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建院110周年、喜迎二十大之際,9月2日,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引領云南農業現代化”為主題的云南省農業科學院2022年學術年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昆明召開。會議設1個主會場,17個分會場,參會人員近1000人。
本次會議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承辦,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科技引領農業現代化相關部署,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會上,16位專家圍繞現代種業發展、農業科技強鏈、科技支撐農民增收增值等關鍵問題進行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的學術報告和互動交流。內容涵蓋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與未來食品轉型創新,云南有機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構建,水稻、玉米、馬鈴薯、茶葉等作物育種及產業發展,油料(油菜、花生)產業關鍵技術,蔬菜病毒病發生流行趨勢與生態防控,植物營養,作物重要性狀遺傳基因挖掘,高原湖區農田生態,瀾湄流域農業科技合作等領域,緊跟學術前沿,增強了學術氛圍,啟迪了創新思維,分享了成功經驗,助力了我省農業科技轉型升級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會議還邀請了西雙版納、麗江、保山、德宏、迪慶、玉溪、昆明、普洱、昭通、大理、怒江、楚雄、臨滄13個州(市)農業科研院(所)代表參會。省農科院和地方農科所是云南農業科技的兩大主力,二者之間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必將有力推動我省構建上中下游銜接、省市州一體化、全省農業科技創新一盤棋的新型創新體系,提升研發效率,更好支撐和服務鄉村振興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為我省農業科技發展的排頭兵,緊緊圍繞“三農”對農業科技的需求持續創新,形成了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相適應的特色優勢學科和技術支撐體系。在低緯高原花卉綠色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發上推動了我省花卉“雙減”綠色生產;在水稻種間雜種不育基因發掘定位、分子機制闡述等種質資源創新利用方面,實現了多項從0到1的突破;選育了“云粳37”“云茶1號”“云蔗08-1609”等一批新品種;研究形成了低緯高原山地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等一批主推技術,在增強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提升云南農業的科技現代化水平等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
云南網記者 陳云芬
責任編輯:杜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