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2016年西藏農業類論文哪里發表好?
我們都知道好的論文創作一般都是提前來做準備的,不是等到期刊征稿的時候在去最準備這樣可能就會錯過發表論文的最佳時間,同時論文也很可能需要修改從而導致收錄不了還得等到下期,這樣就為大家評職稱上而耽誤了時間。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就要提前來做準備,那么有關西藏農業類的論文來哪里投稿收錄較好呢?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推薦了一本不錯的期刊:《西藏農業科技》。
《西藏農業科技》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區唯一的綜合性農業科學學術刊物,本刊宗旨是促進我區農業科技發展和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堅持面向生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我區各級農業科技人員基礎理論和業務水平。主要刊登西藏農業科學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以及農業發展新動向等。當前雜志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等等,同時雜志現在的主要欄目是專題綜述、研究報告、學術探討、技術方法、建議對策。
在了解了期刊的一些信息以后我們就要嚴格的按照期刊的征收內容來創作論文,同時要在征稿的前期完成論文,然后自己去檢查哪里沒有做好,同時在征稿的時間里去投稿,這樣論文就有了一定的通過率。接下來是小編對西藏農業技師評審方面的一些資料:
首先農業系統職稱從低到高分農業技術員、助理農藝師、農藝師、高級農藝師(副高)、研究員。農藝師是專業技術人員。
農藝師要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以及本專業有關標準、規范、規程和法規,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及本專業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和市場發展需求;了解《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種子法》、《產品質量法》、《植物檢疫條例》、《農藥管理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和市場需求;能將新技術成果應用于工作實踐,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本專業的生產計劃、規劃,提出科研、推廣項目、工作方案并參加實施;有較豐富的專業技術工作經驗,解決生產或科研中本專業有一定難度的技術問題,業績較顯著,并取得有一定價值的科技成果,或在引進、消化、吸收、推廣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發展產業化經營,推進依法治農中取得較好效益;公開發表、出版本專業有一定水平的專業性文章、論文、著作;有指導初級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的能力;能運用外語和計算機獲取信息及進行學術交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評審條件有以下幾點:
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要求
取得助理農藝師資格后,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從事作物、園藝、中草藥及食用菌栽培和良種選育、農產品質量檢測、農產品貯藏保鮮與加工、農業教育、農業環保、農業執法、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參加完成市(廳)級以上下達的項目;主持或作為主要參加人承擔縣級下達的項目。
2.參與市以上有關法規、條例的起草或參加撰寫本專業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技術規程或產品標準。
3.參加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或本專業的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年度計劃、技術規范、規程3項以上。
4.參加選育當地1種以上作物優良品種,或參加1個以上優質、高產、高效新品種的引進、轉化與推廣工作。
5.參加當地1種以上作物的優質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的試驗、示范與推廣。
6.參加當地耕作改制、優化布局、調整種植結構或進行多種形式間套混作或立體農業栽培技術的開發研究與推廣應用。
7.參加當地優化農業生態體系內資源合理利用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生態種植技術(模式)的開發、研究與推廣。
8.參加研制、生產1種以上新產品,或在農產品貯藏保鮮、加工環節中引進或改進1項以上新技術、新工藝。
9.參加1種作物較大面積的優質農產品基地產業化生產、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標準化示范區的規劃、設計、實施和技術指導工作。
10.參加縣以上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農業環境檢測站、種子質量檢測站化驗室的建設與計量認證,承擔農業環境質量、農產品及種子質量檢測。
11.參加2種作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技術開發和推廣工作。
12.從事農業及其服務體系建設、科技管理、教育培訓、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執法等業務技術工作。
13.參與運用信息技術在農業范圍內進行數據信息綜合處理、分析預測等。
(二)從事土地利用和土壤肥料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參加完成市(廳)級以上下達的項目;主持或作為主要參加人承擔縣級下達的項目。
2.參與市以上有關法規、條例的起草或參加撰寫本專業的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技術規程或產品標準。
3.參加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或本專業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年度計劃、技術規范、規程3項以上。
4.參加本地區土壤資源、地力普查及普查資料的分析整理總結工作。
5.參加縣以上土壤肥料中心化驗室的建設與計量認證、土壤肥力動態監測、土壤理化現狀化驗分析與肥料質量檢測。
6.主持1種主要作物肥料運籌、平衡施肥及配套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并提出1項有價值的復混(合)肥料的配方建議。
7.參加當地各種新型肥料及生化制劑應用技術的研制開發與推廣。
(三)從事植保、植檢及農藥、藥械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參與完成市(廳)級以上下達的項目;主持或作為主要參加人承擔縣級下達的項目。
2.參與市以上有關法規、條例的起草或者參加撰寫本專業的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技術規程或產品標準。
3.參與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或本專業的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年度計劃、技術規范、規程3項以上。
4.參加本地區主要作物病、蟲、草、鼠及其他有害生物或天敵種類或植物檢疫對象普查的規劃、實施與材料分析總結。
5.參加當地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及遷飛性害蟲和氣流傳播病害的監測與預測預報。
6.參加研究制定和推廣1種以上作物病蟲草鼠害的綜合防治配套技術或1種無害化病蟲草鼠害防治配套技術或1種以上植物檢疫對象的綜合治理撲滅配套技術。
7.參加當地植物檢疫的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及對國外引種材料進行疫情監測,或參加本地區無檢疫對象種苗基地規劃設計、管理和技術指導及植物檢疫執法管理工作。
8.參加推廣2種以上防治病、蟲、草、鼠害新技術的應用,或參加對病蟲測報技術或工具進行1項以上的改進。
9.參加研究開發1種以上農藥新品種、新劑型的配方和應用技術,或2種以上新農藥應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或對植保機械應用技術提出2種以上改進方法。
10.參加當地2種以上主要病蟲草抗藥性的監測工作,并進行抗藥性病蟲草的防治。
11.參加農藥質量監測或農藥生物測定或作物、產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
(四)從事蠶桑專業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參與市以上有關法規、條例的起草或參加撰寫本專業的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技術規程或產品技術標準。
2、參加制定本地區、本部門范圍內蠶桑(蠶種)生產、試驗示范、技術推廣等規劃3項以上。
3、參加本地區或本部門大規模的蠶種或蠶桑生產和技術推廣工作。
.4、參加選育桑、蠶新品種或引進1個以上桑、蠶優良品種的推廣工作。
5.參加蠶種冷庫管理和技術工作或參與較大規模的蠶繭收烘處理、技術管理和產業化經營工作。6.參與規劃、實施蠶繭或桑苗生產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