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全國各地高級職稱評審已接近尾聲,多數地方副高評審結果已開始公示,正高評審答辯即將分批進行。
今年評審通不過,明年怎么辦?這是落選者都要面臨的問題。
我于1975年7月從原桂林醫專醫療專業畢業,同年8月參加工作,曾擔任過鎮衛生院長、縣防疫站長、縣衛生局副局長。1987年1月主動辭去副局長職務,到縣人民醫院當普通醫生,當年晉升內科主治醫師。從1993年起擔任內科主任,2006年至2014年擔任醫院黨總支副書記,1995年11月一次通過副主任醫師評審,2007年又一次全票通過主任醫師評審。
從1996年起,年年擔任醫院高級職稱考核推薦小組組長、副組長、主要成員。從2008年起,被聘為《中國現代醫生雜志》審稿專家,《蛇志雜志》編委,2017年被推薦加入廣西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二級專家庫成員。
發表論文35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支持科研項目8項,獲地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頂,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廣西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獎三等獎1項。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10年“關于正高級職稱人員延長退休時間”的有關文件精神,經市級人社部門批準,延長退休時間至70周歲。
由于我擔任過這么多職務,對每年高級職稱評審的政策比較了解,在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也見識了一些評審工作中的人和事,現把自己的膚淺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同意我的觀點者,請點個贊,有不同意見者,可在評論區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首先向大家介紹我國職稱評審不同年代的不同政策。
由于受到10年特殊時期的影響,職稱評審曾經停止了很長時間。1982年開始恢復并試點,試點工作完成后,職稱改革從1985年起全面鋪開,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制定了相關政策,成立了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職稱改革辦公室(職改辦)等機構,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記得1986評職稱,我是縣級衛生系列評委領導小組組長,當時的外語考試在局會議室進行,題目都是英澤漢,考前發有復習資料,考生只要記住前后各一兩個單詞,背誦好漢文,考試多數均能通過,這個考試方法一直延續到1995年,以至我晉升副高英語考試居然得了95分。
八十年代晉升高級職稱也需要論文,但不要求發表,當時電腦還很少有人使用,都是手寫材料。我們這里申報副高,1篇論文,1份病歷,1份專業技術總結就可以了,因為符合晉升條件的,基本上都是文革前畢業的本科、專科畢業生。院領導把各人材料審核及單位考核推薦材料的撰寫任務交給我。
從1995年起,晉升論文必須在醫學刊物發表,縣級醫院晉升者發表在增刊的,視同正刊。外語考試到市或地區進行,不再是英澤漢,而是標準化規范化考試,后來又增加計算機考試,這樣一來,很多人這兩關都通不過,為了晉升正高,我曾經去市里考了一次英語,得分55分。
一天晚上,我正在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突然看到主持人說出這樣的話:“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從今年起,晉升高級職稱取消外語、計算機考試。”我高興地從沙發上站起來,用力鼓掌。妻子說:“精神病。”我說:“我可以報正高了!太高興啦!”
2007年6月,首府某三甲醫院有個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應邀到我院授課,吃飯時,當得知我和他一樣,正在準備申報正高材料時,他問道:“你發表幾篇論文?”我說:“不多,才22篇,核心5篇。”他說:“你肯定得,據我所了解的,沒有誰比得上你。”我說:“但愿如此,還有答辯呢。”他說:“是啵,你要做好準備。”
到11月份,我非常幸運,材料審核及答辯均順利過關,15個評委全部投贊成票。
一個多月后,在某市參加學術研討會期間,我和一個同事請認識的一名教授去喝茶,到達酒店餐廳時,看到他們本院另一名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在包箱里,他對我說:“我們去跟他們一起,不用另外開桌了。”我說:“好吧!”
