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應用生態學報2015年投稿要求有哪些
文章篇幅文章要求精練.研究報告和綜述以12000~14000字(6~7版)為宜,述評以4000~6000字(2~3版)為宜,研究簡報以10000字以內(4~5版)為宜.摘要和關鍵詞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須說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和結論,著重于創新與發現.中文摘要以300字為宜,英文摘要以3000字符為宜;對于綜述與述評,建議寫成報道-指示性摘要.關鍵詞3~7個.中圖分類號和基金項目文章需注明“中圖分類號”,參見《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第4版),置于關鍵詞下.正文首頁以腳注形式注明資助項目來源及編號.正文引言:要介紹研究背景,明確提出科學問題、研究目的,準確、清楚且簡潔地指出所探討問題的本質和范圍;材料與方法:清楚、準確描述所用材料/對象名稱、數量、來源或制備方法,簡單說明研究方法并引用文獻,如果方法新穎或有改進須加以詳細說明;交代清楚試驗程序以及所應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結果與分析:列出觀察和試驗證據,圖表只附最必要的,通欄排版,力求簡明扼要;討論:對研究結果進行解釋和推斷,重點解釋研究結果所能反映的原理、關系和普遍意義,說明作者的結果是否支持或反對某種觀點、是否提出了新的問題或觀點等;必要時指出本試驗的不足之處及未能解決的問題.對于綜述性論文,不做統一要求,但須重點把握科學問題的前沿,全面、深入、系統進行歸納、綜合、分析,邏輯層次分明,提出新的見解。參考文獻只列出與本文有關的主要及最新文獻,研究報告一般25~40篇,綜述類文章30~60篇.參考文獻一律采用英文形式著錄,中文姓名和中文期刊在括號中加以注明.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以及“私人通訊”不得引用,但可在文中用括號注明.本刊引文采用順序編碼制,參考文獻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序,并在正文相應位置的右上角用方括號標明序號.作者數量多于3位的文獻,只列出前3位,后用“etal”.文獻內容及文中引用序號必須核對無誤.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學位、職稱、研究方向、發表論文篇數及E-mail.
《應用生態學報》由中國科學院豬肝,中國生態學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主辦的國家級期刊。雜志內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態學、農業生態學、草地生態學、漁業生態學、海洋與濕地生態學、資源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產業生態學、生態規劃與生態設計、污染生態學、化學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工程學、生物入侵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學、流行病生態學、旅游生態學和生態系統管理等。主要欄目有應用生態學領域的創新性科研成果與科研進展,反映我國應用生態學的學術水平和發展方向,跟蹤學科發展前沿,注重理論與應用結合,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與人才培養。
應用生態學報最新收錄論文目錄表:
可溶性有機碳在土壤剖面淋溶過程中的分餾………………………………熊麗 楊玉盛 萬菁娟 司友濤
降水變化對紅松闊葉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長季動態的影響…………………………王寧 王美菊 李世蘭 王楠楠 馮富娟 韓士杰
黃花甸子流域土壤全氮含量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李龍 姚云峰 秦富倉 高玉寒 張美麗
鎘脅迫對白骨壤幼苗鉀鈉鎂吸收與分配的影響…………………………陸志強 陳昌徐 馬麗 鄭文教
封面說明…………………………
低溫逆境對不同核桃品種抗氧化系統及超微結構的影響…………………………田景花 王紅霞 張志華 高儀
中國野生山梨葉片形態及光合特性…………………………董星光 曹玉芬 田路明 王昆 張瑩 齊丹
滴灌方式對‘赤霞珠’葡萄幼苗根冠功能的調控效應…………………………于坤 郁松林 劉懷鋒 趙寶龍 王文靜
亞適溫和硝酸鹽脅迫對黃瓜幼苗生長及鎂吸收的影響…………………………楊全勇 王秀峰 韓宇睿 楊靜靜 魏珉 楊鳳娟 史慶華 李巖
論文范文參考:可溶性有機碳在土壤剖面淋溶過程中的分餾
可溶性有機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因其高度的流動性被認為是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關鍵組成部分,在生態系統內部或生態系統之間的碳循環和分配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DOC的遷移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的調控作用.有研究表明,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和DOC之間的吸附和解吸作用會影響到DOC在不同土壤分室中的存留和釋放[1-2],這對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地力的維持等都有重要意義[3-4].DOC是含有小分子(如氨基酸、簡單有機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和大分子(如各種腐殖物質有機物)的混合物[5],不同的分子量和化學結構決定了它們的親水/疏水能力,以及與粘土礦物結合的能力.DOC中的疏水性組分和芳香類物質會被土壤中的鐵、鋁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粘土礦物優先吸附,而親水性的小分子物質對土壤的親和力則較弱[6-7];這種吸附特征會導致DOC在土壤剖面遷移過程中出現分餾現象[6,8],即化學結構更復雜的DOC組分會被上層土壤優先吸附和截留,而結構更簡單的組分則會淋溶至更深的土層[8-9].雖然有研究表明,由于鐵鋁氧化物和黏粒含量的增加,下層土壤比上層土壤具有更強的吸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