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小學科學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經過對學生學習現象的觀察和教學經驗的總結,我發現學生對親自動手實驗有著極高的興趣和愿望,課堂內容多以引導性實驗為主,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探索科學的奧秘。教學過程中一味地理論知識講解并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我們應當多重視對實驗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在實驗探究中認識和理解科學知識,對于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小學生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認知方法。
關鍵詞:實驗;資源;能力
一、 講究順序,掌握觀察方法
小學科學這門課程所面向的教育對象是處于抽象性思維方式剛進入發展階段的學生,所以教學過程中激發引導學生走入科學情境的順序十分重要。好的課程導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知,通過對現象的觀察以及體驗,產生想要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欲望,掌握正確的觀察事物的方式方法。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七課“做一個指南針”這節課時,我會在課堂中出示課本圖片,講述彬彬和同學們外出游玩的故事,首先讓學生對指南針產生好奇心,“為什么指南針可以告訴我們方向呢?”再將課前準備好的教學道具指南針展示給學生觀察。通過對指南針外形的觀察,學生認識到指南針主要由磁針、支架、底盤和盒子組成,再觀察指南針哪一端指南哪一端指北。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變換不同的地點和方向放置指南針,再讓學生觀察指針最后所指示的方向。在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觀察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對感性素材的觀察中引申出對科學的思考。
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性,避免盲目看熱鬧,為了使觀察更完整、更全面,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科學觀正處在一個探索和發展初期的重要階段,所以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循序漸進地引入,按照由淺及深的觀察順序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探究,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現象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 二、 推理比較,激活邏輯意識
在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動手實驗有極高的興趣。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提煉出科學問題,通過自身思考與課本知識的對比從中發現錯誤與分歧,達到深化認識的目的,激發學生科學思維和邏輯意識,整節課都能保持一種興奮積極,情緒飽滿的態度。
例如,我在“制作一個指南針”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指南針的觀察后為學生們講述很早以前人們發現鐵釘、鋼針被磁石接觸或摩擦后有時會具有磁性,而鋼針的磁性相對會較強,人們由此發明了小磁針。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制作小磁針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實驗材料,探究如何親自動手制作一枚小磁針,將學生提出的使用鐵釘或鋼釘進行磁力的比較,并與教材中正確的選材及實驗操作進行對比,及時更正錯誤方式,讓學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改正和完善。在推理比較中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達到對科學知識的正確認識。教學的時候,我會適當地提出問題,比如“在用磁鐵對小鋼針進行摩擦的時候,多摩擦幾次會不會磁力更強一些?”讓學生想一想,引導學生去思考比較,最終得出“多摩擦幾次磁力效果會更好”的結論,這樣才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積極探索推理得出的結論,在教師的幫助與指導下與正確的科學知識進行對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推理比較,學生比較容易找出事物本質的屬性及區別、聯系,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以及理解,發展學生的推理比較能力,激活學生的邏輯意識,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 動手操作,形成嚴謹態度
小學科學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大自然與實驗室的有機結合,要動手動腦做科學,不能把學生局限在教室課堂的小范圍。要讓他們的思維和雙手去解放去創造,在實踐中發展認識,鍛煉能力,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完成實驗的全過程對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具有直接的影響力。
例如,我在講“制作一個指南針”這堂課時,在完成基礎理論知識和激發學生實驗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確定實驗操作過程,提示學生磁針制作過程中,注意實驗操作安全,別讓鋼針扎了手,用磁鐵的磁極在鋼針上摩擦時,要沿著一個方向摩擦。這類實驗注意事項后,由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在磁針制作成功后組織學生對磁針進行檢測,磁針檢測完成后,安裝磁針,制作成指南針,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針進行方向的辨認,走出教室利用學生自己制作的指南針判斷國旗與學校大門在我們的哪個方向。并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嘗試制作不同形式的指南針。課堂的最后我會對指南針進行延伸拓展,將科學實驗的成果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體會和接受科學知識,這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學習作風十分有幫助。由于實驗本身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實踐過程,想要在課堂實驗教學中獲得成功,除了教師的合理安排和正確引導之外,學生的正確操作十分關鍵,只有學生親自體驗才能真正明白這其中的重要性。
小學科學課程中實驗探究占有重要的比重,科學課程的實驗資源要充分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拓展實驗資源,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創設科學情境,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在推理比較中發現問題,提出猜想,主動去研究探索,在學生親自動手的科學課程中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邏輯性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劉向東,一級教師,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秀川小學。
推薦閱讀:《小學生生活》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和四川出版集團主管,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和四川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指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主流雜志。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