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最近,關于職稱評審“分類改革”盡快給出時間表的呼聲日益增高,職稱論文發表網期刊VIP友情提示: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是指將現有事業單位按照社會功能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北京市職稱評審制度改革正在等待國家的頂層設計,但未來改革方向肯定是分類管理,對于職稱評審現有的兩大必要條件—外語考試和論文,將率先從職稱外語考試“動刀”,在部分行業取消外語考試,然后再在淡化論文上“動腦筋”。
現實中,不知多少有學識、有能力、有突出貢獻的人,被卡在外語考試環節而不能晉升職稱,職務外語考試不知阻塞了多少人的上升通道。這不只是個人的悲哀—當職稱晉升不是拼能力、拼貢獻而是拼外語,在這種導向作用下,很多人才被壓制、被埋沒,很多人的工作熱情被澆滅,這對于社會、國家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在這個意義上,改革職稱評審制度,不僅有益于一部分人,更有益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實事求是地說,“一刀切”取消職稱外語考試并不可取,因為外語對有些行業、職業的確很重要,考試可以“倒逼”從業者提高外語水平,進而提高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所以,“分類管理”是一種可行而務實的辦法,即在部分行業取消外語職稱考試,在部分行業予以保留。而且可以進一步細分,有些行業的考試要求高、難度大,有些行業的要求低、難度小。
職稱評審的另一個必要條件—發表論文,同樣應該實行“分類改革”。對于專門從事科研的人而言,論文不僅是研究成果的體現,而且理應成為他們晉升職稱的“砝碼”。但對于有些行業、職業來說,論文只是“錦上添花”甚至可有可無的東西,不必也不應該成為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
職稱評審“分類改革”令人期待,不過,改革有了路線圖,卻沒有時間表。竊以為,職稱評審改革不必坐等頂層設計,看準的東西,地方上不妨大膽先行先試,為將來的頂層設計提供借鑒。但愿勢在必行的職稱評審改革,不至于讓人們“等到花兒都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