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如何解決河南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困境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態學時間:瀏覽:

  摘 要:河南省地處中原、承東啟西、地理位置優越,是“農業大省”,具有發展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省內各地區因地制宜、展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省內經濟全方位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階段后,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迫切需要中小農產品加工業的帶動和推進。

  關鍵詞:河南,中小企業,農產品加工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4)38-0000-00

  一、河南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概況

  農產品加工業是指對農業所提供的初級農產品進行加工的企業,是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步驟。近年來,政府下發了一系列新的惠農政策,全國各地在農業政策的支持下加快了農業的發展步伐。河南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抓住機遇也在蓬勃發展,省內各地區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規模不等的中小農產品加工基地,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具有突出的地域特點。

  省內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充分利用“農業大省”的傳統優勢,發展成本低、規模小、經營方式靈活的中小農產品加工業,既提高了產品產量又擴大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吸引了更多投資者來建立中小農產品加工基地,使企業的數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時,也擴大了企業的生產規模。

  隨著現代農業的興起,傳統的農業優勢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減退,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逐漸發展起來,像永城面粉、鄭州思念、漯河雙匯等借助區域優勢已經發展成了大中型企業[1]。在大中型企業的依托下,許多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始在傳統農業優勢的基礎上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初步形成了小規模的產業聯合。傳統優勢與特色優勢相結合,強大的農業優勢為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

  二、河南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困境

  自“十二大”以來,河南秉承“發展農產品市場,挖掘農產品潛在價值”的觀念,省內的農產品市場發展迅速。目前,我省中小農產品加工行業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主體參與的農產品市場,并具有投入少、見效快、吸收勞動能力強的特點,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資源效益。但是,在飛速發展的背后暴露出許多發展問題和缺陷致使企業發展陷入困境。

  1.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產業鏈不完整

  河南省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是小規模家庭經營的模式。從經營情況看,大部分農產品的生產還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而且經營規模很小。盡管在現代農業產業化的推動下,“企業+農戶”“企業+示范基地+農戶”等各種適合的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逐步發展起來,但是從全省整體看,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水平低,產前、產中、產后銜接不夠緊密,龍頭加工或生產企業的規模偏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2]。

  2.技術落后和創新水平低

  隨著中小農產品加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競爭形態已從傳統的產品競爭、價格競爭轉化為質量和技術含量的比拼,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質量的優劣。目前,省內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仍然以初級加工和粗加工為主,不能滿足市場對高端產品的需求,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競爭力無法大幅提升,自主開發能力差。

  在中小農產品加工方面,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程度低[3]。企業技術人才和管理水平達不到國際化的水準,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降低市場風險不愿意投資技術領域使得生產技術不能及時更新。農產品生產領域轉化不足,同質化嚴重以及不健全的組織結構阻礙了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的持續創新,難以維持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4]。

  2012年,河南整個農產品加工市場的技術轉化率只有40%,中小農產品加工市場所占的份額不足20%。與此同時,河南省內農產品轉化率只有20%,低于全國5個百分點[5]。

  3.經營管理模式落后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盲目照搬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傳統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最大特點是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同一,所有者可以直接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獨裁式管理。所有者所找的幫手也是關系戶,家族管理色彩十分濃厚。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經營管理缺少明確的分工,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成為企業生產加工過程中嚴重的管理缺陷,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競爭力無法大幅提升。從當前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現狀來看,很多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經營管理方式落后、創新意識淡薄,制度管理與創新管理在很多企業發展過程中尚處于初級階段,沒有落實到實處。

  4.品牌塑造能力薄弱

  中小農產品加工業是永恒的產業,是省內市場競爭的焦點之一,是增加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的源泉。大多數經營者沒有長遠的利益眼光,不愿意增加對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資金投入,抱著隨波逐流的心態,沒有形成品牌意識。什么是品牌,牌是符號,是濃縮企業各種重要信息的符號,包含了產品的無形價值。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出了產品,卻沒有系統化的營銷方案和策略,在市場上沒有一定的知名度、銷售渠道不明確、品牌意識薄弱。產品做得再好沒有人知道就等于零價值,在行業競爭過程中就沒有市場,換句話說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6]。

