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我們目前面臨的現狀改革刻不容緩,改革意義重大,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如果更好的推動教育良性發展。
4月10日,浙江省召開關于深化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改革工作視頻會議,對職稱評聘制度改革做出具體說明和部署。日前,記者走進湖州師范學院進行采訪。
校長胡璋劍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其中專門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等提出了具體要求。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門把職稱評審權力下放,符合高等教育辦學規律,是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舉措,對理順主管部門與高校辦學主體之間的關系、加快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推動高等教育良性發展具有極為積極的作用。
“但對學校而言,這也是一把雙刃劍。”胡璋劍告訴記者,一方面,有了職稱評審自主權,我們就可以緊密結合學校定位和發展方向,在符合學科和專業發展的師資隊伍建設上做更多主體設計。但另一方面,權力不是越多越好,因為權力意味著責任,用得不好會適得其反。“總而言之,對于這樣一個利好政策,高校必須要抓住機遇,規劃好、設計好、實施好,發揮評聘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促進學校發展。
堅持標準 規范程序
在校長胡璋劍看來,學校要按照“基礎條件+遴選條件”的思路,在總體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更注重教學、學科等重點領域的特色條件。在具體操作中,要規范評審程序中的每一個環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接受群眾全程監督,維護好廣大教師的切身利益。
科技處處長張大立告訴記者,如何用好權力,第一是制度在先,做好未來幾年師資評聘規劃,出臺制度文件。第二是程序規范,評完之后要評估,建立相應的投訴機制和申訴的渠道。第三是監管到位,權力下放以后的評審標準,省里規定了基本要求,學校標準不能低于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加上學校的特色和要求去評,這樣才能保證職稱的含金量。
政治學院青年教師孫米莉表示,青年教師對于評審權下放充滿期待,但也有一些擔憂,比如監管問題,今后由誰來監管,如何監管,如何保障公平公正。另外還有評價標準問題,以前主要看課題的層次高不高,文章發了多少、層次高不高等,今后學校在制定評價標準時,還會加入哪些指標,都是青年教師比較關注的。
重大意義 長遠規劃
教師教育學院教授李文兵認為,此舉可使學校根據自身的特色定位,結合學校地理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來制定目標、優化區域性資源。作為一名老師,無論是站在學校的角度還是自己的角度都感覺是一件好事。
人事處處長朱禮敏介紹,評審自主權下放后,如何體現公平公正,切實保障教師的平等權利尤為重要。另外評價指標應該是多維度的,如教學評價、同行評價、專業評價、綜合評價等。此外,職稱評審權力下放后,學校將自定標準、自主評聘、自發證書,積極促進學校內部形成競爭擇優、能上能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
科學布局 突出重點
校長胡璋劍坦言,職稱評審自主權下放后,學校將從被動適應省標準轉變為主動布局所需人才框架。以此為契機,科學布局、突出重點、形成導向。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合理的評價體系設計,如加重教學考核比重,改善“輕教學、重科研”的局面;強化同行學術評價,形成“重質量、輕數量”的良性科研評價機制。
學科規劃與建設處處長李慶峰說,職稱評審應該和學科建設及人才隊伍建設相匹配,需要注意梯度架構和特色建設。重點學科、扶持學科與一般學科之間要有一個層次感;正高、副高、講師之間需要有相應的配比。除了考慮學院之間的平衡之外還要考慮學科之間的平衡。
教務處處長馬志和認為,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提高本科生的培養質量是我們學校最根本的使命,作為教務主管部門當然希望老師們把教學放在第一位。學校自主進行職稱評聘以后,我們可以探索在評審條件中增加對教師教學評價的權重,比如說目前某個學科或專業的師資,盡管科研相對較弱,但教學效果較好,就有必要在政策制定時給予鼓勵,這樣有利于把不同類型教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