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研究“突破遼西北”戰略中的生態文化建設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態學時間:瀏覽:

  摘 要:遼西北地區是遼寧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諸多影響因素中,生態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由于自然地理位置及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致使這一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環境問題的改善,需要生態文化建設的加強。生態文化建設需要政府、企業和公民的積極行動,從生態意識、生態制度和生態行為等方面采取積極的措施,改善生態環境。

  關鍵詞:遼西北;生態文化;生態環境

  一、 遼西北生態狀況

  遼西北地區地處遼寧省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帶,北為科爾沁沙地,東接遼河平原。本地區氣候屬于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溫差大、日照長、積溫高和降水少,導致風沙、干旱和水土流失嚴重。從自然生態方面上看,地理位置與氣候狀況是遼西北生態環境脆弱的重要原因。

  (一)降水不足,風沙、干旱嚴重

  地理位置決定了這一地區沙化嚴重,水資源不足。據統計,這一地區是全國旱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年降雨量全省倒數第一,阜新為481毫米,大水面蒸發量1 400—1 800毫米。朝陽市年平均降水量450—580毫米,風力2—3級。鐵嶺市為460毫米。這一地區平均最大風速15米每秒,較強的風力、干旱的地表以及毗鄰科爾沁沙地造成了這一地區風沙及水土流失嚴重。

  (二)森林覆蓋率低

  這一地區是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重要地區之一,林業基礎薄弱。1949年阜新市的森林覆蓋率僅為31%,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大力發展植樹造林,到2003年阜新市森林覆蓋率已達233%。2006年鐵嶺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28%,2004年朝陽市森林覆蓋率已達335%,連續6年獲“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先進市”稱號,在2003年遼寧省林業系統“1010工程”競賽中獲九個單項先進,名列全省第一。雖然經過努力,已有成效,但是對于如何建設生態防護林,如何與遼西北自然狀況相聯系,建立起適應這一地區環境特色的生態防護屏障,仍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三)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狀況

  2006年阜新市自然保護區的覆蓋率555%。朝陽市在2004年自然保護區已經達9處,保護面積22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1123%。2007年,鐵嶺市已建成自然保護區7處,總面積145萬公頃。

  生態狀況對經濟建設產生嚴重的影響。在影響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作為遼寧省的西北屏障,如果這一地區的環境狀況得不到改善,將直接影響遼寧省其他城市,包括沈陽等相鄰較近城市的環境與發展。所以遼西北生態環境問題是影響遼寧省發展的重要戰略性問題。

  二、遼西北生態文化建設現狀

  遼西北所面臨的生態保護和建設任務十分繁重。過去以GDP作為衡量指標的發展觀以及“高增長高消耗”、“大開發大破壞”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方式,忽略大自然生態平衡的消費方式等種種人類活動,是使生態環境更加惡化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改善生態環境,必須改變與自然發展相悖的發展觀、生態觀、價值觀和消費觀等思想意識,這些都必須從文化建設入手論文下載。

  (一)生態文化建設的內容

  文化概念具有“文治”與“教化”之類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以倫理道德教導世人,使人成為在思想、觀念、言行和舉止上合乎特定禮儀規范的人[1]。

  生態文化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的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文化,是指人們通過調整制度、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來適應自然規律,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1.生態文化按照內涵劃分

  包括生態意識文化、生態制度文化和生態行為文化。

  生態意識文化是指在人類的活動中,為了協調人與自然的發展,受一定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等影響而長期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或文化觀念。它是生態制度文化和生態行為文化之源,它包括以生態價值觀為核心的發展觀、自然觀和科技觀等。遼西北在振興經濟過程中,反思以往的自然觀與發展觀,意義重大。而馮友蘭先生所說的人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或“天人合一境界”則為生態意識文化建設提供了正確的自然觀與發展觀。

  生態制度文化是生態文化建設中的與生態相關的各種制度建設,旨在規范政府、企業和公民的行為,貫徹生態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它包括立法機制、投資機制、監督機制、教育機制、激勵機制和輿論宣傳機制等。生態文化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制度化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特征。因此,要提高生態文化的建設水平,離不開相關的制度建設。生態文化的制度建設也就是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社會體制的生態化過程[2],完善的生態制度文化建設,是生態文化進步的重要標志。

  生態行為文化是以人的行為為形態的生態文化形式,包括生態生產方式和生態消費方式等。例如在中國“天人合一”自然觀指導下,簡樸和諧的消費方式和整體、協調、循環、自生的生態控制手段是生態行為文化的寶貴財富[3]。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態意識文化在整個生態文化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生態制度文化是生態意識文化的具體化,生態行為文化受生態制度文化的影響,同時反映著生態意識。雖然從事實上來看,三者的關系是雙向的,但是從邏輯上來看,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生態意識文化→生態制度文化→生態行為文化。

  2.生態文化按其主體劃分

  構成要素可分為三個方面:

  政府的生態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發展觀以及與其相對應的價值理念的指導下,為實現生態和諧,各級政府在宏觀調控和微觀規劃方面的所有活動成果的總和。政府是生態文化建設的關鍵。

  企業的生態文化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為了達到人與自熱的和諧,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企業所必須具有的價值理念和以此為指導的生產經營活動所創造的一切物質成果的總和。狹義上是指企業所具有的生態化的價值理念等。企業是生態文化建設重要力量,很多環境公害問題與企業的生產活動息息相關,綠色生產方式、循環經濟的執行和減少三廢的排放要依賴于企業的活動,企業是治理、預防環境問題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時所有的活動都是企業生態意識的直接反應。

