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氣象與冬病夏治過敏性鼻炎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氣象學時間:瀏覽:

  論文導讀:氣象是組成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變化最快、最復雜的要素之一。天灸正是運用了這種節氣的特征來醫治某些常見疾病的,于是就有了冬病夏治的療法。這種鼻過敏在醫學上的正確名稱為“血管運動性鼻炎”也就是俗稱的過敏性鼻炎。而其中亦以“三伏灸”最為常用,全國許多醫院于每年“三伏天”開展“三伏灸”,治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非急性發作的慢性疾病。

  關鍵詞:氣象,冬病夏治,三伏灸,過敏性鼻炎

  0.引言

  氣象是組成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變化最快、最復雜的要素之一。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氣象要素,如氣溫、風、濕度、氣壓、太陽輻射等;人類生活在這種氣象多變的環境中生理和心理每時每刻都深受影響。劇烈的氣候變化會使人一部分人產生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不管是濕度還是溫度改變,或者是季節的改變,許多人的鼻子都會出現的不適應的感覺。天灸正是運用了這種節氣的特征來醫治某些常見疾病的,于是就有了冬病夏治的療法。“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隨著外界氣溫升高,人體“氣易行、血易瀉”,痼疾在此時治療便會變得容易了。“三伏天”每年大致出現在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因此鼻子就具有了氣象播報的功能,此時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等過敏癥狀就隨之;而來了,不適感會影響工作和學習,甚至會造成情緒的沮喪。這種鼻過敏在醫學上的正確名稱為“血管運動性鼻炎”也就是俗稱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是一種發病率高達100%的常見鼻炎疾病。

  天灸又稱冷灸、自然灸,是通過溫經通絡等功效作用于人體特定的穴位上的敷貼,是采用刺激性的藥物貼敷于特定穴位皮膚表面,通過藥物的滲透經皮膚吸收和經絡腧穴的共同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相關臟腑,刺激穴位,使局部皮膚紅赤充血,甚至起泡以激發經氣、調整機體內在的生理功能,起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作用。三伏天灸療法適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頑疾,療效顯著,且既能治病,又能防病,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應用。而其中亦以“三伏灸”最為常用,全國許多醫院于每年“三伏天”開展“三伏灸”,治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非急性發作的慢性疾病。三伏天灸療法是通過帖藥后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機能,改善機體的反應性,增強抗病能力。自2005年以來,筆者通過在廣州市中醫院醫生合作觀察三伏灸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療效,發現其療效滿意, 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 得到群眾好評。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中,男86例,女34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5歲,20 歲以下20例,20~60歲68例, 61歲以上32例;病程最長60年,最短6月。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辨證診斷療效標準》及《實用內科學》中有關規定, 均明顯診斷。

  2.治療方法

  2.1 藥物組成

  以清·張璐《張氏醫通》所載的白芥子散為基礎,采用生白芥子、北細辛、甘遂、玄胡、川椒目、炙麻黃、麝香、當歸、丹參等。

  2.2 取穴

  依據經絡辨證的原則, 選取背部膀胱經和督脈上的相應的俞穴, 如肺俞(雙側) 、脾俞(雙側) 、腎俞(雙側) , 再加上大椎、風門、定喘、百勞等能發揮補肺、健脾、益腎作用的穴位, 分次進行。

  2.3 操作

  將調配好的藥點在醫用絞布中間, 直徑約15mm , 貼于所取穴位上。成人保留4~6h,兒童保留2~4h。藥物貼敷后, 多數患者穴位處會出現酸麻、瘙癢、溫熱、刺痛等感覺,也有部分患者無明顯感覺,這些均屬于藥物吸收的正常反應。有感覺特別強烈、難以忍受者,囑患者及時取下藥物,反應不明顯的可稍延長敷貼時間。

  2.4 療程

  “三伏灸”較為強調時間, 患者均分別于每年夏季三伏天頭伏、中伏、末伏各治療1次,于初伏前10天及末伏后10天各貼一次,連續3年為1個療程。

  3.結果

  3.1 療效標準

  顯效(包括部分痊愈):經1個療程治療,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者。好轉:經1個療程治療,隨訪1 年仍有發作,但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癥狀減輕;無效: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本組120例,顯效60例,占50%,好轉30例, 占25%,無效30例,占25%,總有效率75%。預防發病效果明顯。

