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由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也始終面臨著挑戰。目前我國水土保持效應研究手段落后,相關成果爭論較大,有些水土保持措施在發揮其正面效應的同時負面效應也開始顯現。因此,本文進行水土保持措施對水資源與水環境的影響研究已經勢在必行。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資源;水環境;措施
Abstract: due to the long-term nature of the controlling soil and water loss, complexity, and arduous,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research work also is faced with challenge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means backward, related results larger debate, som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he play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effect is being fel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the influenc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has is imperative.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resources; Water environ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水土保持的水資源影響
水土保持的水資源效應,簡稱為水土保持的水量效應,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對流域或區域水資源數量變化的影響。水土保持措施能夠有效地減少小流域的徑流、產沙模數,消減洪峰流量、降低徑流含沙量,滯后洪峰出現時間,改變洪水歷時,改變降水產流、產沙關系,從而對流域或區域的水循環和水資源量造成影響。
水土保持的水環境效應的影響研究。水土保持的水環境效應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吸收、過濾、遷移和轉化土壤與水體中的一些有害物質,防治流域或區域非點源污染,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的作用。根據污染物的來源和產生原因,非點源污染可以劃分為如下類型:
①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農業型非點源污染;②由于有水土流失而產生的水土流失型非點源污染;③由于農村居民生活產生的農村生活型非點源污染;④隨著徑流進入水體而產生的城市徑流型非點源污染;⑤大氣中的污染物質隨著降水下落而造成的降水降塵型。非點源污染非點源污染具有隨機性大、潛伏性強以及來源復雜、分布廣泛、形成機理模糊、發生相對滯后、研究和控制難度大等特點。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農業措施等三大措施。
在我國水資源匾乏水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下,我國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根據 2002年公布的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普查結果,我國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現有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37%,水土流失成為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每年流失的土壤對流域水沙變化和水質等方面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
我國水土流失分布范圍廣、面積大、類型多、危害重,水資源和水環境方面的危害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多方面的嚴重危害,表現為降低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劇了非點源污染以及惡化了水體水質,大大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在科研與生產結合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對水土保持和流域綜合治理,一直十分重視水土保持和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大大改善了水土流失治理地區的生態環境,減輕了下游地區泥沙危害、洪澇災害,明顯促進了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技術體系,對推動我國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撐與引導作用。
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因為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因此始終面臨著挑戰。在同等降雨條件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通過改變下墊面條件、導致降雨徑流關系和各類非點源產污使得坡面和河川徑流量、非點源污染物產生量比以前有所減少,增強了流域或區域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改善了水環境。開展水土保持對水資源與水環境的研究工作,是我國及各級水土保持管理部門水土保持規劃和決策水平的提高的實際要求,對非點源污染控制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具有現實意義。
通過對小流域綜合治理,可以使農林牧副各業得到全面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應。水土保持的水資源效應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對流域或區域水資源數量變化的影響,水土保持措施能夠有效地減少小流域的產沙模數、徑流,降低徑流含沙量,改變洪水歷時,影響流域或區域的水循環和水資源量。水土保持的水環境效應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對轉化土壤與水體中的一些有害物質進行吸收、過濾、遷移,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并對流域或區域非點源污染進行防治。非點源污染根據污染物的來源,一般劃分為:有水土流失的存在而產生的水土流失型非點源污染,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農業型非點源污染,農村居民生活產生的農村生活型非點源污染,進入水體而產生的城市徑流型非點源污染,隨著降水下落而造成的大氣中的污染物質產生的降水降塵型非點源污染網。非點源污染的控制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農業措施。
根據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情況,對水土保持效應可以進行計算。工程上常用方法有:水文分析法、成因分析法和流域對比法。其中水文分析法是利用水文泥沙觀測資料分析水土保持蓄水攔沙作用;成因分析法是根據各項水土保持措施,考慮人類活動新增水土流失數量,以及產沙在河道中的輸移及沖淤變化來計算水土保持減水減沙效益,這種方法的關鍵是確定蓄水保土定額和水土保持措施數量的統計;流域對比法水土保持后減水減沙效益的直接計算方法;非點源污染物計算中的非點源污染負荷由溶解態物質和吸附態物質組成。非點源污染發生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的復雜性對流域非點源模擬、監測與控制產生一定的不利因素。
2 水土保持基本措施
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這三個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地表徑流,減少入黃泥沙,攔截降水,增強土壤肥力。其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與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是水土保持措施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它通過改變一定范圍內小地形增加土壤降雨入滲,建立良性生態環境,減少或防止土壤侵蝕;生物林草措施主要是通過林冠截流、林下草灌和枯枝落葉層的攔蓄。指在水土流失區植樹造林種草,保護地表土壤免遭雨滴直接打擊,增加土壤抵抗水流沖刷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農業技術措施是以保水保土保肥為主要目的,提高水分入滲時間,達到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洪峰流量、減少徑流泥沙量,具有較好的攔蓄徑流、泥沙的作用,從而對流域水資源產生重要的影響。不同類型措施攔減水沙的機理不同,根據水土保持措施的特征可以包括滯蓄型即造林、種草和作物輪種等措施,對土壤有良好的改造作用,增大了流域的滯蓄量和徑流調節能力,直接影響徑流量和徑流含沙量。另外還有攔蓄型,它包括淤地壩和水庫等工程措施,通過修建水利工程,形成一定的容量空間,可以削減洪峰,減少下游沖刷,是解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結語: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防治水土流失,能夠有效控制土壤的侵蝕和搬運,減少污染匯系統的污染物通量。水土保持中的生物措施通過改善土壤質地、提高植物覆蓋度、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土壤水分條件等功能,并可以明顯改善區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質,防治流域內非點源污染。
參考文獻:
[1] 賈紹鳳、何希吾、夏軍:《中國水資源安全問題及對策》,《中國科學院院刊》,2004,19。[2] 陳志愷:《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水文》,2003,23。
[3] 陳志愷:《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文》,2009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