  公民的生態文化是指以一定價值觀念為指導,公民生產和消費活動成果的總和。公民是生態意識的貫徹者和執行者,公民整體生態意識的提高是生態文化建設卓有成效的表現,公民綠色消費

  (二)遼西北生態文化建設的成績與不足

  1政府生態文化建設的成績與不足

  (1)政府生態文化建設的成績

  首先,防風治沙和治理土壤沙漠化已有成效。

  意識到生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各級政府針對遼西北生態環境狀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作為三北防護林體系之一,遼西北大面積地擴大防護林。據統計,2005年,朝陽建造防護林面積居全省第一位,為全省防護林面積的26%,阜新、鐵嶺分別為17%、5%,遼西北三市建造的防護林面積為48%,接近全省面積的一半。

  同時,為緩解生態環境壓力,遼西北三市積極退耕還林還草,其占地面積為全省的82%。其中,阜新占地面積是全省之首,為全省面積的71%,鐵嶺市居第二位,為8%。

  經過多年的努力,通過人工造林種草和封山育林等方式治理大面積沙漠化土地,生產和生存條件也有了較大改善,減緩了科爾沁沙地的風沙對遼寧中部城市群的侵襲。防風治沙和治理土壤沙漠化已有成效。

  其次,政府關于提高生態意識的具體工作。

  遼西北各市都規定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任務和具體指標,成立了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制定了節能減排實施方案。通過工程治理、結構調整和監督管理等措施,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在提高公民生態意識問題上,遼西北三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加強環保執法人員的學習與培訓,提高環保工作者的生態意識以及工作能力;通過世界環境日、“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等主題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等等。

  (2)政府生態文化建設的不足

  2004—2007年4年間,三市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明顯不足,就2007年來看,阜新、朝陽和鐵嶺三市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分別僅占遼寧省的138%、068%和352%,并且有的城市出現遞減的趨勢,例如朝陽(如表1所示)。

  2004—2007年4年間,三個城市的綠地面積略有增加(如表2所示),但是無法與全省的增加速度相比,即使是在遼寧省增幅不是很明顯的2006年,三市綠地面積占全省的比例不是很高,分別為阜新141%、朝陽149%、鐵嶺114%。對于風沙比較嚴重的地區,綠地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所以應該適當地加大綠地面積。

  這些行為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把生態環境問題與人的生存發展問題等同起來。也就是缺乏對生態環境問題重要性的認識。具體地表現在政府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上仍然以GDP為主要內容,缺乏生態環境指標。這種生態意識表現在體制上,就是缺乏完善、有力的生態保護機制,雖然有生態問題的制度,但不夠完善,特別是有關公民生態意識提升的問題上,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另外,缺乏環境保護問題的監管力度。

  2企業生態文化建設的成績與不足

  (1)遼西北企業生態文化建設的成績

  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力量,企業的生態文化建設舉足輕重。在我國,有80%的生態環境破壞的責任在于企業,這就要求企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應關注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004年9月1日,阜新市通過了《阜新市循環經濟規劃》,表明了為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所應選擇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鐵嶺市制定了《鐵嶺市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04年起陸續有單位制定40條以上的清潔生產無/低費方案和34條中/高費方案并已開始實施。2004年,朝陽市建設“四位一體”北方農村生態模式完成6 000戶。

  在遼西北三個城市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在2004—2007年4年間均呈遞增趨勢(如表3所示),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除了阜新呈遞增外,均略有遞減的趨勢。

  在盡量減少污染的同時,對所造成的污染給予及時治理。據數據統計,在2005年,遼西北三個城市的污染項目當年投資來源總額中,企業自籌占大部分,阜新為83%,朝陽為73%,鐵嶺為96%。這說明在遼西北,企業的污染治理投資是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圖1所示)。

  (2)遼西北企業生態文化建設的不足

  在遼西北企業中,三廢排放得到了治理與控制。但是,在對工業三廢治理中,除了工業煙塵排放治理與工業煙塵排放的差額為正外,在其他兩項中,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與工業廢水排放量的差額為負,二氧化硫去除量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差額也為負(如表4所示)。

  企業的三廢排放是城市環境問題的重要根源。2007年在遼西北三個城市中,除了阜新市的工業三廢排放量為最低外,其他兩個城市并非最低點,并且在2004—2007年4年間,既有遞減也有遞增,說明三廢的處理仍然有許多的工作要做,轉變生產方式,減少工業污染是企業生態文化建設努力的方向。

  企業生態文化建設出現的不足是因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缺乏關于自身社會責任的認識,包括生態文化建設長遠意義的認識。這種認識是企業正確處理三廢問題、生態產業建立以及循環經濟模式確立的根源。所以企業生態意識的建設是企業生態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決策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直的公民道德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阿拉尔市| 玉林市| 五峰| 凉山| 米林县| 开阳县| 南安市| 来宾市| 深州市| 淮南市| 泾源县| 大足县| 阳城县| 赣榆县| 南昌市| 平南县| 司法| 读书| 延长县| 隆子县| 鄱阳县| 安西县| 肥城市| 渝中区| 运城市| 吉首市| 文山县| 正蓝旗| 定远县| 信宜市| 平舆县| 化州市| 南川市| 井冈山市| 大城县| 龙里县| 廊坊市| 沁水县| 广昌县|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