  4.體會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到了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我國大部分地區白晝最長,日照時間最多,按理說,夏至應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論文參考網。然而三伏天卻從夏至以后的第3個庚日算起,這是與地球的熱量收支有關系的。地球白天吸收太陽輻射來的熱量,夜間又把部分熱量放射到空中。進入春季,特別是進入夏季,地球白天吸收的熱量越來越超過夜間散失的熱量,這樣,地面上積累的熱量逐漸增多,氣溫也隨之逐漸升高。而夏至這一天,雖說地球吸收的熱量最多,卻不是地面積蓄熱量最多的一天。夏至以后,地面每天仍在繼續儲蓄熱量。到了三伏天,正是一年中地面積蓄熱量最多的時候。

  三伏天天灸療法則是以冬病夏治為理論依據,利用三伏天天氣炎熱,在局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藥,以達祛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之功效。我們一采用麻黃、細辛、生姜等辛溫之藥以溫陽祛寒,驅逐寒邪,以消“冬病”之病根;二采用“隨而濟之”的補法,即在“夏至”以后,陽氣漸去之時,選取腎俞、命門、大椎、膏肓等補腎壯陽之要穴隨而濟之,起到壯陽的作用。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云:“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論文參考網。”因此,在夏季對“冬病”予辛溫之藥祛寒,擇補腎壯陽之要穴“隨而濟之”,動其致病之寒邪,恢復人體正常的陰陽平衡,防治“冬病”,此乃天灸之根本。論文參考網?,F代研究也證實,三伏灸可加速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的恢復,對紅細胞 C35受體花環率,淋巴細胞絕對值及植物血凝素皮膚試驗三項免疫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證明三伏天貼敷三伏灸膏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的防御能力,從而達到治療過敏性鼻炎、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等頑固性疾病的目的。

  人體的免疫機制對防御疾病和保證機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所取穴位多位于交感神經鏈附近,穴位貼藥后通過對肺交感、副交感神經的調節而改善氣管、血管等部位平滑肌的舒縮及腺體分泌,降低氣道高反應狀態,能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力,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加血漿皮質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嗜酸細胞數量[1]。穴位貼藥后通過刺激穴位以及藥物的吸收、代謝, 對肺部的有關物理、化學感受器產生影響, 血清IgE 含量降低[2],改善機體的反應性,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期,人體皮毛開泄,這時如順時就勢攝取陽氣進行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可起到扶正固本,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人體過敏狀態以及改善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功能。且初伏 為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庚日屬金,與肺相配,為驅散內伏寒邪最好節氣日期,此時為溫煦陽氣,是祛散寒氣的最佳時機。在夏季“三伏”日行天灸療法,是中醫“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陽”治則,結合運氣學說和經絡學說在臨床上的具體運用。對過敏性鼻炎、哮喘、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等“冬病”進行三伏天天灸,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驅散內伏之寒邪,從而有效地控制和減少疾病的發作。

  【參考文獻】

  [1]黃文東.實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6:162-163.

  [2]陳銘.三伏灸療法與ET、IGE及肺功能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醫研究,2005, 18(2):44-46.

  [3]李鐵軍,陳燕燕.中醫氣象學與養生防病.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

  [4]夏廉博.人類生物氣象學.北京:氣象出版社,1986.

  [5]馮玉明,許家松.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安徽省| 白朗县| 红安县| 涪陵区| 中方县| 开化县| 台北县| 恩施市| 银川市| 绥阳县| 印江| 英吉沙县| 攀枝花市| 农安县| 乌兰察布市| 南城县| 福建省| 屏南县| 遂昌县| 汝阳县| 保山市| 东乡县| 常德市| 疏勒县| 揭西县| 互助| 萨迦县| 杂多县| 宁远县| 吕梁市| 义乌市| 卢湾区| 航空| 大洼县| 信宜市| 布尔津县| 舒兰市| 康保县| 栾川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