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芻議水利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構建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水利時間:瀏覽: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教育體系中高層次的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德國學徒式培養模式、美國專業式培養模式及二戰后以美國為代表的協作式培養模式。

  研究生培養模式指通過教育過程使研究生在素質上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和規格標準,它決定著研究生的培養方向和規格要求[1]。多年來,“學術性”研究型一直是我國各學科專業主要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各種培養模式的交叉和融合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王建民(2004)提出了實行“研究型”和“職業型”的“雙模式培養制度”[2];劉惠林(2004)結合專業特點對研究培養模式進行探討,對重點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了比較研究[3];王全林則提出了學徒式、專業式、協作式、應用式的多元互補研究生培養模式[4]。這些觀點都是試圖提出新的培養模式以實現多種培養模式并存來培養所有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然而,當前水利工程碩士培養模式體現了單一性。在大學研究生階段學習思想政治課程和外語課程,占到整個課程相當大的比例。“學術性”研究型碩士研究生和“應用性”碩士研究生基本上實行1年半的學習:一方面沒有考慮學習政治和英語課程;另一方面不能保證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專業課程。另外,水利工程碩士難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和課程安排,最后勉強修滿學分,尤其對“學術性”碩士研究生,他們不能根據導師的安排來支配課程學習時間。課程教學片面化,無論是“應用性”碩士研究生還是“學術性”研究型碩士研究生,參加討論和發言的機會不多,造成“應用性”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學術性”研究型碩士研究生不能獨立承擔相應的科研任務。

  針對學科專業的個體差異,將不同培養模式進行組合以培養適合各個學科專業特點的碩士研究生。作者以此思路為指導,提出了將“學術性”研究型碩士和“應用性”專業碩士相結合的復合型培養模式融入水利工程碩士培養的新嘗試。

  二、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2.1培養目標的多樣化。世界上一些國家水利工程碩士培養的要求不僅為水利工程領域培養現代科技人才,而且要求培養大量水利工程方面的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專門人才,這就使得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呈多樣化的趨勢。多樣化的培養目標首先是培養從事嚴謹的學術研究的高層次的研究者;其次是培養在水利工程領域中能夠發揮多方面作用的高水準的專門職業人才;第三是滿足水利工程領域在職人員再學習的需要。

  2.2培養性質的多樣化。在知識經濟時代,水利工程碩士的培養在繼續為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培養大批水利工程專業教學科研人員的同時,可能會轉變水利工程碩士培養的價值目標取向,把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創新意識的技術型和應用性的高層次人才作為其主要的追求目標。隨著水利工程碩士的培養的規模擴大,擴大的部分應著力于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和新興學科人才,形成“學術性”研究型碩士和“應用性”專業碩士相結合的復合培養模式。

  2.3培養層次的多樣化。許多國家在水利工程碩士的培養碩士研究生培養中已出現細分,即“學術性”研究型碩士和“應用性”專業碩士,而且這種細分已成為國際潮流。如美國的碩士層次有哲學碩士、專業碩士之分,而且它們的要求亦各有側重。在日本有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之分,英國有哲學碩士和專業碩士之別。目前我國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層次上的細分不夠明顯,或者說剛剛開始進行細分。

  2.4培養方式的多樣化。在水利工程碩士的招生數量越來越多和研究生來源多樣化的情況下,原來的導師個別指導的方式必須加以改革??梢圆捎脤熃M集體指導,淡化導師對學生鑒定方面的“一言堂”的權威。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也可以采用完全學分制,只要修完規定的學分并完成學位論文,就可以取得相應的水利工程碩士學位[5]。

  2.5培養導師的多樣化。首先,導師資格不應局限于教授、研究員等研究型專家,也可以是公司、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其次,導師可以帶多個學生,而學生也可以由多個導師來帶,實行導師組制度。再次,堅持雙向選擇制度,加強導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對于學習型研究生,導師需要提供實習機會;對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需要提供相應的科研項目或者科研機會。最后,加強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制度保障這一交流,以保障研究生的質量。

  三、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

  21世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要更注重個性、特色的發展和知識面的拓寬,形成多維的人才結構體系。針對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的三要素即知識、技能、創新,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應以系統的理論知識、專門的實踐技能訓練、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為主要內容,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學科的特點出發,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3.1專業知識

  水利工程課程設置以科學、規范、拓寬為原則,以科研技術、方法、手段三維知識體系為目標,水利工程專業以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等必修課組成主干知識體系,向相關專業拓展的選修課組成補充知識體系。對水利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可按一級學科設置,專業基礎課可按相近的二級學科群設置,增強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專業課則按二級學科設置。選修課的設置包括:其一是反應本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理論;其二是相關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理論知識或最新的科研方法與手段;其三是對跨學科錄取的碩士研究生,可以通過鼓勵校際間課程互選,教學資源共享,用于完善水利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2實踐技能

