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如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水利時間:瀏覽:

  摘 要:如何建立新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以保持農田水利建設的持續發展,是當前農村水利工作的難點問題。應根據農田水利工程的功能,明確農田水利建設及管護主體,并督促建設及管護主體各負其責。

  關鍵詞:農村,農田水利,問題,建議

  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嚴重的水旱災害,特別是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個別地方出現的特大旱災,暴露出廣大農村農田水利設施十分薄弱的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指出,要把水利工作擺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著力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農田水利建設任重道遠,農田水利問題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我們要以創先爭優的精神推動農田水利發展。

  一、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緊迫性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田水利建設不僅關系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特大旱災面前,薄弱的防災減災體系、脆弱的農田水利設施充分暴露出我國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低下的現狀,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已到了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的時候。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農民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動基層水利發展。

  1、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的迫切需要。農田水利設施是抵御自然風險、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的硬件基礎。我國地理氣候條件復雜,是世界上治水任務最艱巨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我國農田水利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洪澇災害頻繁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災害仍然是影響城鄉人民生產生活的重大隱憂,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農田水利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強度明顯不夠,建設進度明顯滯后,保障水平明顯偏低。從近幾年的特大旱災來看,農田水利設施較好的地方,抗災能力就強;農田水利設施薄弱的地方,抗災能力就弱。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是增強農村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的迫切需要。

  2、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是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硬件基礎,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在發展過程中,農業科技、農業機械化、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發展較快,但農田水利建設明顯滯后。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還不到耕地總面積的50%,部分地區農業生產仍處于“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農業要實現現代化,首先是農田水利要現代化,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水利條件,是促進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

  3、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擴大內需的迫切需要。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農田水利建設涉及農業生產發展、農村防洪安全、農村人畜飲水及生態環境改善等方方面面,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指出,要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加快推進工程性缺水地區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等。很顯然,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的工程量非常浩大,完成這些基礎工程建設既能增加資金、建材、勞動力等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又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發展的后勁,不論對近期還是遠期,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農田水利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就,有力地推動了農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大部分大型農田水利設施均修建于20世紀50至70年代。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地方政府和農民這兩大“主體”對農田水利建設、維修、管護重視不夠、職責不明、投入不足,造成農田水利持續發展缺乏后勁,農業生產主要是“吃老本”。近幾年我國個別地方出現的特大旱災充分暴露出我國農田水利設施薄弱、農田水利建設嚴重滯后等突出問題。

  1、對農田水利建設重視不夠。農田水利建設是保障農業生產發展的關鍵環節,有利于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發展現代農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等,對當代和子孫后代都非常有利。但近年來,各級政府及廣大農民群眾對農田水利建設重視不夠。從宏觀層面看,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水利建設布局上,國家更重視“大江大河”的治理,各級政府把各種水利建設資源重點投放在大型水利設施建設和城市、工業用水保障上,對農田水利建設重視不夠。旱情主要集中在農村,就是因為農村的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造成各種蓄水設施汛期蓄不住水、枯期又無水可蓄的局面。另一方面,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屬于“公共品”,需要集體投入,但現實情況是原有的“兩工”(農村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體系被取消后沒有相應的替代機制,導致農田水利建設公共投入缺失,甚至有些農村原有的溝、塘、渠、堰等因無人管護而荒廢。

  2、農田水利建設主體缺位。稅費改革后,農村原有的水利設施普遍存在老化失修、設備破損、效益衰減嚴重等突出問題。全國現有部分灌溉設施質量差,配套不全,尤其是末級渠系不配套,據有關資料,我國大型灌區骨干建筑工程的損壞率近40%,中小型灌區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配套率不足70%。在新建的許多小型農田水利中,存在工程設計標準低、技術落后、服務功能嚴重退化等問題。這些問題折射出農田水利建設主體缺位的現狀。一方面,部分基層政府官員在不科學政績觀的影響下,對農田水利建設不重視,不愿開展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大而短期效益不明顯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我國的農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兩工”體系一度維系著農田水利設施修建與維護,“兩工”取消后,農民投入產生外部性,若沒有合理的報酬,農民不愿投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田水利建設主體缺位,直接導致農田水利建設陷入困境,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無人管護。

