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生態保護論文發表了中華鱉全生態養殖技術,在養殖中華鱉之前要清楚這種生物的習性,那么要作者哪些養殖前的準備工作呢?論文進行了如下探討,收獲上市及效益分析。
關鍵詞:生態保護論文,生態養殖技術
中華鱉又稱甲魚、團魚、水魚、王八等,喜歡棲息在底質為泥質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庫等淡水水域,用肺呼吸,陸地產卵,四肢爬行,為水陸兩棲的卵生爬行動物。中華鱉是典型的變溫動物,其生活規律和外界氣溫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有冬眠的習性,冬眠從農歷寒露節(公歷10月8~9日)開始,至翌年清明節(公歷4月4~5日)才逐漸蘇醒冬眠結束。中華鱉適應性強,能忍耐惡劣的氣候環境,在水溫3℃~35℃之間均能生存,其攝食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3℃,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在此溫度范圍內,其攝食旺盛、生長迅速。
1中華鱉養殖前的準備工作
1.1池塘條件與建設
養殖池塘選擇位于浦城縣仙陽鎮練村高勺自然村的浦城縣某特種水產有限公司的中華鱉二期生態養殖基地,該期基地有池塘52口,230畝,環境安靜,通風向陽,水源豐富,水量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源,排灌方便,養殖用水經蓄水池沉淀后再注入池塘,電力配套,交通便利。底質為黏壤土,有利于保水、保肥,還可以為中華鱉提供一個柔軟舒適安全的底棲環境。池塘東西走向,南北采光,呈長方形,單口池塘面積3~6畝、池深2m、有效水深1~1.3m、坡比1∶3、池塘主埂寬2m、支埂寬1.6m,底泥10~20cm,進、排水系統獨立,呈對角設立。
1.2防逃設施的建設
池塘四周用鐵皮建好防逃墻,四角圍成圓弧形,鐵皮埋入土下20cm,高于塘埂50~60cm,防逃鐵皮用竹樁固定。利用防逃墻內向陽、安靜,寬度為0.5m以上的空地作為曬背、休息場所。在池塘背風向陽、環境安靜的一邊水陸交界處用石棉瓦設置食臺,一半淹于水下,一半露出水面,供鱉魚曬背和攝食之用。池塘的進、排水口要安裝過濾網,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池塘。
1.3池塘消毒
因為基地是新建池塘,我們用生石灰100kg/667m2帶水清塘,將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
1.4施足基肥
池塘清塘消毒后,用編織袋裝35~40kg的腐熟羊糞肥,掛在池塘的四個角落,以培育浮游動物、水蚯蚓等中華鱉的天然適口餌料。養殖期間視池塘的水質情況適時追加腐熟羊糞肥掛袋。
2苗種放養
2.1放養密度
該期基地放養的是從浙江調進的中華鱉稚鱉苗,規格為5~7g/只,共32萬只,放養密度2~3只/m2,放養在二期48口,210畝土池中養殖(二期基地有52個池塘共230畝,除了1個蓄水池和3個備用池塘外,實際全生態稚鱉養殖面積210畝)。
2.2中華鱉苗的消毒
稚鱉苗放養前用放養池塘水配制5~10mg/L的聚維酮碘浸泡2~5min。
2.3中華鱉苗的放養
我們于2013年7月中旬晴天的上午放養稚鱉苗,放養時挑選體質健壯,活動能力強,無傷、無病,大小一致的健康稚鱉苗放養同一池塘,將裝有消毒過的稚鱉苗的盆輕輕放入水中,傾斜盆口讓稚鱉自行爬出,游入池塘,以免創傷。
2.4套養魚類
稚鱉由于個體小,體質弱,剛放養時不進行混養魚類。待稚鱉個體長到50g/只左右開始套養魚類,每畝池塘套養100g/尾的草魚5尾、200g/尾的鳙魚5尾,科學混養,共生互利,改善池塘條件,既能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天然餌料,提高水體利用率,增加經濟收入,又能充分利用水體生物循環,保持水體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維持良好的水質,減少發病率,提高產品質量。投放的魚種要用3%~4%食鹽水浸泡10~15min后下塘。
3飼養管理