  實踐技能是指科學和創新思維指導下的實際動手能力,對應用性學科的研究生來說,掌握水利工程專業技術的實踐技能訓練,將理論較好地運用于實踐更為重要。一般必須經過單位崗位專項技能考核,達到相應的要求后才能獲得學位論文答辯的資格。教學能力也是碩士研究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碩士研究生作為學校師資補充的一個來源,必須具備初步的教學能力,碩士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備課試講,或承擔本、??粕牟糠纸虒W任務,使其在教學的實踐中增強思維的條理性與邏輯性。教研室對其教學能力以及表達和演講藝術的評價可作為學生成績考核和學校選留、聘用師資的依據。

  3.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確定體現了學科的學術、科研水平,關系到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選題和論文質量,因而必須站在本學科的前沿,使研究方向起點高、立息新,并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相同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不應強求統一,以利于充分體現不同學校、不同導師的學術優勢和特色。有條件的學科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應鼓勵跨學科設立研究方向,在學科的交叉、結合部從事開拓性的研究。研究方向涵蓋應寬窄適宜。

  3.4科研創新能力

  水利工程碩士在導師的研究方向范圍內,充分查閱、收集相關研究資料,撰寫文獻綜述,或進行預試驗,或收集相關實踐資料,在此基礎上制訂課題,經導師、指導小組及相關專家論證后,獨立從事科研與論文的撰寫。引導研究生從學科的交叉結合部選題,開辟新的學科領域。注重培養研究生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求新、求異的探索精神,獨立從事科研和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在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四、培養模式的構建

  研究生培養模式是進行質量管理、檢查與評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標準??茖W、嚴謹的培養模式,只有切實貫徹到具體培養過程中才能起到指導、規范作用,因此必須有配套的制度、措施保證其貫徹執行。

  4.1制定培養計劃,強化過程管理

  培養模式通過制定培養計劃,使其的各項內容具體化。培養計劃應結合研究方向,并與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個體的知識結構相銜接,確定各個階段的具體培養目標與措施,應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培養模式通過培養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可以使各個培養環節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從而形成系統、嚴謹的培養體系。培養計劃由導師、指導小組成員共同制定。水利工程碩士可對培養計劃提出修改建議,經教研室審核后報院系、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培養模式與培養計劃均作為考核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依據。

  4.2理順體制,健全制度

  明確院系領導、教研室主任、導師、指導小組成員、管理部門以及實踐基地在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中各自的職責范疇,增強過程管理的透明度。健全培養模式和培養計劃相配套的教學管理文件,使各個環節的運作均有章可循。要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研究生自我管理機制。讓研究生參與培養計劃的制訂,并相應的制訂出自己的學習計劃,以明確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注意引進競爭與激勵機制,如實行獎學金制度,中期考核篩選與分流制度等以獎優汰劣。

  4.3以科學的培養模式為依據,建立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體系

  根據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培養計劃中的各個環節,制定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核辦法,重視階段性、經常性的教學質量評估,從而為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提供依據。制定研究生備課試講,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實踐技能、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組織中期考核和論文質量測評,并及時反饋意見,提出改進措施,形成質量管理的良性循環機制。

  4.4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整齊劃一的考核方式抹殺了碩士研究生個體在創新方面的潛能差異。實踐證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是一種發展趨勢。就水利工程專業的特點而言,一種新的嘗試是碩士研究生最終獲得碩士學位除了學術論文以外,還可以是開發的軟件、獲得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創新、水利工程全過程管理方案等。這種考核方式明確了各盡其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學術性”研究型碩士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應用能力較強的碩士進入企業,成為高級工程師或高級管理者。因此,一方面不是企業實踐中所有的問題的解決都可以形成論文,另一方面衡量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方式中,學位論文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總而言之,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培養工作的各個環節入手,各部門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以科學的培養模式為綱,對提高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將會收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之效果。

  參考文獻:

  [1]章添香,中國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與完善,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第36期,9-11.

  [2]王建民.雙模式碩士研究生培養制度初探[J].復旦教育論壇, 2004(2):46-49.

  [3]劉惠林.我國重點理工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2004.

  [4]王全林.多元互補——中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選擇[J].高等農業教育, 2005(2):73-75.

  [5]鄒樹梁,張彩平,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復合型培養模式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5期,2010年9月,142-1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昆明市| 弥渡县| 灵璧县| 陕西省| 孝义市| 西青区| 岫岩| 梨树县| 安宁市| 台江县| 昂仁县| 普兰县| 岳西县| 星子县| 施甸县| 乐东| 莆田市| 吉首市| 台北县| 株洲市| 京山县| 竹山县| 红河县| 临泽县| 布尔津县| 七台河市| 库伦旗| 沧源| 九龙县| 虹口区| 炎陵县| 杭锦旗| 长泰县| 额敏县| 灯塔市| 拉萨市| 五家渠市| 太仓市| 衡南县|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