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闡述了引起玉米空稈的原因以及玉米對養分的需要量,概述了玉米對各種元素吸收的特點,并介紹了玉米施肥技術,為玉米獲得高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空稈 需肥特點 施肥技術
1. 玉米產生空稈的原因
玉米生產過程中常出現不結穗或結穗不結籽??斩挼默F象,除先天性不育外,還有后天不育型,即植株上有效的雌穗不出花絲,不結籽粒。引起空稈的原因很多,主要和果穗分化發育期間玉米體內是否獲得充足的營養用于穗的發育有關。
1.1種植密度過大:對于同一品種,在同等施肥條件下,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空稈率逐漸增加。在同一塊地上,每個玉米品種都有適宜的栽培密度,栽培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郁閉,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減弱,合成有機營養減少,因此空稈率增加。
1.2施肥不合理: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稈率越高。單一施肥比配方施肥空稈率高,施用二元肥料比三元肥料空稈率高。
1.3水分供應不足:玉米的生長發育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如果水分供應不足,植株生長矮小細弱,葉片發黃,雌穗分化與發育受阻。因此當土壤供水不足時,有可能導致玉米空稈。
1.4授粉不均:玉米抽雄散粉期陰雨連綿,花粉粒吸水膨脹破裂死亡或黏著成團,喪失散粉能力,形成空稈。
1.5病蟲危害:當玉米遭受地下害蟲、玉米螟危害時,咬斷根系,咬食葉肉,有的甚至傳毒,破壞輸導組織,使組織壞死,致使水分和養分不能正常運輸;或是受黑粉病、病毒病危害,大量養分被病菌奪走而影響體內正常生理活動,造成雌穗發育受阻,易形成空稈。
2. 玉米養分需求量及對元素的吸收特點
2.1養分需要量:玉米植株高大,對養分需求較多,其一生所吸收的養分因種植方式、產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異。玉米總體施肥原則: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重施拔節肥和苞肥,巧施粒肥。一生需肥規律:氮肥最多,鉀次之,磷較少。而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吸收是不同的,一般每生產100kg籽粒需要純氮2.5~4.4kg、五氧化二磷1.15~1.60kg、氧化鉀3~4kg;氮∶磷∶鉀約為2∶1∶2。
2.2元素吸收特點
?、俚兀捍翰ビ衩酌缙跍囟容^低,所以氮素吸收速度較慢,前期吸收氮素只占全生育期總吸收量的2.14%,中期約占51.16%,后期約占11.9%。夏玉米生長期間處于高溫多雨季節,氮素吸收速度比較快,在吐絲期補充少量氮素化肥,有助于改善玉米生長后期的氮素營養狀況。從全生育期來看,春播玉米雖然吸收速度始終低于夏播玉米,但是由于生長期較長,其氮素的總吸收量明顯高于夏播玉米。
?、诹姿兀河衩讓α姿氐奈蘸偷叵嗨?,但春玉米、夏玉米間也有差異。春玉米在苗期只吸收1.12%左右,拔節孕穗期吸收量占總量的45.04%。夏玉米對磷素的吸收較早,苗期吸收10.16%,拔節孕穗期吸收62.96%,抽穗受精期吸收17.37%,籽粒形成期吸收9.51%,說明70%以上的磷素在抽穗前已被吸收。
?、垅浰兀捍河衩?、夏玉米對鉀素的吸收基本相似,在抽穗前已吸收70%以上,至抽穗受精時已吸收全部的鉀,因此鉀肥一般要在生育前期施用。從鉀素在植株的累積吸收變化看,其高峰期在拔節至抽穗前,在此期間其吸收累積量約占其總量的74.16%,抽穗至灌漿期吸收略有減少,蠟熟至完熟期有時會出現植株累積吸收量增加的現象。
3. 施肥技術
