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振興鄉村、創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的目標背景下,針對鄉村建設中的生態駁岸設計進行研究分析,根據大部分生態駁岸的問題,提出三項營造策略:生態駁岸類型選擇、優化硬質駁岸、生態駁岸植物選擇,由此來解決鄉村環境中生態駁岸設計出現的問題,創造更好的鄉村生態環境。
[關鍵詞]鄉村建設;生態駁岸;河流景觀;策略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而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鄉村原始河道平面形態自然,河流水質良好且具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在承擔著排澇、灌溉、生態等功能的同時,為生物提供著生長、棲息和繁衍的重要場所。在鄉村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生態駁岸作為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鄉村河流生態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塑造和改善鄉村河流風貌。
1概念界定
1.1鄉村水環境
鄉村水環境是鄉村環境的重要構成要素,是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人居環境優化提升的關鍵部分。鄉村水環境是指坐落于鄉村村落內部或是環繞在鄉村邊緣的天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水系,主要涵蓋了水及水系周邊的環境。鄉村水環境構成要素主要為水體、植物、駁岸與臨水建筑物等,駁岸在鄉村水環境建設中占著重要地位。當下,國家在扎實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同時又著重提出了傳承鄉村文化的目標,鄉村駁岸空間作為居民日常休閑活動的開放空間,是鄉村信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扮演著傳承鄉村文化和記錄鄉村變化的角色。
1.2生態駁岸
生態駁岸是基于傳統駁岸弊端提出的,是在滿足護坡功能要求的同時不影響生態系統平衡,為動物、植物提供棲息空間的一種駁岸形式。它相較于傳統駁岸對環境的破壞將這種破壞降到最小。生態駁岸有多種相應的分類類型,鄉村中常見的生態駁岸類型可分為自然型駁岸、自然原生態型駁岸和臺階式人工自然駁岸。
1.3生態駁岸的功能
生態駁岸除了最基本的鞏固堤壩、抵御洪水的功能之外,對河流的水文、環境和生物生存發展過程都有積極的作用。
1.3.1過濾徑流。降低徑流速度,增加水與空氣之間的能量交換,促進泥沙、沉淀物等污染物在進入河流前被分離和消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凈水作用。
1.3.2補水調水。生態駁岸采用天然材料,通過組合設計,形成滲透融合界面,可調節河流在不同水位的適宜性。例如:當河流處于豐水期時,河水滲透到堤防外的地下水層中,具有蓄水功能;當河流處于枯水期時,地下水通過堤防滲透到河流中,起到補水、調節水位的作用。
1.3.3涵養水的環境效益。大量植被用于生態駁岸的建設,不僅具有涵養水源的作用,而且具有改善環境河流水質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地下水調節作用。
1.3.4生態駁岸濱水植被和河堤植被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河流生態系統,為陸生植物和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環境;河水的多速率變化和交換為水生動物和其他兩棲動物提供了棲息、繁殖和棲身之所,形成自己獨特的河流環境生態系統。
1.3.5提高水的自凈能力。河流生態系統通過食物鏈過程減少有機污染物,增強水體自凈能力,改善河流水質;此外,在生態駁岸上建造的各種魚巢和魚道,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帶和水絮凝,使空氣中的氧氣融入水中,加速河流水質凈化。
2研究目的與現狀
2.1研究目的
隨著鄉村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鄉村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遠遠超出了鄉村環境的負荷,出現了偏離鄉村實際而照搬城市建設的現象,導致了鄉村生態環境日益遭受破壞。在這過程中,鄉村盲目模仿城市河流駁岸建設方式的做法破壞了鄉村河流生態功能系統,鄉村河流污染日益加劇,嚴重阻礙了鄉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當下亟需對鄉村河流進行生態駁岸設計方法和策略研究,為村民營造合理舒適的生活環境。
2.2鄉村駁岸現狀
鄉村駁岸多為被雜草覆蓋的緩坡型自然駁岸和人工石砌駁岸,駁岸周圍缺少安全防護裝置,駁岸空間沒有定期護理,駁岸景觀環境惡劣。
2.2.1大量混凝土等駁岸材料。從生態角度來看,天然河道里存在的大量生物和微生物具有降解水體污染物的作用,混凝土材質的硬質駁岸割斷了陸域與水域之間物質能量的循環與交換,使水域和陸域及其生物環境相分離,天然河道失去了自凈能力,生態功能遭到破壞;從景觀角度來看,混凝土硬質駁岸橫截面過于均勻,截彎取直后的河道岸線筆直單一,厚重的駁岸顏色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影響了鄉村景觀環境風貌的建設;從親水角度看,傳統立式混凝土駁岸拉大了人與水之間的距離,大直線的河道做法加快了河流流速,不利于營造鄉村河流的親水性特點(圖1)。
2.2.2駁岸植物景觀單一。鄉村河流駁岸植物種類結構單一,主要以垂柳和構樹等落葉喬木為主,植物種植過于密集或過于疏松,植物層次與植物顏色過于單調,河流植物景觀效果差;河流水陸交錯地帶植被缺失,房屋建筑侵占河道現象嚴重,破壞植物生存環境,生態系統的連續性遭到損壞。
