1日,北京市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加大促進人才跨地區自由流動力度,不斷拓展京津冀職稱資格互認范圍和領域,實行三地職稱評審結果互認,津冀兩地的職稱證書在北京市職稱晉升、崗位聘用、人才引進、培養選拔、服務保障等領域與本市證書具有同等效力,進一步促進京津冀地區人才流動。
(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完善全市職稱評審信息化管理系統,規范操作流程,統一數據標準,健全與行業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和數據核查核驗機制,開放職稱信息網上查驗服務,實行電子職稱證書,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評審機構應依托職稱評審服務平臺,提供便捷化的評價服務,進一步減少紙質材料,縮短辦理時限,逐步推進職稱評審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網上反饋。
(二)職稱評審是職稱評價的主要方式,指按照評審標準和程序對專業技術人才品德、能力、業績的評議和認定。職稱評審結果是專業技術人才聘用、考核、晉升等的重要依據。
(三)本辦法適用于對與本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建立人事勞動關系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在本市工作1年以上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開展的職稱評審工作。
(四)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本市職稱評審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負責職稱評審工作的規劃布局、政策制定、平臺搭建、組織實施、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授權備案的行業主管部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專業化人才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學會以及用人單位等職稱評審服務機構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職稱評審管理和具體實施工作。
(五)職稱評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道德、創新能力、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
(六)職稱評審采用體現專業技術人才職業屬性和崗位特點的分類評價標準。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依據各職稱系列國家標準,結合實際,制定本市各職稱系列、專業的分類評價標準。實行職稱自主評聘的用人單位可制定本單位職稱分類評聘標準并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備案。單位標準不得低于本市標準。
(七)評審機構須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或聘任委員會及專家庫,開展職稱評審。評委會負責評議、認定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專家庫由從事相關領域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等級職稱的專家組成。評委會的評審專家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產生。評委會及專家庫按照職稱系列或專業組建,不得組建跨系列綜合性評委會。面向全市專業技術人才開展職稱評審的系列,原則上一個系列只組建一個評委會。
(八)評委會分為高級、中級、初級評委會。同一評審機構高一級評委會可以代評同系列低級別的職稱。組建評委會應符合下列條件:評委會評審專家在評審的職稱系列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能夠代表本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具備較強的評審能力。評委會評審專家的數量應為單數,一般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1至3人、委員若干。按系列組建的評委會評審專家一般不少于25人,按專業組建的評委會評審專家一般不少于11人。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備案,評委會評審專家人數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九)評審結束后,評審機構應及時將評審結果和評審工作情況報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驗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對評審通過人員的申報材料和評審機構的評審范圍、評審程序、評審工作質量、事業單位職稱職數等進行驗收,對違規取得的評審結果予以糾正。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