稚鱉剛放養的幾天不投餌料,一方面稚鱉經過長途運輸體質有待恢復;另一方面池塘水質經過我們培育,有大量的浮游動物、水蚯蚓等適口天然餌料可供攝食。放養1周左右開始投喂餌料,我們選用的是全價配合稚鱉料,剛開始投餌時將餌料投在距離水面下3~5cm的食臺板上,稚鱉聞到鮮味會自然游到食臺板邊攝食,當年的稚鱉盡可能讓它飽食,還可以適當追加些奶粉或蛋黃粉,有利于稚鱉的消化吸收,增強體質。稚鱉的日投喂量按稚鱉總重量的5%~8%投喂,分上、下午兩次投喂,上午在9點前投喂1次,占日投喂量的40%,在下午16點后投喂1次,占日投喂量的60%,以投喂后1h內吃完為度。投餌要根據天氣變化和鱉的吃食情況適時增減投喂量,一般晴天正常投喂飼料就行,遇到雷雨悶熱天、連綿陰雨等惡劣天氣時,要減少或停止投餌。越冬前一個月要添加10%魚油投喂,以增加體內營養物質積累;越冬前半個月(即9月中下旬)要投喂適量的清涼解毒及保肝護肝的中藥藥餌,提高鱉魚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進鱉魚體能健康,以助鱉魚安全越冬。每年10月5日左右中華鱉停止投餌,步入越冬期。到第二年開春(清明后),幼鱉冬眠結束,開始活動攝食,可改為水上投餌,將飼料投在距離水面上2~4cm的食臺板上,這時切記千萬不能過量投喂飼料,因為幼鱉歷經幾個月的冬眠后體質虛弱,攝食還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只能適當投喂,半個月后,待氣溫基本穩定,幼鱉體能恢復到正常狀態時,再按正常的投喂方式和投喂量進行投喂,日投喂量按幼鱉總重量的5%左右投喂。套養的魚類不單獨投餌,只吃池塘殘餌,草魚有加投浮萍,浮萍用3%食鹽水消毒后投入池塘放養,用竹竿攔好固定位置。
4日常管理
4.1水質水位管理
稚鱉在放養初期水位不宜太深,保持30cm即可,淺水有利于稚鱉在水中減輕水壓力,減少稚鱉在水體活動時的體能消耗。隨著稚鱉個體的逐漸長大和水溫的上升,池塘水位要逐步提高。春秋季節,15d加水1次,夏季每周加水1次,高溫季節或水色過濃時,應及時換水,每次換水量為10~20cm左右,先排后灌,水體透明度保持在25~35cm。當天氣過熱或過冷時,應適當加深池水,在稚鱉當年度越冬前應將池塘水位加深至60~80cm,以穩定池底水溫,促進鱉魚安全越冬。養殖期間應勤觀察水質、水色變化,適時(尤其是遇暴雨等惡劣天氣,待暴雨過后天晴時)用氨基酸碘溶液25~30ml/667m2(1m水深)全池潑灑,保持池塘水質“肥、活、爽”。
4.2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觀察中華鱉在池塘中的活動、攝食及生長情況,以便適時調整投喂量,如發現行動異常的鱉或病鱉,應及時隔離治療;及時清除殘餌,清掃食臺;經常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加固池塘防逃設施,防止鱉魚外逃和敵害生物進入池塘,發現漏洞及時修補。
4.3適時分塘
過了第二個休眠期后,即2015年3月底開始分塘,這時鱉個體已達300~400g,經過1年多的養殖,一方面,鱉魚個體大小相差過大;另一方面,210畝48口池塘養殖30多萬只鱉密度已太大,所以適時分塘養殖很有必要。分塘時將二期基地12畝3口備用池塘也納入了養殖行列,加上一期基地40畝已經出售了成鱉的10口池塘,這樣,210畝(48口)鱉分成262畝(61口)池塘養殖。為了減輕池塘壓力,在2015年11月,即進入第三個越冬期時進行第二次分塘,結合分塘,捕大留小,把達商品規格的部分成鱉捕撈上市。分塘時要帶水捉鱉,以免干池對鱉體造成機械損傷和更強烈的應激反應,鱉魚下池前要用池塘水配制5~10mg/L的聚維酮碘浸泡2~5min,消毒后的鱉魚放在池塘邊上讓其自行爬入池中,切忌從高處拋倒,以免給鱉魚造成強烈的應激。
4.4做好日志
每天如實記好工作情況,記錄鱉魚的攝食與活動情況、日投餌量、投餌時間與次數,鱉魚病害防治,銷售等各方面的內容。
5病害防治
5.1防敵害生物
在中華鱉養殖過程中要認真做好防范,預防鳥、水蛇、田鼠等敵害生物的侵害。利用防逃設施的竹樁拉一些反光驅鳥帶驅鳥;對于水蛇和田鼠的侵害,可以在池塘邊潑灑一些硫磺,硫磺味可以驅趕水蛇和田鼠。此外,要經常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加固池塘防逃設施,防止鱉魚外逃和敵害生物進入池塘,發現漏洞及時修補。
5.2病害防治
我們防治鱉病的原則是全面預防,積極治療,防重于治,以生態預防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混養草魚和鳙魚調節水質;適時用氨基酸碘溶液25~30ml/667m2(1m水深)全池潑灑,消毒池水、消毒食臺和投餌工具等;適時加、換池水,保持池塘水質“肥、活、爽”;養殖過程中不投喂腐敗變質餌料,發現病鱉,馬上隔離,并查明病因及時采取治療措施。7~8月高溫季節是鱉魚發病的高峰期,做好這一階段的防范是保證高成活率的關鍵,一定要科學、合理投喂,將鱉魚的日投喂量控制在平常日投喂量的80%左右(即控制在8分飽),這樣可以減輕鱉魚肝臟的負擔,有利于鱉魚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健康生長,反之,會造成中華鱉在高溫季節產生厭食,或因攝食過飽造成肝臟超負荷引發病情。為此,在高溫季節要適時投喂適量的清涼解毒及保肝護肝的中藥藥餌,越冬前半個月也要投喂適量的清涼解毒及保肝護肝的中藥藥餌,以增強鱉魚肝功能的排毒解毒功能,提高鱉魚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進鱉魚安全越冬。