3.1重施底肥:底肥又叫基肥,包括播種前和播種時施用的各種肥料。底肥的施用量及占總施肥量的比例因肥料種類、土壤、播種期等而不同。底肥應強調以有機、遲效性肥料為主,適當搭配速效化肥。一般磷鉀肥宜全部作底肥。春玉米的基肥最好是在前一年結合秋耕施用,在春季播種前松土可以再施用一部分。施用基肥時,應使其與土壤均勻混合,用量較少時也可以作為種肥集中溝施。夏玉米基肥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結合耕翻施入。有機肥料作基肥除能提高玉米產量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土壤生產力水平,使玉米持續高產,充分發揮化肥的增產效益。
利用秸稈直接還田作玉米基肥同樣具有良好的效果。前茬作物收獲后秸稈直接施入作夏玉米基肥,是解決有機肥不足的好辦法。利用作物秸稈作玉米基肥,一般用量在3000~4 500kg/hm2為宜。在土壤肥力較低的土壤,施秸稈時應配合少量氮素化肥,以調節碳氮比,加速秸稈腐解。有機肥料作基肥,一般翻埋深度應在10cm以下,這樣才有利于保肥和作物吸收。氮肥作底肥要深施,以減少氮素揮發損失,利于作物吸收利用。磷鉀肥作基肥時宜與有機肥混合施用,或集中施于10~30cm的根系密集層。磷肥當季利用率低,有明顯后效,應每年或隔年分配施用,不宜一次性大量施用。
3.2輕施苗肥:玉米苗期株體小,需肥不多,但養分不足,幼苗纖弱,葉色淡,根系生長受阻,影響中后期的生長。因此,在定苗后應及時輕施提苗肥,促進苗壯。苗肥以施用腐熟的人畜糞尿和速效氮肥為好。但切忌施用過量,以防止幼苗徒長。苗肥應占施肥總量的5%~10%。
3.3巧施壯稈肥:拔節時施用的肥料叫壯稈肥,作用是壯稈,也有一定促進雌雄穗分化的作用。特別是采用中早熟及早熟品種的夏玉米和秋玉米,施用壯稈肥,增產效果顯著。壯稈肥應注意施用適量,以防節間過度伸長,莖稈生長脆嫩,后期發生倒狀。壯稈肥的施用數量占施肥總量的10%~15%。
3.4實行合理密植:根據品種、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確定適宜的栽培密度,保證玉米中后期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使莖稈粗壯,特別是滿足中部葉片對光照的要求,保證果穗充分發育,減少空稈的發生。
3.5施用微肥: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般不缺乏,但在酸堿度過大的土壤中或有機肥少、以氮化肥為主的地區,易出現缺微素癥。適量施用微肥,可以提高產量。鋅肥的用量因施用方法而異?;┯昧恳粤蛩徜\15~30kg/hm2為宜;以0.02%~0.05%硫酸鋅溶液浸種12~24h,能明顯提高玉米發芽率和增產;拌種時1kg玉米種子用2~3g硫酸鋅加少量水稀釋后與種子拌勻即可;葉面噴施用0.05%~0.10%硫酸鋅溶液,于苗期、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均可噴施,但以苗期和拔節期噴施效果較好。硼肥作底肥,可用硼砂22.50~51.75kg/hm2或硼鎂肥375kg/hm2,浸種時用0.01%~0.05%的硼酸溶液浸12~24h。
3.6加強田間管理:在玉米田間管理過程中,要及時間苗,留大小一致的壯苗,使玉米生長整齊健壯,加強病蟲草害的防治,在玉米開花期如遇陰雨連綿,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減少空稈的發生,從而提高產量。采用去雄技術能有效削弱頂端優勢,減少雄穗對雌穗的抑制,調整養分的合理分配,降低空稈率。當雄穗露尖時,隔行或隔株將雄穗拔出,切忌帶掉功能葉。去雄后,全田只剩1/2雄穗。授粉結束后,將剩余的1/2雄穗再去掉,以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粒重。
4. 參考文獻
[1] 苗建鋒.玉米施肥技術[J].現代種業,2009(4):63.
[2] 劉仲林.玉米需肥規律與施肥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09(4):41.
[3] 任建平,郭自豪.玉米空稈禿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種業導刊,2008(6):27.
[4] 潘蘭,陳加來,孫利忠.玉米空稈產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8(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