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管井井點由濾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機械等組成。管井井點設備較簡單,排水量大,降水較深,較輕型井點具有更大的降水效果,可代替多組輕型井點作用,水泵設在地面,易維護。文章發表在《化工進展》上,是高級技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基坑,管井,降水
為保證基坑施工、主體地下結構的安全和周圍環境不受損害而采取的支護結構、降水和土方開挖與回填,包括勘察、設計、施工、監測和檢測等,稱為基坑工程。
1工程概況及地質情況
某工程基坑開挖土質主要為粘性土,開挖邊坡為1:3,根據施工現場以上實際情況,開挖邊坡不進行支護。基坑的降排水為基坑開挖關鍵,開挖前,應降低地下水位,使其低于開挖面0.5m,嚴禁擾動天然地基,基坑底部預留30cm厚度保護層?;咏邓饕捎妹鳒吓潘肮芫邓?/p>
工程地質分為上中下三層:上部以人工堆積填土為主,中部為磚紅色網紋狀粘土,下部基巖以砂礫巖為主。
2材料及設備投入計劃
井管:采用砼井管,井管內徑φ300mm,管壁厚度50mm,其下部為1.0m的沉淀管,上部為無砂砼濾管。
水泵:明溝排水使用2臺22kW泥漿泵,每口深井內配置1臺150QJ20-26/4型深井泵,每臺水泵配置一個控制開關。
3基坑降水施工思路
3.1總體施工方法
開挖邊坡為1:3,這一階段土料含水量適中,基坑直接進行開挖。在第二階段52.0m高程以下土方開挖時采用明溝排水及管井排水;第二階段從52.0m高程以下土方開挖前在52.0m高程開始打深井,在截滲墻施工結束七天后開始管井降水,以降低土體潛水,提高地下水位以下土方開挖效率,同時為提高降水效果,采用排水溝的方式輔助降水;第三階段是在基坑開挖結束后利用管井井點作為集水井,采用明溝和管井同時降低地下水,確保結構施工在旱地進行。
3.2明溝排水布置
基坑為矩形,長50.6m,寬21m,隨著基坑的開挖,當基坑深度接近52.0m時,沿基坑四周(基礎輪廓線以外,基坑邊緣坡腳0.3m內)設置排水溝,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設一直徑為0.8m的集水井,溝底寬0.3m,溝底比基坑低0.4m,集水井底比排水溝低0.8m。隨著基坑開挖,排水溝和集水井隨之分級設置與加深,直到坑底達到設計標高為止。基坑開挖至預定深度后,再對排水溝和集水井進行修整完善,溝壁不穩時須利用磚石干砌或用透水的砂袋進行支護。
3.3管井降水布置
抽降管井沿基坑周圍距基坑外緣1.5m布置,在基坑左右側各布置一排管井,每側布置3口井,管井布置數量根據降水的效果增加或減少。井中心距離建筑物邊線1.5m,井間距為7m,井口直徑為600mm,井管分節安裝,隨基坑開挖逐節拆除至開挖面以上30cm,結構施工期間井內常水位高程控制在48.0m以下,以保證土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0.5m。
3.4深井施工方法
3.4.1 施工程序
井位放樣→做井口、安護筒→鉆機就位、鉆孔→回填井底砂墊層→吊放井管→回填管壁與孔壁間的過濾層→安裝抽水控制電路→試抽→降水井正常工作
3.4.2 成孔
采用XY-600型鉆探設備鉆探成孔??讖桨丛O計要求選用直徑600mm三葉或四錐形鉆頭,一次成孔。配套水泵為BWT450/12泥漿泵,最大工作壓力不低于1.2MPa,輸漿量不低于5L/S,可鉆性控制在2.5~4m/h,在粘土層可自造漿,進入砂性土層采用泥漿池合格泥漿。嚴格控制泥漿比重1.1至1.2,泥漿粘度18~20秒,含砂量小于5.0%,一般自鉆孔流出的比重在1.2~1.3,經高位池沉淀濾后入低位池,經檢測合格方可泵送到鉆孔循環。
4管井的運用管理
4.1組織機構
在深井開始施工前專門成立降水小組,人員組成由分管領導1名,施工員2名,并配專職電工2名、發電機工2名,現場值班安排6人24小時值班。
4.2供電系統保證
系統電采用防沖槽下游側專用線路引接,并與備用電源并網,在系統電停電時啟動備用電源,并保證在5分鐘內正常運轉,以專職電工及發電機工為保障。
4.3井的運行保證措施
4.3.1 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將責任分解到每個人,使現場每一項具體工作有具體的人負責實施。
4.3.2 建立現場工作管理體系,并保證體系正常運轉,使現場時刻處于受控狀態。
5安全管理措施
5.1根據安全施工用電規范規定,符合三級配電兩級保護的要求,保證“一機、一閘、一漏、一箱”的實現;
5.2根據工程施工需要,配備專人抽水,定期檢查,加強運行維護和檢修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力求防患于未然。
5.3嚴禁私拉亂接線,安排專業電工接線。
水利工程期刊投稿:《化工進展》創刊于1981年,由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業出版社主辦,是中國化工學會會刊、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痘みM展》屬于化工科技綜合性期刊,以交流學術思想、科研成果及經驗,介紹國內外化學工業的進展和發展動向為目的。2009起年,《化工進展》雜志全新改版,在欄目設置上主要按照技術領域進行分類。所刊內容涵蓋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生物與醫藥、新材料、工業水處理、化工設備、現代化管理等學科和行業。面向化工及石油化工行業的管理及技術部門,讀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業及過程工業中的企業管理、技術和采購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和學生。
參考文獻:
[1]全國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網《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手冊》(第1卷)、(第5卷).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