6收獲上市及效益分析
6.1起捕上市
為了緩解池塘壓力,2015年11月結合第二次分塘,捕大留小,起捕了30,500kg達商品規格(650~1,100g/只)的成鱉上市;從2016年春節到2016年10月又陸續起捕了56,600kg成鱉上市,規格為750~1,300g/只;于2016年11月通過干塘捕撈上市141,500kg,上市規格1,000~1,800g/只,最大個體達2,100g,上市價格100~180元/kg,平均上市價格130元/kg;剩下約20,000kg成鱉并入8口約38畝池塘越冬,等到2017年春節后市場價格好的時候再起捕上市。根據捕撈上市和存塘數據計算,這批全生態中華鱉總產量248,600kg,總產值3,231.8萬元,成活率為85%左右。養殖期間共養殖了3種魚類,合計草魚和鳙魚產量約11,600kg,單價13元/kg,魚產值15.08萬元。
6.2結果及效益分析
該公司在二期生態養殖基地230畝(實際養殖面積222畝)及一期基地40畝,共放養中華鱉稚鱉苗32萬只,歷經3年多的全生態養殖,養殖期間的成本核算見表1。收獲中華鱉總產量248,600kg,總產值3,231.8萬元;套養魚類總產量11,600kg,總產值15.08萬元??鄢B殖成本768.98萬元,這批全生態中華鱉養殖純收入2,477.9萬元,平均每畝純收入9.18萬元,收益情況見表2。
7小結與討論
7.1小結
該養殖基地采用池塘養殖中華鱉、塘埂邊種植紅葉石楠、塘埂搭架種植百香果、山上養山羊的種養模式,夏季高溫天氣百香果和紅葉石楠可以為鱉魚遮陰降溫,而池塘清塘時多余的底泥又可以給百香果和紅葉石楠做肥料,羊糞更是難能可貴,是池塘培育水質的最佳有機肥。這種互利互惠的立體種養模式不僅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在該公司養殖基地270畝,61口池塘中放養中華鱉稚鱉32萬只,歷經3年多的全生態養殖,收獲中華鱉總產量248,600kg,總產值3,231.8萬元;套養魚類總產量11,600kg,總產值15.08萬元。扣除養殖成本768.98萬元,這批全生態中華鱉養殖純收入2,477.9萬元,平均每畝純收入9.18萬元。
7.2討論
7.2.1種植水草在中華鱉養殖池塘適當種植些如苦草、輪葉黑藻等水生沉水植物,同時在池塘固定位置移植些水葫蘆、浮萍等植物,水草可以吸收水體肥度而凈化水質,并且通過光合作用增加水體的溶解氧,在高溫季節還能降低局部水溫,可供鱉魚攝食和遮陰。水草要用3%食鹽水消毒后進入池塘。7.2.2投放螺螄、蝦、魚等鮮活餌料在鱉種放養前后,投放150~300kg/667m2螺螄(以福壽螺為佳)、3kg/667m2抱卵蝦及適量小雜魚等,進入池塘的螺、蝦、魚等要用3%~4%食鹽水消毒后進入池塘。螺螄和蝦不僅可以攝食大量的浮游生物和底泥有機質,而且自然繁殖出的蝦苗和小螺螄,是中華鱉適口的天然餌料。但是,單一鮮活餌料不能滿足中華鱉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最適需要,長期投喂可能導致中華鱉營養性疾病的發生;鮮活餌料來源復雜,難以保證其不含有毒有害物質;還會增加水體環境的污染。此外大量捕撈螺螄、野雜魚等鮮活餌料,直接影響了水體生物群落和食物鏈,破壞生態平衡。7.2.3提倡使用配合飼料配合飼料是養殖業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的基礎,中華鱉全價配合飼料營養均衡全面,含有中華鱉健康快速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配合飼料使用的原料符合有關衛生要求,減少病害發生,為養殖生產和人類食用提供了安全、衛生保障;配合飼料不受氣候影響,供應穩定,使用方便;配合飼料的餌料系數和在水中的溶失都很低,對環保的污染也很小,是規模養殖場的首選。
作者:崔文妹 單位: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畜牧獸醫水產站
推薦閱讀:《林業與生態》(原:湖南林業)(月刊)創刊于1953年,由湖南省林業科技推廣總站主辦?!读謽I與生態》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湖南省農村優秀出版物、多次獲得全國“梁希林業圖書期刊獎”、湖南“雙十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