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江西省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東經113°35′至118°29′、北緯24°29′至30°05′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接廣東,西連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境內地勢南高北低,邊緣群山環繞,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平原坦蕩,四周漸次向鄱陽湖區傾斜,形成南窄北寬以鄱陽湖為底部的盆地狀地形。省區南北長620km,東西寬490km,全省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74%。全省土地總面積中,山區面積6.01萬平方公里,丘陵區面積7.01萬平方公里,平原區面積3.68萬平方公里,分別占全省總面積的36%、42%和22%。
關鍵詞:水利建設,水資源,水利工程
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眾多。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河五大河流為省內主要河流,縱貫全區,五河來水匯入鄱陽湖后經湖口注入長江。境內水系主要屬長江流域占97.4%,其中絕大部分屬鄱陽湖水系(江西境內鄱陽湖水系的集水面積為15.67萬平方公里);珠江流域占2%,有約285 平方公里面積屬東南沿海的錢塘江及韓江流域諸水系[1] 。
區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量豐沛。全省各地多年平均氣溫為16~20℃,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1900mm。全省大部分地區的多年平均陸地蒸發量在700~8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都在800~1200mm之間,大部分地區為1000~1100mm[1] 。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22億立方米。豐富的水利資源,為江西省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由于區內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幅度大,年內分配也極不均勻,洪旱災害頻繁。
一、水利概說
(一)水利的定義
根據人與水的關系,目前我們一般將“水利”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傳統水利,二是現代水利。在傳統水利階段,人類主要是充分利用水資源為人類自身服務;在現代水利階段,人類則是自覺地遵循人水和諧相處規律,注重以可持續利用的水資源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的發展。
(二)水利的作用
1、保障人類現狀的安全。
①飲水安全;
?、诜篮榘踩?
?、酃まr業生產安全(或國民經濟的安全)。
2、保障人類發展的安全。
?、偎Y源是有限的。
(“水資源應該指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可用的質量,并能夠在某一地點為滿足某種用途而可被利用”——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谌祟惏l展是無限的。
③地球上任何生命都有享用水資源的同等權力。
人類的發展實質上是不斷利用地球上自然物質為人類服務的過程,而且是隨著利用程度、手段的發展而發展。從這個方面可以說,人類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尤其是水資源。最近,中央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循環經濟的本質要求是資源的循環利用。因此,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賴有可持續利用的水資源來保障、來支撐。
落實發展觀在水利上有兩大要點:
?、偃怂椭C;
②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來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有效支持。江西目前的水資源狀況總體較好,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至2003年底,全省總人口4254萬,人均擁有水資源量3343m3,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40%。而且還有10%的江河湖水水質受到較大污染。同時,水資源浪費也較大。2004年,我省gdp達到3500億元,單位產值的耗水量是國際水平的10倍。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的發展,需水量將大大增加。到2050年,預計我省總人口將達到6027萬人(以2003年為基數,年增長率8‰),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將減少到2300立方米左右,屆時水資源緊張狀況將進一步加劇。這僅是從水量上來說,如考慮水質的惡化,更是令人擔憂。因此,必須從現在起就高度重視水的問題,在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切實加強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來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水利的任務
?、偎ㄔO:包括工程建設和非工程建設。非工程建設是我們面臨的新的重要任務,包括蓄滯洪區及防洪預警系統、水法律法規、水資源監控體系和水利隊伍等。
②水利管理:包括工程管理和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是我們要更加關注的任務,包括流域管理,區域水務管理。
(四)水利工作的核心:水權
水權包括水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轉讓權等。
水資源的管理或者說保護、利用、開發水資源的核心在于水權的確定。只有樹立了“水權”的概念,水的兩重性(社會公益、經濟效益)才能真正體現,才能真正地使“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充分發揮國民經濟的“命脈”作用。