  3、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不足。近年來,農田水利建設資源投入力度不夠,遠遠滯后于現實需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主體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農民等,地方政府是組織資源的投入者,金融機構是資金資源的投入者,農民是勞動力資源的投入者,在這三個投入主體中,地方政府如前所述,不愿提供花費資金多、短期顯性效益不明顯的農村基礎設施,金融機構或民間資金因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資大、風險高、資金回收期長、比較利益低等原因,缺乏投資激勵,而農民作為“理性小農”對具有外部性的共用設施,更多的選擇是“只用不管”。總體來看,在市場化條件下,這三大投入主體在利益權衡中最容易選擇放棄投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三、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幾點建議

  1、把農田水利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對于農業抵御自然災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水利建設能否擺在優先發展領域,農田水利建設能不能成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關鍵要看各級政府對農田水利建設的認識高度、重視程度及投入力度。首先,各級政府要認真總結西南地區特大旱災的教訓,充分認識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創先爭優”的精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其次,要緊緊圍繞國家加快水利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機遇,高度重視農田水利發展規劃,正確處理好遠期和近期、城市與農村、全局與區域的關系,在農田水利建設中加強監管,注重提高農田水利的建設效率和使用效益。再次,要研究人民群眾參與治水的政策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尤其是廣大農民群眾建設農田水利的積極性,加快建設一批帶動力強、覆蓋范圍廣、受益群眾多的骨干水源工程,推進“五小水利”建設,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強大合力。

  2、解決農田水利建設的主體問題。農田水利工程按功能可以分成公益性工程、經營性工程和生產性工程。首先,公益性工程的建設主體是政府,公益性工程所提供的服務具有公眾性和非排他性,其受益者不僅僅是農民和農業,應當由社會公眾共同承擔,政府是該類工程建設的主體,發揮著行政組織、資金引導、矛盾協調等作用。其次,經營性工程的建設主體是經營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水利工程供水已被界定為經營性行為,農田水利中屬于經營性的工程,應當由經營者負責建設和管理。再次,生產性工程的建設主體是農業生產者,生產性工程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建設主體應當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或其他經濟組織,工程建設投入相當于從事農業生產的投入成本。

  3、構建多渠道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農業基礎設施脆弱,主要原因是農田水利建設“欠賬”太多。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需要構建多渠道的投入機制。首先是建立公共財政投入經常性機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要逐步建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財政、發改、水利、國土資源等部門要整合資金大力支持農田水利建設;地方政府要承擔起農田水利建設的主要責任,把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納入投資和財政預算。其次是完善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農田水利建設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這是分散的農戶無力擔負的,必須依靠集體力量。在農田水利建設中,政府要在規劃、宣傳發動、資金補助扶持、技術指導服務等方面多做工作,注重引導村集體或農民采用“一事一議”方式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充分調動村集體和農民投入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再次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營造全社會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氛圍,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入農田水利建設,使農田水利建設、經營、管理更具活力,發揮持久的、最大的效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武威市| 临洮县| 胶南市| 金昌市| 河北省| 宁乡县| 石林| 桃江县| 宝鸡市| 白朗县| 嵩明县| 牟定县| 石狮市| 通化县| 云浮市| 丽江市| 太原市| 贵州省| 哈巴河县| 万安县| 马鞍山市| 武鸣县| 厦门市| 嘉禾县| 涞水县| 潢川县| 宜城市| 栾川县| 南昌县| 云梦县| 鄂温| 九龙县| 顺昌县| 沐川县| 慈利县| 巩义市| 沾化县| 重庆市| 山丹县|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