  三、解決河南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困境的對策

  河南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十分迅速。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一方面,具有規模小、市場適應性強、市場反應靈敏等優勢;另一方面,也面臨技術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市場競爭力弱、人才缺乏等許多問題。隨著改革創新和經濟產業化的持續推動,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必然要順應市場結構的綜合發展態勢,制定出適合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1.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主導農產品

  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主導特色農產品。首先,要在充分利用傳統農業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開發資源型產品占領市場份額致富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其次,發揮數量優勢。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多、靈活性好,應該把同一地區類似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集聚在一起,形成同類產品的產業集群,實現資源、技術、信息的共享,擴大規模優勢。最后,應積極的、有選擇的引進外地或國外名特優稀品種,不斷豐富和創新區域特色農產品種類,促進農產品資源鏈、農產品加工鏈、農產品市場鏈的良性循環。

  2.采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的中小品加工業進行改造

  我省中小農產品加工業技術水平低、裝備落后、創新能力低,嚴重制約了我省中小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改善技術水平、引進新設備、生產創新型產品是企業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化的必然選擇。采用高新技術在無形中就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實現產品價值的轉化。

  企業要注重培養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實現專業技術和產品的高效整合。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不再只是初級產品的基本功能,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占領市場就要把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相結合,突出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特色,打造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大力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名優質新的品牌產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引進管理型人才

  實現人才資源的高效增值是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保證。河南是“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但人員素質和增值空間有限,那么就需要企業挖掘具有管理企業運作水平的管理人才。企業要加強對人才的開發和培訓工作,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增強企業的軟實力。企業不能只局限于加強對企業員工的管理,管理型人才是對企業整體實現制度化管理的一個跳板,既要在人員配備和操作流程上實現規范化管理,又要在生產和銷售途徑上實現創新型管理[8]。

  4.樹立品牌觀念,挖掘潛在價值

  品牌是企業的外在形象,樹立品牌的意義在于品牌是企業的驕傲與優勢,當公司成立后,品牌力就因為服務或品質,形成無形的商業定位。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要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以及品牌對企業的價值創造性??傮w來看,省內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一定要重視產品的質量,從產品品質、價格、成本等各個方面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形成國際品牌效應。

  5.拓展融資渠道

  河南省內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要解決當前的發展問題需要募集大量資金,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資金難題就必須提上日程。首先,企業要充分利用內部閑散的可流動資金,實現成本可利用價值的最大化。其次,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從銀行間接融資仍是解決企業流動資金鏈條斷裂問題的重要途徑,企業的信用度是獲貸的保證,健全信用擔保體系也是為企業獲貸提供便捷的渠道。最后,利用政府的融資政策實現融資目的。

  四、結語

  河南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如一輪朝陽,在河南產業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霞光四射。企業的發展對省內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是省內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逐漸成為省內極具潛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黃文通.博羅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廣西日報,2012-12-20.

  [2]魏新照.關于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及對策的研究[A].1001-828X(2013)04-0010-01,2013.

  [3]沈孟康.淺析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0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古交市| 汶上县| 綦江县| 龙岩市| 淄博市| 施甸县| 原平市| 兴国县| 伊吾县| 巴彦淖尔市| 桐城市| 南木林县| 安吉县| 磴口县| 马龙县| 仁寿县| 盖州市| 汕头市| 北京市| 土默特左旗| 山东| 敖汉旗| 怀远县| 区。| 读书| 石阡县| 平江县| 邢台市| 许昌县| 崇左市| 客服| 和田市| 常山县| 万荣县| 朔州市| 肃南| 永春县| 惠州市| 凤凰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