水資源的管理應遵循“四個優先”原則:
即可持續利用優先、生態優先、人類共享優先、節約優先。但要實現這四優先的前提是明晰水權,通過強有力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地配置水資源。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是,調水量不得超過調出河流總水量的20%,河流本身的開發利用率不得超過40%。因為水資源有自身的承載力的限制。(水資源承載力指的是在一定流域或區域內,其自身水資源能夠持續支撐的經濟社會發展規模并維系良好的生態系統的能力——汪恕誠)
二、江西水資源的特點
(一)降水時空不勻
我省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形上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雨量較充沛,年均降雨量1341.4~1934.4mm,降水過程一般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43~53%,一次性過程降雨量可達200~400mm,具有東多西少、山區多平原少的規律。全省最大24h暴雨多年平均值一般在100~140mm間,總趨勢是贛北大于贛南,贛東大于贛西。
(二)水流域獨立完整
我省是一個基本完整的鄱陽湖水系流域,鄱陽湖水系流域的94.1%面積在江西省境內,匯入鄱陽湖的主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流。五河支流流域面積大于3000km2的有18條,大于1000km2的有43條,大于200km2的有191條。鄱陽湖水系流域是中華大地上一個中等規模的天、地、生系統。
(三)控制性工程少
建國以來,我省已興建水庫9440座(據2003年江西水利年鑒統計)其中大型水庫25座、中型水庫224座、小型水庫9191座。
已建成堤防長度為9652.43km,其中30萬畝以上堤防308.1km、10~30萬畝堤防771.74km、1~10萬畝堤防2461.53km、萬畝以下為6111.06km。
已有排灌機械的裝機總容量為141.98萬千瓦,其中固定排灌站的裝機容量為86.4萬千瓦。
1、從防洪角度上看:
五大河流上僅在修河上有控制性水庫柘林水庫,贛江上的萬安水庫從當年的設計功能上有防洪庫容10億m3,但是僅建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還沒有上,從理論上說,目前該水庫沒設防洪庫容。撫河上的廖坊水庫尚在興建之中,而信江、饒河的干流上尚無控制性水庫。
2、從水資源配置的角度看:
據1950年至1985年實測資料,湖口入長江的平均年徑流量為1470億m3。全省水庫總庫容為 282.65億m3,興利庫容 157.83億m3,其中大型水庫總庫容為 170.06億m3,興利庫容 78.05億m3。目前尚無跨流域調水的大型水庫。
(四)管理水平低
1、已建工程管理水平低。
管理體制不順,大多數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沒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絕大多數準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完全靠自收自支。運行機制不活,全省國有的水管單位基本上還是處在吃大鍋飯、安置人員的狀況,進人沒有約束,內部沒有競爭,資產管理薄弱。造成整個水利工程不能進入良好持續運行的局面,全省病險水庫達3488座,占水庫總數的37%;全省排灌站有2/3不能正常運行;全省萬畝以上的灌區(387座)設計灌溉面積149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51萬畝、實際灌溉面積僅879萬畝。
2、水資源管理才起步。
全省初始水權不論是理念上還是體系上都沒有建立,贛、撫、信、饒、修五河的流域管理都沒有起步,區域水務一體管理,11個設區市僅有萍鄉市真正實施了。全省的水還沒有真正當作資源來管理。因此,全省的工農業用水定額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城市水污染在增加,農村面源水污染沒明確主管部門,全省整個水污染在加劇。
(五)非工程建設弱
1、蓄滯洪區建設遲滯,觀念更滯后。
2、實施作為洪水管理必要手段的防洪預警系統尚未建成;保證河流湖泊健康前提的水資源監測系統尚未建立。
3、各類水事法律法規的建設跟不上形勢的需要。
4、水利隊伍專業素質低,主要表現在:
①水利職工文化素質偏低。一是學歷結構重心低。中專以上學歷只占35%,比2001年全國職工平均水平的36%還低1個百分點;二是管理類、技術經濟類結構比重低。水利專業設置單一,口徑窄小,致使水利行業職工專業結構不合理,水利及其他工程技術類人才占大多數,管理類、技術經濟類、自然、社科類比重偏小,外語、外經貿人才極缺,很不適應水利發展的需要;三是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可為學術帶頭人的年輕科技人才短缺;四是基層領導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全省96個縣(市、區)水利(水務)局長中,學水利專業的僅12人,占12%,難以適應現代水利的發展需要。
?、趶娜瞬趴偭糠治?我省水利系統中級以上職稱的人才,僅占職工總數的11%,高級職稱人才僅占職工總數的2%。本科以上學歷人才僅占職工總量的6%,而高中及以下學歷的職工卻占65%,專業技術人才總量明顯偏少。水利系統高技能人才僅占職工總數的19%,高技能人才總量偏少。根據調研情況顯示,越往基層,人才越顯緊缺,不能適應水利發展。
?、鬯到y難以引進人才,現有的人才難以留住。
④ 職工的思想觀念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適應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尤其是基層職工思想觀念的不適應性更為明顯。
?、?職工隊伍的年齡結構趨于老化,尤其是廳機關公務員,35歲以下的人員僅7人,僅占廳機關公務員人數的8%。
?、?水利系統基層隊伍的保障體系與水利發展不相適應。如基層水管單位職工工作、生活條件艱苦,工資待遇低,有的連基本養老保險都沒有辦理,較嚴重地影響了基層水利職工隊伍的穩定。
?、?基層水利(水土保持)管理服務體系嚴重削弱,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
(六)水利工程設施薄弱,防洪保障體系仍不完善。
經過治理,目前鄱陽湖區的12座保護10萬畝以上的堤防基本達到抵御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標準,但是第一期工程尚未試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