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農業科技
![]() |
期刊名稱: | 西藏農業科技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54-1024/S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5-2925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 | |
主辦單位: |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研所;西藏自治區農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西藏農業科技》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西藏農業科技》本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區唯一的綜合性農業科學學術刊物,本刊宗旨是促進我區農業科技發展和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堅持面向生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我區各級農業科技人員基礎理論和業務水平。主要刊登西藏農業科學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以及農業發展新動向等。《西藏農業科技》主管單位: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主辦單位: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研所;西藏自治區農學會,國內統一刊號:54-1024/S,國際標準刊號:1005-2925
《西藏農業科技》Tibe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季刊)1977年創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區唯一的綜合性農業科學學術刊物,本刊宗旨是促進我區農業科技發展和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堅持面向生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我區各級農業科技人員基礎理論和業務水平。主要刊登西藏農業科學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以及農業發展新動向等。
• 期刊欄目:專題綜述、研究報告、學術探討、技術方法、建議對策。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西藏農業科技》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82;總被引頻次:85
•2015年《西藏農業科技》雜志第1期投稿論文范文:
《西藏農業科技》征稿簡約………………………………………………
創新培養激勵機制,加快西藏果樹人才培養……………………………………曾秀麗
淺析西藏農業信息創新團隊建設……………………………………唐廣元
5種殺蟲劑防治設施黃瓜薊馬藥效試驗……………………………………楊杰
西藏春油菜區試新品種示范試驗……………………………………袁玉婷
西藏野生靈芝菌種培養基篩選試驗……………………………………張君麗
白菜型油菜新品種選育與試驗研究次仁……………………………………白珍
“藏青2000”青稞新品種簡介及栽培技術要點……………………………………尼瑪扎西 禹代林 邊巴 桑布 范春捆
高效液相色譜測定糌粑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鈉……………………………………黃利英
青稞細菌性條斑病的診斷技術研究……………………………………姚小波
拉薩典型農業小流域水體營養及重金屬變化研究……………………………………賀繼峰 邱城 達娃
貢嘎縣農牧業發展現狀及對策……………………………………伍國強 嚴潛 嚴國鋒
《西藏農業科技》投稿論文:淺析西藏農業信息創新團隊建設
一、建設西藏農業信息創新團隊的必要性信息化對增強國家綜合實力作用非常巨大,西方發達國家首先提出并實施了國家信息化戰略。在美國,國家信息化產業對其經濟增長貢獻顯著。日本也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信息化的新戰略來增強國際競爭力,并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法規,大幅度增加科研經費,大力培訓農業信息人才,采取積極措施全方位推進農業信息化進程。歐盟則提出了發展農業信息產業、改善投資環境、加強科研與教育的配套戰略。ra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根據具體國情制定了在短時間內實現農業化到信息化的策略,并同時克服國內東西部差距和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然而,由于信息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方式、科學文化水平的差距,不僅西藏自治區內城鄉之間存在著“數字鴻溝”,農牧區、農牧業與農牧民與東部發達地區的農村、農業與農民之間也存在著日益加大的“數字鴻溝”。“數字鴻溝”的存在和日益加大,即是西藏三農信息化的巨大 挑戰,同時也孕育了三農信息化全面發展的機遇,賦予西藏三農信息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后發優勢。但本地農業信息研究與發展工作的滯后,不僅導致西藏三農信息化水平整體落后于全國水平,并還將進一步限制西藏三農信息化事業發展進步。