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各地正在加快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建設經驗和總結國內先進實用技術的基礎上,制定農田水利建設中涉及防洪減災、灌溉排水生產、生態環境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各項技術標準,以加快推進農田水利現代化進程。
一、全面加強對在建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管力度
(一)建立管理機制,完善建設程序
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農村農田水利工程內容廣泛,實行科學、統一管理,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建設程序,按照先申請規劃審批,再建設施工,驗收交付使用的原則,使全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不斷規范有序發展。
(二)嚴格設計資質認證制度和工程招投標制度嚴格設計資質證制度
依據審批工程的規模,確保聘請具有一定設計資質的、從事相應水利工程的設計單位設計,嚴禁無資質的單位和畢業碩士個人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取從事水利工程設計的權力;所有審批的小型水利工程,必須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招標辦招標。招標辦組織建設單位和有施工準入證的3家以上企業或單位,依據設計工程項目進行投標,落實工程招投標制度,引進競爭機制,規范施工管理,明確工程投資,遏制工程建設中出現的腐敗現象,簽訂公證合同方可進入施工程序。
(三)建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保證體系
為保證農田水利項目實施,發揮工程效益,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建立公示制度,將項目基本情況向社會和受益區群眾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要建立政府有關部門監督的制度,接受水務、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的監督。同時,還應建立村民代表、黨員代表、項目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制度和社會輿論監督制度。要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通過業主自身的質量監督等確保工程建設質量。要建立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要強化縣級水利部門的技術服務,并積極鼓勵社會中介機構參與農田水利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四)建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和實行嚴格獎懲制度
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要以竣工報告形式報請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驗收。同時施工單位也要報經甲乙雙方共同簽字蓋章的施工保證資料和必備資料,匯總的真實完整資料一律備案。市、縣水務局根據竣工報告和施工資料,組織有關設計、質監和相關單位的技術人員與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對工程進行全面驗收,通過聽取報告、查詢資料、檢測實體、細查局部的程序對所建工程驗收,做出該工程的綜合評定意見,所有未經驗收的工程不準交付使用和結算工程款項。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嚴格按建設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質量,對年內新建工程項目進行評優,被評為“優質工程”的憑驗收證明兌現一定的獎勵。同時加強宣傳,形成一種狠抓工程建設質量的良好社會風氣。對未按建設程序施工的,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報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處罰,并通報批評和備案,特別是不按有關規范施工造成施工質量不合格工程,應嚴厲打擊。
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的水利工程建設手段
由于我國一些水利工程建設的專業水平不高,引發工程開發不合理、技術含量低、社會經濟效益差等連帶問題,例如對于小型水庫灌溉管漏水,如果沒有經過專業認證,盲目投入資金維修,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漏水問題,浪費了人力與財力,還會繼續帶來枯水季節灌溉缺水、豐水季節水源泛濫等問題。
(二)水利工程重復建設嚴重
由于我國以前的規劃意識不強,因此很多小區域農民能夠自己建設水利工程,而沒有建設的針對性、目的性,造成重復建設,浪費資源。有些小區域范圍的工程僅為滿足農民自身的臨時需要,而沒有從水利工程的整體規劃及社會效益方面考慮。隨著大量的重復建設工程,必然帶來管理不善、質量無保障等問題,甚至造成一些工程的廢棄處理。
(三)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滯后
過去我國已有的小型水利工程歸農村集體所有,由其統一使用、管理,自我國經過改革后,很多農村集體經濟意識越來越薄弱,尤其對水利工程的日常維護與維修已經被忽視。再加上水利工程管理主體不明確,造成了“有人用、沒人管”的尷尬局面,水利工程常年使用、年久失修嗎,必然對綜合效益的發揮產生影響。
三、改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水利工程的細化管理
一方面,建立水利工程建設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對水費開支與審批的權限,對于工程的折舊費、承包費、維護費、維修費、租賃管理費的制度規范,確保水利工程的資金安全及專款專用;另一方面,小型農田的水利工程應逐漸步入規模化、集約化、社會化的服務之路,并成立水利工程管理協會,通過協會的服務與管理,指導會員單位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強化各水利單位之間的聯系。另外,與水利工程應用密切相關的問題就是供水,應選擇計量供水、優質優價、合理收益、公平負擔等原則合理制定水價,并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而即使調整,通過對水價的調整,也能規范水利工程的發展。
(二)重視人才與技術結合戰略
為了支持農村水利工程的現代化發展,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須具備發展眼光。因此,應全面推廣先進的水利科研成果,并改善農村傳統、落后的水利技術與施工方法。一方面,應根據當前農田水利工程的技術難點與管理重點,積極研制與我國發展相適應、質優價廉的水利設備,并加快技術的推廣與服務;另一方面,應提高對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工程建設技術與人才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的質量。
(三)規范水利工程的審批流程
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時,應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管理程序,嚴格實施審批制度,保證合理施工,讓每一個水利工程的建立都能滿足農田實際需要,確保投資的效益最大化。在農村農田水利工程中所包含的內容較廣泛,應實行統一管理,合理布局。因此,應嚴格遵守先申請審批、再建設施工、最后交付使用的流程進行,提高對農田水利規范建設的宣傳工作,才能保證農村水利事業的規范有序發展。另外,做好水利工程建設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規劃,合理利用資源,以避免工程項目建設的盲目性與重復建設。
(四)提高各級政府的投入力度
首先,應該認識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解決“三農問題”,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無論水利工程建設的出發點是保證農村經濟發展,還是提高農業的用水效率、支持水源向城市、工業及生態環境的轉移,最終受益者都是國家;其次,農民與農業為我國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做出了較大貢獻與犧牲,當“三農問題”越來越突出時,在農業與農村發展遇到困難時,工業與城市都應該加大支持力度,國家財政更應傾向于農村與農業;再次,由于農民的負擔較重,且對土地沒有所有權,因此要求農民投入資金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存在一定困難,這就要求國家及各級財政部門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的資金投入,保障水利工程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規范的項目建設管理程序,使施工過程合理、項目管理嚴格、經費使用透明、工程質量優良、效益長期發揮,同時要加強工程項目的運行管理,努力做到管理主體明晰、權責分明,確保工程正常運行,充分長效地發揮其效益,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生活正常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