2.2.3駁岸空間缺少管理。一方面鄉村河流駁岸土質肥沃,容易滋生雜草,由于缺乏定期清理維護,雜草迅速向河道內蔓延導致河流的蓄水量銳減,水質惡化,最終河流生態系統功能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鄉村長期生長生活環境的特點和缺乏相關部門管理,村民選擇在駁岸空間就近種植農作物,河流存在受農藥污染的危害,并且對于河流周圍農業生產產生的農業垃圾,由于村民的生態意識薄弱,村民將農業垃圾直接堆放在河流兩岸,破壞了河流的駁岸環境。
3生態駁岸設計策略
本文探討的生態駁岸設計策略考慮到鄉村駁岸現存問題與未來駁岸發展方向,從生態駁岸類型的選擇、硬質駁岸優化、生態駁岸植物選擇三方面進行闡述。
3.1生態駁岸類型選擇
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居住生活等因素的影響,鄉村每個河段的河流環境存在較大區別,有部分河段水量大、流速較快,其他部分河段水量小,流速緩慢,在生態駁岸建設類型選擇上也大有不同。對于坡度較緩或腹地大的河段,采用自然原型駁岸,保持自然形態,配合植物種植,達到穩定河岸的作用;對于坡度較大或沖蝕嚴重的河段,采用自然型駁岸,不僅種植植被,還采用天然石材、木材護岸,以增強駁岸抗洪能力;對于防洪要求較高,且腹地較小的河段,采用人工自然駁岸,在建造重力擋土墻時,采取臺階式的分層處理,采用生態魚巢磚、生態格網、生態混凝土等駁岸生態材料建造擋土墻。
3.2優化硬質駁岸
3.2.1鄉村臨水建筑密集的河段主要以立式硬質駁岸為主,拆除硬質駁岸的方式不可行。針對此情況,可以選擇在原有駁岸的基礎上進行景觀優化,利用例如連翹等枝條纖細的植物來裝飾硬質駁岸。垂直綠化不僅景觀效果營造快,而且可以增強駁岸周邊的生態性,還可以在視覺上對原有的硬質駁岸達到柔化作用。
3.2.2以修復生態系統為目的,既要防止水土流失,又要修復受損的生態鏈。對于鄉村存在的以混凝土為材料的直立式擋土墻駁岸,可以將混凝土材料改換成石籠為材質的擋土墻,盡量采用生態型材料作為駁岸的“擋土墻”來努力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
3.2.3對于鄉村坡度較大河段的硬質駁岸,拆除部分單一形式的硬質駁岸采用臺階式駁岸類型,在臺階式駁岸的不同高程段種植喜水性植物,其發達的根系可以達到穩固河岸的目的。同時合理設置親水平臺、漫步道供居民游憩,增加鄉村河流的親水性。
3.3生態駁岸植物選擇
3.3.1鄉村由于其經濟基礎、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等因素,河流駁岸植物的選擇首先應本著生態適應性原則、鄉土植物為主原則、固土護坡功能優先原則和經濟適用性原則。在植物配置上,要注重植物生態群落結構的完整性、植物多樣性和景觀層次的豐富性;植物空間布局上要注重喬灌草的比例、三維空間的分布與構成視覺空間的合理性。
3.3.2淺水區作為生物物種密集的區域,是為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區域。該區域主要以濕生和挺水植物為主。濕生植物例如芭蕉和魚腥草等;挺水植物例如蘆葦和菖蒲等。
3.3.3深水區植物主要以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為主,在空間布局上注意疏密,保持水面的開闊性,多種植開花的水生植物,提升河流景觀效果的同時為水生動物提供休憩空間。浮葉植物例如睡蓮和菱角等;沉水植物如黑藻和苦草等。
3.3.4水邊植物發揮著豐富水岸景觀效果和增加水面層次的作用,這一區域植物配置應注重植物的物種多樣性、耐水性和防風固土的作用,要保證四季水邊植物的造景效果。在植物種植選擇上,垂柳、楓楊、水杉、側柏等耐水性高大喬木不僅具有防風固土作用,其形成的樹蔭可為村民提供休閑玩樂的場所;連翹、迎春等灌木可增添河岸整體景觀色彩,搭配如紫葉矮櫻、紅葉小檗、金葉女貞等具有造型的植物,增加景觀的觀賞價值;千屈菜、美人蕉等開花草本植物能夠裝飾駁岸,讓水體與駁岸的過渡更為自然。
4總結
鄉村河流作為鄉村重要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載體,關系到沿線農民生存,影響著鄉村社會經濟發展,鄉村河流生態駁岸的建設對于鄉村河流生態建設尤為重要。本文探討了鄉村生態駁岸設計策略,可以為當前鄉村模仿城市建設駁岸所產生的不合理方面提供優化和解決途徑,大大減少鄉村不必要的生態修復成本,為今后鄉村生態駁岸建設提供參考經驗。
[參考文獻]
[1]尹晰罡.城市水景生態駁岸設計淺析[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2]歐陽潘.圭塘河駁岸生態化設計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7.
[3]鄭婧.基于“美麗中國”背景下的汀江河流生態景觀保護和恢復[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4.
[4]丁麗澤.城市河道生態駁岸評價與設計應用-以寧波江東區河道為例[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2.
[5]王立亞,丁昌輝,曹加杰.在“美麗鄉村”策略下鄉村水體景觀設計與運用——以南京市江寧區銅山端為例[J].大眾文藝,2019(09): 83-84.
[6]陳彬.基于可持續理念的村落環境優化與更新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9.
[7]宣陽.基于異質共生理論下的鄉村景觀設計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9.
[8]張樂樂,吳錦佳.鄉村濱水綠道植物景觀設計研究初探[J].現代園藝,2019(05): 92-94.
[9]夏蘊強,謝長坤,車生泉.長三角平原水網地區鄉村植被群落保護評價[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18,36(06): 1-7+14.
[10]顧睿.生態導向下的蘇南鄉村空間規劃設計策略[D].南京:東南大學,2017.
[11]王彥.菏澤農村水環境景觀優化設計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8.
作者:王文晨
推薦閱讀:農林生態系統論文發表sci期刊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