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生物技術領域發展異軍突起,其中對農產品領域影響巨大的則是基因工程。由基因工程生產而來的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的消費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主要探究我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并提出一些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食品安全;生物科技
轉基因食品(GMF)的原料是轉基因生物。目前在市場上流通的轉基因食品主要涉及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包括玉米、大豆、西紅柿、馬鈴薯、油菜籽等。相比較而言,轉基因食品生產成本較低、生物抗性強,且能增加產量,但是,其畢竟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是全新的領域,當前科學技術不夠發達導致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其安全問題也備受爭議[1]。
一、轉基因食品的發展現狀分析
轉基因食品的出現源自于基因工程技術在食品工業的運用,其原材料是轉基因生物。轉基因生物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將DNA進行人為改造的生物。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片斷,通過基因技術加入到目標生物當中。經基因改造的農作物,外表和天然作物沒多大區別,味道也相似,但有的轉基因作物中添加了提高營養物質的基因,有的則可以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提高產量和質量等。常見的轉基因生物有玉米、紅薯、蘑菇等。
中國轉基因食品的出現主要是由中國的實際情況決定的。雖然中國幅員遼闊,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使得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面臨巨大的壓力。而轉基因生物的出現恰恰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因此中國的轉基因食品發展迅速。鑒于這種情況,我國也在逐漸完善相關的管理規定,加大監管力度,保證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安全和流通安全。
二、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轉基因食品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執法不嚴格。雖然現階段,中國制定了轉基因食品方面的法律,然而與歐美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中國缺少轉基因食品安全方面詳細且實操性較強的法律法規。另外,雖然有法律規定,但有些規定比較模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2]。
各部門管理不協調,管理效率低下。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越來越注重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也成立了很多部門,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農業部。然而現實情況是,除了農業部以外,衛生部、科技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也對轉基因食品負有監督管理責任。這樣一來,就出現監管內容重疊的情況。再加上各部門監管制度的差異性,往往會出現各自為政、協調溝通不暢的問題,這樣反倒會降低管理效率。
檢驗、測試標準、可追溯性信息標準缺乏。雖然中國非常重視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技術和新食品開發,但就目前來看,該領域內還沒有確立統一的檢驗測試標準,也沒有可追溯的信息系統。這樣就會導致轉基因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和評估沒有統一的標準,無法從源頭上保障其安全性。
關鍵檢測技術和設備不夠先進。目前,中國尚缺乏能檢驗高危污染物的技術和設備,并且不能同時對數百種農藥殘留成分進行檢測。此外,國內相關的風險評估和控制方面的技術也不是特別完善,尤其是化學和生物污染物和危害物。
三、中國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
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來看,我國缺乏專門的轉基因食品安全法規,因此,要想確保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就必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轉基因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尤其在對待其風險的不確定方面,可以借鑒歐盟國家采取的審批制度和強制性標識制度。
各監管部門要分工明確,提高監管效率。鑒于各部門監管內容重疊等情況,必須明確各部門的權責分工,對轉基因食品的研發、生產加工、運輸、進出口和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監督,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還要適當進行監管資源的整合,發揮合力。
改進轉基因食品的檢驗標準,建立可塑性信息標準化。我國必須借鑒國外經驗,盡早確立轉基因食品的檢驗標準和可追溯性信息標準,做到有依據可循。目前采用的檢測手段主要有人工檢測、儀器檢測和生物芯片技術。然而,由于轉基因食品品種多、數量大、成分復雜的原因,還必須加大研究力度,確保檢測的精確性和高效性。
進一步完善轉基因食品安全認證制度。轉基因食品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其不確定性決定了該領域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要有一整套適合中國當前發展階段和國情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認證體系,并責令有關部門嚴格執行。
加強民眾的科普工作,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轉基因食品是技術進步的結果,其優點不可被抹殺,因此要對普通民眾加強轉基因食品方面的科普工作,告知他們轉基因食品的來源及生產加工過程,從而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社會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加大對其監督和管理力度[3]。
合理發展生物技術。目前,我國的轉基因技術還不夠發達,因此應加大對該領域的研究力度,不斷完善現有技術,從而為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管控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
綜上所述,轉基因食品雖然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其安全問題隱患一直都在。我國在其安全檢測技術和安全管理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因此必須加強相關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促使轉基因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新瑩.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立法模式探討[J]貴州農業科學,2011,39(10):183-192.
[2]趙建春,張鵬.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技術研究和發展[J]食品與機械,2013,29(2):261-264.
[3]何宏.轉基因食品及其發展[J]食品科技,2006(5):4-7.
推薦閱讀:《分子細胞生物學報》(雙月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創刊于1936年,原名(中國實驗生物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