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中小企業管理新措施制度應用模式有哪些方面,對于現在市場企業改革管理上的新條例有哪些呢?本文是一篇市場營銷論文。本文對企業成熟階段,企業已經具有很好的實力和豐富的國際市場營銷經驗,企業可以根據對于國際市場掌控程度,選擇投資型創業模式或者聯盟型創業模式。在企業經濟發展衰退階段,已不適宜從事國際創業,企業應該收縮經營規模,可以采用貿易型創業模式占領剩余市場,降低退出成本。
摘要:中小企業在選擇國際創業模式時需要對多個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本文根據大量文獻研究,并結合當前形勢下對國際創業的新要求,將中小企業的國際創業模式分為四種類型即貿易型創業模式、契約型創業模式、投資型創業模式和聯盟型創業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關鍵詞:中小企業,企業經濟管理,市場營銷論文
一、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
1.市場狀況。市場狀況包括市場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就目標國而言,如果市場規模大,市場需求量大或者發展潛力大,中小企業適合在目標國直接建廠生產和經營銷售,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選擇投資型創業模式。如果目標國國際市場需求量不大,中小企業則適合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因為只要完成交易,就可以規避市場風險。另外,如果目標國是完全競爭市場或者壟斷競爭市場,中小企業適合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或者契約型創業模式。如果目標國是壟斷市場或者寡頭壟斷市場,市場進入壁壘高,中小企業則比較適合選擇契約型創業模式或者投資型創業模式。
論文網推薦:《現代營銷》,《現代營銷》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現代營銷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現代營銷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現代營銷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就母國而言,如果市場需求量大或者市場競爭不激烈,中小企業則會在本國考慮投資,當時機成熟,再考慮國際創業,這時候會選擇貿易型或者契約型創業模式。
2.資源條件。如果目標國市場資源豐富,企業在當地生產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較低,營銷渠道容易鋪設,企業適合選擇投資型創業模式,在當地投資生產。反之,如果國際市場資源比較稀少,生產成本高,企業則適合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或者聯盟型創業模式。
就母國而言,如果本國資源優于目標國資源,生產成本會低于目標國成本,則會優先考慮本國企業發展。國際創業的動力會降低,創業初期企業會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或者契約型創業模式。
3.政治因素。如果國際市場政治穩定,政策環境良好,政策支持力度大,企業適合選擇契約型創業模式。如果國際政治不穩定,目標國對國際經營不支持,制定了很多對進口產品或外商投資的限制性政策,那么企業適合選擇風險較低的貿易型創業模式。
就母國而言,如果本國政策環境優于目標國政策環境,企業會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反之,會選擇契約型創業模式。
4.社會文化因素。當母國文化與目標國市場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時,企業要有更高的時間成本來適應目標國文化。如果企業選擇投資創業模式,其文化適應所需要的成本就會更高。在文化差異大、文化適應度低的情況下,企業比較適合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契約型創業模式或者聯盟型創業模式。
5.經濟因素。經濟因素是指宏觀方面的經濟發展情況,通常指國際市場經濟規模和經濟活躍度。如果國際市場經濟發達,市場需求大,市場環境好,但資源可能比較緊張,生產成本較高,企業比較適合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或者契約型創業模式。如果國際市場經濟不夠發達,企業比較適合選擇投資型模式。
內部影響因素包括本國企業的企業家精神、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發展階段、產品因素、資源條件等。(1)企業家精神。創業精神是一個企業創業必不可少的原動力。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越來越多的敢于冒險的企業家投入國際創業浪潮。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國際創業精神,直接關系到企業創業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和地位的確立。企業家自身素質也是不可或缺的方面,企業家的智商情商以及對國際市場的全局把控能力,抵抗風險的抗壓能力也影響著國際創業的成功與否。當然,企業家國際經營的經驗也會影響國際創業模式的選擇。
(2)企業發展戰略。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如果企業資源缺乏,國際競爭經驗不足,會制定從國際市場引進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等以協助戰略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中小企業在這種戰略下可以采取的創業模式是契約型創業模式。中小企業有一定的實力,以求在國際市場有一定的競爭力,會制定國際市場競爭戰略,可以考慮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或者聯盟型創業模式。如果企業立足全球,具有相當雄厚的資金,可以承擔巨大風險的能力,力求在國際市場獲取高額利潤,并占有一席之地,追求向大型跨國企業邁進的全球戰略,可以考慮選擇投資型創業模式。對創業模式的選擇需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
(3)企業發展階段。企業經濟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初創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中小企業選擇的國際創業模式與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相關。在企業初創階段,企業需要引進外資、技術和人才,增強自身國際經營實力,企業可以選擇契約型創業模式或者貿易型創業模式。在企業成長階段,會嘗試向海外市場輸出產品,因此適宜選擇貿易型模式或者聯盟型創業模式。
(4)產品因素。中小企業國際創業中,技術是最重要的競爭資源。如果企業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產品技術含量高,為防止技術信息外泄,可以選擇對資源掌控強的投資型創業模式。企業產品如果在國際市場具有良好的適應性,比較容易實現產品本土化,則可以考慮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產品如果可以根據目標市場的特殊要求容易改進,或者更易于更新換代,則可以考慮選擇資源控制強的創業模式。
(5)企業資源。企業資源包括企業人力、財力、信息、管理等資源,特別是國際經營的能力和國際市場信息收集能力對于企業國際創業模式的選擇具有很大作用。如果企業國際人才資源、財力資源比較缺乏,信息收集能力較差,可以選擇貿易型創業模式或者聯盟創業模式,如果企業經濟實力、技術實力、管理能力比較強,企業可以選擇投資性的創業模式,全面進入國際市場。
二、影響因素作用模型
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模式的選擇是基于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基礎上的。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構建了影響因素對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模式選擇的作用模型。
影響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模式選擇的內外部因素均對最終決策產生重要影響。其中,企業家創業精神是直接推動力,目標國的市場狀況、資源狀況、政治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及經濟因素和母國的市場狀況、資源狀況以及政治因素是創業模式選擇的前提條件。而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發展階段、產品因素及企業資源是創業模式選擇的必要條件。
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模式選擇的內外部因素之間也相互影響、互為作用。而且,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會影響模式的選擇;同樣,選擇的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模式也會對各個影響因素具有反作用力。
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模式選擇的內外部影響因素,建立了影響因素的作用模型。影響因素的判別標準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概念,其中對影響因素也是大致上的模糊分層。因為各種因素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創業模式的選擇不是對明確的單因素的分析,而是對多種影響因素的綜合考慮。在具體分析時,要綜合多種因素,進行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