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大熊貓國家公園功能分區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物科學時間:瀏覽:

  摘要:指出了功能分區是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和科學管理的關鍵環節。以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成都片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規劃范圍內現有資源狀況進行全面詳盡的摸底調查,提供準確有效的基礎數據,分析了主要存在的問題,對片區進行了功能分區,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合理規劃打下基礎,同時對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公園功能分區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國家公園;大熊貓;功能分區

生物科學投稿期刊

  1概述

  大熊貓( 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國獨有、古老、珍稀的國寶級野生動物,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野生犬熊貓僅分布于我國境內,長期處于瀕危狀態;為了有效拯救大熊貓,政府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作了大量努力,但由于自然隔離和人為干擾等因素影響,棲息地破碎化等問題仍然是大熊貓及其傘護生態系統長期面臨的挑戰。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構想;2016年12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審議通過;黨的十九大報告也為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2研究區域選取

  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地跨四川、陜西和甘肅三省,總面積為27134 km2,其中,四川省片區20177 km2,占總面積的74. 36%,比重最大。成都片區在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難點和情況具有普遍性,對其他片區具有指導作用,而且成都是四川的省會,在大熊貓繁育、研究、科普、旅游方面基礎條件好,技術力量強勁,國際知名度高.大熊貓是成都城市最獨特的一張名片,成都也即將成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向世人展示最好的舞臺之一。

  國家公園的功能分區指的是國家公園區域內具有不同主導功能、實行差別化管理的空問單元,也是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前提和關鍵。

  3研究片區概況

  3.1 自然地理條件

  規劃范圍位于成都市西部,涉及崇州市、大邑縣、都江堰市和彭州市,面積1464 km2,地處岷山、邛崍山山系,海拔大多在1500~3000 m之間,全年平均氣溫為10~15.6℃,年均降水量在1300~1900 mm之間;規劃范圍內國有土地面積1012 km2,集體土地面積452 km2。

  3.2社會經濟條件

  規劃范圍涉及8個鄉鎮21097人,除漢族外.還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多個少數民族。

  地方經濟產業結構較為單一.除都江堰市以第三產業占主要份額外,其他3個市縣均以第二產業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并以礦山開采、水力發電等資源消耗型產業為主。范嗣內共有礦業權144處,水電站37個,水利設施1個。

  3.3 大熊貓及野生動植物狀況

  規劃范圍內大熊貓棲息地面積1233. 84 km2,有野生大熊貓73只,與第三次調查相比較,增加了33只。

  大熊貓棲息地被河流、植被和居民點、交通道路隔離形成了2個局域種群,為岷山L和邛崍山B種群。

  3.4保護地情況

  規劃范圍內涉及各類自然保護地共14個,其中,世界自然遺產地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

  3.5主要存在問題

  (1)大熊貓種群與棲息地面臨嚴重威脅。

  大熊貓第四次調查結果顯示,片區內大熊貓種群數量和棲息地面積總體上有增長。但由于人為活動頻繁以及自然因素影響,特別是離成都市區較近,村鎮居民、旅游景區和道路等較多,受人為活動干擾較明顯,造成大熊貓棲息地中小斑塊較多,連通性差,破碎化問題突出。

  (2)跨省跨部門保護管理體制不順。

  規劃范圍涉及大量的企事業單位、水電、工礦企業、旅游經營機構等。各類保護地分屬于國家、省和林業、住建、國土、環保等多行業部門管理,各部門之間存在利益沖突,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考慮,出現生態保護職責不清,多頭管理、交叉管理、重復管理,管理效率不高等問題。

  4分區方法

  在我國發展國家公園的關鍵是構建一套符合國際潮流、又適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通過對重要物種棲息地重要地理單元的整合連通,重構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據我國國情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功能分區劃分,在對重點保護區嚴格保護的同時,充分發揮其他功能區的宣教、科研和經濟作用。

  大熊貓國家公園的主要保護對象是野生大熊貓,將規劃范圍內的大熊貓主要棲息地、潛在棲息地以及關鍵走廊帶作為保護整體劃為重點保護區域;保持該區域的完整性,與原有自然保護地功能分區相銜接,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現重點保護區域的聯通連接。

  將核心保護區外的大熊貓棲息地、棲息地斑塊之間的空缺地帶、人口密集區周邊遭到不同程度破壞而需要恢復的區域劃為生態修復區。

  將重要游憩體驗與自然體驗教育資源、核心保護區與生態修復區之外的游憩體驗區域及通道劃入科普游憩區,是國家公園范圍內游憩資源豐富、便于公眾進入、易于管理、可開展與國家公園目標相協調的游憩體驗和自然教育活動的區域。

  考慮現有居民分布及生產生活狀況,自然度低、人為活動頻繁的區域可作為原住居民的生產生活空間。將居民聚居區、居民傳統利用的交通通道,以及以集體權屬為主的區域劃入傳統利用區。

  在劃分功能分區時要充分考慮區域內道路、山脊線、溝谷、河流等自然地形、地物及行政界限,充分考慮區域內已有村落、鄉鎮分布格局,方便各項措施落實和各項活動的組織與控制。

  推薦閱讀:《動物營養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月刊)1989年創刊,是以內部刊物的形式試刊,經過16年艱苦不懈的努力,已成為反映我國動物營養科學研究進展的窗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石市| 武冈市| 甘德县| 焉耆| 鄂温| 黄平县| 紫云| 页游| 天长市| 武邑县| 花莲市| 砀山县| 巴里| 东方市| 乐至县| 东至县| 江北区| 晋中市| 盘山县| 广河县| 台东县| 武安市| 方正县| 临桂县| 淅川县| 忻城县| 宁乡县| 鸡东县| 高清| 上饶县| 军事| 中牟县| 白河县| 莲花县| 闵行区| 关岭| 宽城| 尼玛县| 阿瓦提县| 永济市|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