席間,他對我說:“不是我恭維你,某院長(高級職稱評審專業組組長)很欣賞你,我也很欣賞你,在基層能取得這樣的業績真不簡單。”我說:“謝謝教授,其實我做得并不好。”他又說:“我當了這么多年評委,主任醫師一次全票通過的,你是第一人。”他向我們介紹高級評委怎樣評審,每年的通過率都有一定比例,我們那年正高通過率是30%,投票方法是大城市醫院之間比,小城市之間比,縣與縣醫院比,那年與我申報的共3人,桂東某縣醫院院長、桂中某縣醫院科主任,我把他們比下去了。
他又說:“答辯這一關很重要,我們醫院有個工農兵學員(和我一樣)出身的副教授,答辯8年都過不了關,到第8年,有的評委說,給他過了吧,他的學生很多人都得了正高,他是這樣過關的。”他又對我說:“你答辯結束離開后,我們三個真的佩服你。后來某市人民醫院一個主任來答辯,講話語無倫次,結結巴巴,有的問題我們提示后他都答不出,他走后,院長說,主要我還當這個專業組長,這個人一輩子都不要想晉升主任醫師。”最后他說:“我們醫院有些人評不上對我很有意見,說不幫他們的忙,那么多評委,哪能是我一個人說了算。”
按照各地制定的晉升條件,有些人根本達不到,于是,造假論文、假材料的現象開始出現。
有一年,有個傳染科主任寫了一篇題為“黑熱病56例臨床分析”的論文,當時不需要發表,報上去時評委一看標題就丟過一邊,說不可能,全區很多年都沒有這種病了,一個縣有那么多,為什么不報疫情?結果可想而知,肯定評不上副高。
有一個兒科主治醫師已達到晉升副高條件,但他不認真看當年的文件,不了解副高條件,把內科創“二甲”醫院獲得縣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證書,將項目名稱改為兒科。被人舉報后市里派人來調查,證實舉報內容屬實。這名主治醫師受到寫檢討,并延期一年晉升的處理。
10多年前,《中國青年報》以整版篇幅,刊登由該報記者調查、采訪所得事跡材料寫的報道,有些內容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報道寫的是:某省某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與黨委書記歷來關系都不太好,院長準備晉升正高職稱,醫院按規定成立考核推薦小組,書記擔任組長,其成員都是和他關系較好的人。院長要晉升,只好知趣地回避,不參加考核推薦小組。
在審核院長材料時,有人發現其論文、科研、個人總結材料都是假的,甚至有人提出是誰幫弄。
為了不激化矛盾,書記交待手下還是幫院長寫好推薦意見,并蓋上公章,讓人送到省衛生系列職改辦。
過后不久,有人舉報,院長的申報材料大部分都是假的,都是請人代勞。
因為院長的身份不一般,問題反映到衛生廳長那里。廳長指示:是真是假,讓他來答辯不就清楚了嗎。
這個答辯非同一般,大評委十幾個成員全部參加。院長走進會議室,進門后對所有評委說:“請各位兄弟姐妹多多關照,等下我請你們吃飯。”全場哄然大笑。
答辯開始,有人問:“你在個人業務總結中寫每個月看病5000多例,減去休息日,你平均每天看病200多例,真的有這么多嗎?”他回答:“真的有,每天我的辦公室都坐滿病人。”又有人問:“每天上班7個小時,共420分鐘,就算你不喝水,不上衛生間,看一個病人就2分鐘,你是怎么看的?”院長啞口無言。又有人問:“作為院長,難道你不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專門看病?”他還是啞口無言。
有個評委問道:“你在論文里有隨機把病人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字樣,你是怎樣隨機分的?”他說:“就是隨便分嘛。”全場又哄然大笑……
評審結果可想而知。編輯在這篇文章的編者按中提出:希望這種弄虛作假的現象少些,再少些。
有一個主任在晉升前把材料送給我審核,論文發表在區內一本雜志,標題是:西米替丁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研究。我對他說:“洛賽克都應用幾年了,你還寫西米替丁。”他說:“我的論文不是發表了嗎。”我說:“這本雜志的常務副主編是我們老鄉,我們縣投去的文章,他基本上都發表,你這篇的內容太陳舊了,不信你先報上去。”這位主任報上去后,果然落選。
有2位科主任申報副高職稱第一年均落選,第二年拿所有材料讓我審閱,我看后對第一位說:“你的論文發表在這本雜志,連參考文獻都被全部刪除,而且雜志很厚,正規的雜志對頁碼及字數都有嚴格規定,不能輕易增加內容,你選的這本雜志純粹以撈錢為目的,最好另選一篇。”我又對他說:“你的病歷內容太簡單了,主治醫師查房記錄只有3、4行字。”他按照我說的認真修改,第二年再報終于通過。
第二位主任論文質量較高,但病歷質量不行,叫他修改或重新選擇,他說太忙沒有時間。我說那你就照這樣報吧。
第二年再報,果然名落孫山。重新選擇病歷并修改后,第三年才通過評審。
我有個大學同學,我們是一個小組的,我是組長。參加工作后他從2000年起擔任某地級市精神病院院長,2005年同學聚會時我問他:“你還沒有晉升副高,準備了幾篇論文?”他說:“工作太忙了,沒時間寫,只有1篇。”我又問:“在哪本雜志?”他說:“某雜志增刊。”我說:“你這個院長是怎么當的,連文件也沒有認真看,你是市級醫院,只有縣級醫院發表在增刊才算數。”他又說:“我是區精神病學會理事。”我說:“我還是區醫師協會理事呢,這些虛的東西和晉升沒有關系,不信,你今年報上去試試。”那一年,他申報沒有通過。他給我打電話:“老同學,幫幫我吧。”我說:“你重新寫一篇論文,我幫你修改。”
他把論文寫好寄給我,我把他2000多字,3條參考文獻的文章,改成5000多字,15條參考文獻,寄給《中國現代醫生雜志》,因為這本雜志是旬刊,我又是他們的審稿專家,2個月后,文章發表。
2007年,他申報副高,我報正高,我們均通過評審。他非常感激,退休那年打電話問我:“老同學,我要副處待遇還是副高待遇?”我說:“哪種高要那種。”他說:“副高高一些。”我說:“那就要副高。”
寫了這么多,有些人也許知道該怎么辦了。
請你從現在起,認真對照晉升條件,該修改的材料就要修改,該換的論文就要動起手來。
你可以請本單位或本地區一些專家教授為你指點迷津。認認真真地做好準備,相信你明年一定會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