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生態女性主義是克服女性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生態缺失,即沒有注意到在生態問題上女性與自然之間的內在關聯的重要理論成果。在對生態女性主義和現代生態問題進行考量時,我們同樣發現了生態女性主義自身存在著階級局限。通過采用科學分析和階級分析相統一、邏輯和歷史相統一以及總體方法和矛盾方法相統一的研究方法,可以發現,在看待生態問題上,需要我們采用整體視野,實現性別視野與階級視野、生態視野相融合。在此,女性是實現人的解放(階級解放和性別解放)和自然解放的重要主體,女性主義是實現人的解放(階級解放和性別解放)和自然解放的理論武器。
關鍵詞:生態問題;女性主義;生態文明;整體視野;解放
《當代生態農業》(季刊)創刊于1990年,主要提供當代生態農業研究的相關信息資訊。主辦單位:吉林省農業生態經濟學會出版周期。
生態女性主義是女性主義發展的新形態,但其存在著理論分歧和理論局限,尤其是在女性和自然遭受壓迫的根源問題上還存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走向階級視野、性別視野和生態視野的融合是看待階級問題、性別問題、生態問題的科學方法,是實現階級解放、性別解放和自然解放的最終出路。
一、女性主義及其生態缺陷
性別問題是一個社會構建的過程。性別主義是根據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別(physiological gender)差別來制造男性和女性的社會性別(gender)差別,賦予男性以特權的一種社會文化,是男性對女性進行性別歧視和壓迫的手段和工具。反性別主義是女性針對性別主義制造的性別不平等而形成的,女性主義(Feminism)是在反對性別主義的過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論成果。
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圍繞性別不平等這一核心問題,女性主義形成了龐大而松散的理論派別。自產生以來,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經典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黑人女性主義、后現代主義女性主義以及第三世界女性主義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派別。20世紀80年代以來,女性主義理論實現了從統一走向分化,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強調均一的性別平等開始向分裂的性別差異的轉變。這種性別差異既有來自于黑人女性主義和第三世界女性主義強調的女性性別內部(如發達國家女性與第三世界女性)的差異,也有來自于后現代女性主義強調的性別之間的差異。其中,在女性受壓迫根源問題上,“大多數第三世界女性主義學者則認為應該把這一問題放在當今世界的權力結構中來分析。她們認為,帝國主義國家和發達國家與第三世界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以及第三世界國家中不平等的權力結構是婦女受壓迫和歧視的根源”[1]29-30。著名黑人女性主義者貝爾·胡克斯(Bell Blair Hooks)指出:“迄今為止,女性主義尚未組織起卓有成效的反對性壓迫的群眾運動。現存的女性解放理論,由于階級局限和文化誤解,不能解釋女性經驗的復雜性和多重性。西方女性主義理論不是來自于受性別壓迫最深的黑人勞動婦女,而是白人中產階級女性的無病呻吟。”[1]3第三世界女性主義成為與西方女性主義相對的名詞。
女性主義對性別歧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為婦女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觀點一方面從不同的角度斥責了性別主義,另一方面試圖尋找女性受壓迫的根源和實現性別解放的途徑。但是,女性主義往往只是站在女性自身的立場上,從女性自身的利益出發來反對性別歧視。這樣的立場和基點過于狹隘和單一,在現實中也很難得到女性之外的理解和支持。隨著生態危機的出現和加劇,人們開始認識到女性與自然之間的內在關聯,女性主義理論面臨著新課題。“廣義的女性主義的歷史學,要求我們用平等主義的眼光來看待歷史,重新審視的目光不只是婦女的,而且也是社會和種族群體的,是來自自然環境的,這些從前都被作為下層的資源所忽視,但西方文化和它的進步卻都建立在它們之上。從一個女性主義視角來寫歷史就是要推翻這一切,從底層看社會結構,打翻主流價值。一個平等主義的視角同樣給予男人和女人在歷史上的地位,描述他們的觀念和角色。”[2]導論2生態女性主義正是克服女性主義生態視角缺失這一局限的重要理論成果。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女性主義”作為學術術語開始應用,對女性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考察一直是生態女性主義的重要課題。其中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第一,認為女性與自然二者存在本質同一。女性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生態女性主義的核心議題。在生態女性主義看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同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系存在著相通之處。這種相通的重要根據在于女性與自然二者本質的同一。女性與自然同為滋養生命的母體;在西方社會結構當中,同受壓迫和剝削;女性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是一體兩面。第二,認為女性與自然同受父權制的壓迫。生態女性主義堅持認為,婦女受壓迫的根本原因既非“階級歧視”,也非“性別歧視”,而是資本主義和父權制相互作用的結果。在這里,生態女性主義者將資本主義與父權制結構視為造成生態破壞和性別壓迫的共同原因,試圖從中找到女性與男性、人類與自然之間非對立、非暴力的關系結構。第三,認為女性與自然同為階級壓迫對象。馬克思主義生態女性主義者是這種觀點的主要代表。這一女性主義理論派別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認為婦女和自然受壓迫的終極原因在于階級歧視,性別歧視和生態歧視只是階級歧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綜上,生態女性主義以女性與自然在生命形式和存在形式上的一致性為根據,找到了女性與自然之間的內在關聯,使生態問題性別構建的理論形態得以形成。女性主義將生態考量納入自身的理論視域,一方面可以站在生命共同體的立場來為女性和自然的利益吶喊,另一方面可以聯合更多反對性別壓迫的社會力量。
二、生態問題的性別構建及表征
隨著生態問題的日益加劇,以及草根民眾尤其是婦女對女性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自發認知的覺醒,生態女性主義找到了自己的實踐場地——生態性別平等運動。在理論與實踐的交互碰撞下,生態性別條件、思想理論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共同催生生態問題的性別構建,并突出表現在生態女性主義的理論形態和生態性別平等運動的實踐形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