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在中國擁有悠久的發展與應用歷史,中國人對于中醫藥具有天然的親近感,中醫藥在治療一些特定疾病時具有比西醫更好的效果,而且治療手段更容易讓患者接受。但是,現階段對于中醫藥的現代醫學研究不夠深入,對于許多中醫藥的藥用成分與作用機理不明確,因此很難用科學的手段讓中醫藥與特定病癥掛鉤,往往只能憑借經驗用藥,這種方式存在很大的風險。近年來,生物化學技術發展迅速,為中醫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生物化學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對中醫藥藥用成分的提取和檢驗,使中醫藥可以與西醫藥一樣精確用藥。生物化學技術與中醫藥相互促進,中醫藥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生物化學技術也獲得了新的發展方向。首先,介紹生物化學技術的定義和特點,然后分別分析生物化學技術在現代醫學、中醫藥、中醫藥材選用以及生物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關鍵詞:中醫藥;生物化學技術;發展;應用
《中國醫藥技術經濟與管理》創刊于2007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主管,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主辦,中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承辦。
1 生物化學技術
1.1 生物化學技術的定義
生物化學技術指的是幾種分析與試驗方法,這些方法是在長期對蛋白質、酶類以及核酸等幾種生物大分子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般來說,生物化學技術主要涉及生命科學、微分子生物學、細胞學等幾個生物研究領域。生物化學技術是對一系列微觀的生物研究技術的統稱,目前應用較多的主要是沉淀、電泳、色譜等分離技術,基因重組、DNA分子探針、DNA圖譜等基因技術。
1.2 生物化學技術的特點
生物化學技術作為科學領域比較前沿的技術,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具有不同于傳統技術的精確性和微量性。具體來說,其具有操作溫和、分析微量、分辨率高等特點。
操作溫和是指在科學研究中應用生物化學技術時需要特別注意操作的手法,由于生物化學技術主要應用于生物大分子,這些生物大分子只有保持必要的生物活性才能得到科學的實驗結果,因此,針對這些生物大分子的實驗操作需要盡量溫和,避免損傷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活性,保證生物大分子結構和功能的完整[1]。
分析微量是指在科學研究中應用生物化學技術時需要注意研究樣品的數量或質量,保證研究樣品是微量的或者是痕量的。生物化學技術包含微觀的技術,也包含宏觀的技術,因此,對于不同的應用環境需要格外注意樣品的質量。比如利用DNA技術時,需要將樣品質量控制在ng級或者pg級,而利用分離技術時則需要將樣品控制在kg級。科學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學領域的研究,需要格外注意樣品的質量,因為不合適的樣品質量會影響最終的實驗結果,導致實驗結果不明顯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
分辨率高是指在科學研究中應用生物化學技術時需要保證較高的分辨率。生物化學技術主要應用在生物大分子領域,進行的相關研究是分子級的,對分辨率要求較高。
2 生物化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眾所周知,醫學是一項離不開實驗的科學,每一種新推出的藥品和醫學手段都需要進行多次實驗來檢驗是否具有臨床使用價值以及是否具有不良后果,通常,做這樣的實驗是以特定的幾種實驗動物為實驗對象,讓實驗動物接受新的藥物或者醫學手段,然后觀察這些實驗對象的醫學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精確性研究時離不開生物化學技術,因為要想深層次研究這些實驗對象的變化,需要將實驗對象的一些生命體征或者身體部位進行取樣研究,這樣才能真正了解這些藥品或者醫學手段的效果如何。同樣地,在日常治療病人時,也需要應用生物化學技術,比如,對患有腸胃疾病的患者需要將患者的排泄物以及腸胃中的某些中間產物取樣研究,通過生物化學技術分析患者受到哪種微生物或其他病原體的侵蝕,然后對癥下藥[2-3]。
事實上,生物化學技術真正具有醫用價值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胰島素作為生物化學技術的重要產品被應用于治療糖尿病患者,從這以后,多種生物化學技術的產品被應用于醫學領域。進入20世紀,生物化學技術在醫學領域獲得了驚人的發展,多種分子級藥品、激素、抗生素逐漸成為醫學領域的中流砥柱。具體到中醫藥上,靶向技術是一項應用前景很好的技術,可以賦予中醫藥新的生命。
現階段生物化學技術的核心在于基因工程,這是許多生物化學技術的基礎,也是核心技術。基因工程的工作原理是提取動物或者植物的一部分基因片段,根據具體應用要求,對基因片段進行剪切、重組、連接,得到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然后利用注射或者其他技術將這些基因片段放進接收對象體內,讓這些基因表達需要的蛋白質或者蛋白質衍生物。比如,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大規模生產抗體,而且是針對某一種具體病原體的抗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目前,中國的基因工程發展處于追趕狀態,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與設備比較落后、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為了讓中國的生物化學技術盡快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中國政府制定了“863計劃”,旨在推動中國生物化學技術的發展,為中國生物化學技術的發展提供大量高素質人才和研究經費,近年來,中國的生物化學技術已經取得較大的進步[4]。
3 生物化學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中醫藥在現代醫學中難以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中醫藥的藥效原理不夠明確,這嚴重制約了中醫藥的使用范圍,使中醫藥只能被用來治療幾種常見病癥,而且是根據經驗得來的,不具有推廣意義。所以,想要使中醫藥在現代醫學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明確中醫藥的藥用成分和治療機制,這樣就可以讓中醫藥具有更明確的治療范圍,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根據對中醫藥治療機制的一些研究可以發現,中醫藥對人體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人體免疫力,調節人體的血液循環和生物周期,究其根本在于人體細胞的新老交替。也就是說,中醫藥的治療機制主要是促進人體細胞的新老交替,幫助人體更新體內的細胞。生物化學技術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使用的技術,與細胞領域密不可分,因此,中醫藥與生物化學技術具有天然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